
自然博物馆讲解大纲.docx
3页自然博物馆讲解大纲 ; 第一篇馆史总览:重庆自然博物馆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迄今已有75年不间断的历史,在我国现代科技开展史、博物馆开展史上曾占有重要一席该馆的前身为1930年卢作孚先生创办的“中国西部科学院〞,以及1943年由十余家全国性学术机构联合组建的“中国西部博物馆〞中国西部科学院是我国第一所民办科学院,是卢作孚致力于国家现代化目标,将“科学救国〞与“实业救国〞思想相结合,积极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光芒榜样以“从事于科学之探讨,开发宝藏,富裕民生,辅助中国西部经济文化事业之开展〞为宗旨,在西部早期开发建设中扮演了“排头兵〞角色,为民国时期的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开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一大批重要的学术机关也向大前方迁移中国西部科学院及其所在地北碚,接受了许多驰名学术机构和一流的科技人才的转移安置,一度成为中国科学界的“诺亚方舟〞和“战时学术研究中心〞1943年中国西部科学院联络内迁北碚的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等十余家科研机构又在文星湾创建了中国西部博物馆卢作孚借让中国西部科学院“惠宇〞大楼作为博物馆的陈列主楼,办公室、实验室、图书室等那么在“惠宇〞附近另行建筑。
以“从事科学教育之推广及专门学科之研究〞为宗旨的中国西部博物馆,设地理、地质、工矿、生物、农林、医药卫生6个分馆,是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综合了最多学科的第一家自然科学博物馆1950年中国西部科学院和中国西部博物馆由西南文教部接管1952年改为西南人民科学馆1953年并入西南博物院,更名为西南博物院自然博物馆1955年西南博物院改组为重庆市博物馆198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在重庆市博物馆增挂 “四川省重庆自然博物馆〞牌子1991年重庆自然博物馆独立建制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重庆自然博物馆正乘着“科教兴国〞、“科教兴渝〞的东风,抓住新馆建设的重大机遇,重铸历史辉煌、开创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崭新局面 中国西部科学院:为开发西部宝藏,富裕民生,在结束长达数月的东北、华北、华东考察之旅后,卢作孚于1930年秋断然决定在北碚建立一所由他本人负责并由民生公司长年出资的民办科学院——中国西部科学院,我国第一所民办科学院由此诞生!起初,西部科学院借用火焰山的一座庙宇;不久便迁建于位于嘉陵江畔、风景秀丽的文星湾西部科学院以“研究实用科学,辅助中国西部经济文化事业之开展〞为宗旨,在鼎盛时期设有理化、地质、生物、农林四个研究所以及博物馆、图书馆和兼善学校等,同时管理着西山坪农场、北碚气象测候所和三峡染织厂等机构。
1942年1月,为促进川西地区〔原西康省及邻近地区〕的经济建设和资源开发,还增设了“西昌工作站〞,负责当地的资源调查和工业设计据史料记载,1931-1935年,该院发展的较大规模的调查就有二十余次,足迹遍布现在的重庆、四川、贵州、青海、云南等地,采集到大量珍稀动、植物标本提到珍稀动物,难免令人想起国宝“大熊猫〞,西部科学院恰恰是中国最早研究大熊猫的科研机构,我国第一副大熊猫标本也由该院制作成在地质研究方面成绩更为突出,重庆、四川的早期工矿开展无不与其提供的科技成果资料有联系西部科学院相继发现了雷马峨屏地区的煤矿、铁矿和有色金属矿,发现了綦江和南川间的煤铁矿,发现了北碚到华蓥的新煤田,发现了中梁山煤田、古蔺煤田,并分赴川中各地进行矿产资源调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院地质研究所主任常隆庆先生,六次进入人烟荒芜的攀西地区,调查地质矿产,不仅找到了攀枝花这个地方,还取得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重大发现,从此攀枝花与常隆庆先生的名字一起载入了中国地质矿产史册农林所以“垦荒地,培育森林,并收求优良稻、米、蔬菜、果树及牲畜〔品种〕作改进之研究〞为己任,引进大批优质树木及蔬菜、禽畜品种,促进了四川及西南地区农业科学技术的开展。
理化所是西部科学院中存在时间最长的科研机构,主要进行矿样分析,以及研究焦煤冶炼、煤化气等实用技术,并将成果直接效劳于社会,为各地的开发建设提供借鉴、参考在抗战期间还涉足到军工用品的化验分析等在重视自然科学研究的同时,西部科学院高度重视民众教育以学校传授专门知识,以博物馆、图书馆传送科学常识,科学家参与其中,增进了青少年人才的培养和民众科学素养的提高抗战暴发后,为支持后方抗战,西部科学院进行了大量的矿物原料、燃料的分析研究,为兵工产品的生产和大前方的资源开发提供科研保证为帮忙、支持内迁北碚的学术机关尽快恢复工作,他们还倾其所有,发展支援,包括仪器、设备、图书,乃至房屋,从而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存续了中国科技界的一丝元气,使之得以继续开展下去北碚也因此成为中国战时学术中心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作为重要的近现代史迹, 1992年颁布为重庆市市级文物爱护单位,1996年核定为四川省省级文物爱护单位,重庆市直辖后,2000年颁布为首批市级文物爱护单位,2023年被国务院颁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中国西部博物馆:1943年,“鉴于科学教育之急待遍及,学术研究尤待发扬〞,西部科学院发扬联合、协作的团队精神,联络内迁北碚的十余家全国性学术机关,共同组建了中国西部博物馆。
推举翁文灏、卢作孚等13人组成理事会,主持经营1945年7月召开第一次理事会,聘请李春昱、王家楫等各学科专家26人组成设计委员会,负责规划本馆教育与研究工作,并聘李乐元为馆长,主持馆务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西部博物馆〔始称“中国西部科学博物馆〞〕是整个民国时期建成的综合了最多学科的自然科学博物馆由于不足建馆经费,卢作孚又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