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课在翻转课堂和移动学习中的应用.pptx
87页微课程在翻转课堂及移动学习中的应用,2013-2014年度最有前景的教育技术,1、通过/基于社会性网络的教育 (SNS in Education) 2、教育APP(Educational APPs) 3、大规模开放课程(慕课, MOOCs) 4、翻转教室(Flipped Classroom) 5、专门性培训(Specialized training) 6、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 7、微课(Micro-Course Online Video),2014地平线报告,内容提要,模块三、微课及微课程,模块一、翻转课堂,模块二、移动学习,模块一 翻转课堂,萨尔曼·汗,美国林地公园高中 两位化学教师于2007年开展翻转课堂实验,颠倒的课堂,学校:上新课,家里:做作业,,家里:看视频上新课,学校:做作业参加研讨,,学生的活动,,,,传统课堂教学,颠倒教室教学,学校:上新课,家里:做作业,,传统教学,,传统课堂教学,齐步走照顾三分之一的学生因材施教 ?,在家写作业,乘法?还是惩罚? 遇到困难怎么办?凉拌!,一对一 课外,家里:看视频上新课,学校:做作业参加活动,,翻转课堂,,颠倒教室的教学,按自己的步调学习随时与同学互动,教师巡回指导个别重点讲解,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翻转课堂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翻转课堂模式: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自主学习,自定进度 整理收获,提出问题,课堂外,课堂内,展示交流,协作探究 科学实验,完成作业 教师巡视,一对一个性化指导,,,翻转课堂: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传统课堂:学习知识在课堂,内化知识在课外,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教学结构比较,课堂内,课堂外,学习知识,内化知识,学习知识,内化知识,翻转课堂的优势,可行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优势:(1)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2)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 使教师完成从“演员”到“导演”的转型,,翻转课堂的特点,,利用视频来实施教学,在多年以前人们就进行过探索在上世纪的50年代,世界上很多国家所进行的广播电视教育就是明证为什么当年所做的探索没有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多大的影响,而“翻转课堂”却倍受关注呢?这是因为“翻转课堂”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翻转课堂的特点,,第一,教学视频短小精悍 大多数的视频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比较长的视频也只有十几分钟。
优点: (1)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查找起来也比较方便; (2)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 (3)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翻转课堂的特点,,第二,教学信息清晰明确a、传统视频:视频中的出现的教师的头像、以及教室里的各种物品摆设,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b、教学视频:在视频中唯一能够看到的就是老师的手,不断地书写一些数学的符号,并缓慢地填满整个屏幕除此之外,就是配合书写进行讲解的画外音这种方式它似乎并不像我站在讲台上为你讲课,它让人感到贴心,就像我们同坐在一张桌子面前,一起学习,并把内容写在一张纸上翻转课堂的特点,,第三,重新建构学习流程传统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信息传递”: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缺陷: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阶段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翻转课堂的特点,,“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老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的;“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翻转课堂的特点,,第四,复习检测方便快捷学生观看了教学视频之后,是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视频后面紧跟着的四到五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学生的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能够及时地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视频另外一个优点,就是便于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复习和巩固评价技术的跟进,使得学生学习的相关环节能够得到实证性的资料,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模块二 移动学习,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Aleksander Dye)移动学习概述,移动学习概念,移动学习本质特征,1,2,3,移动学习优势,,,,,,,利用片断时间,随时随地,打开你的智能和平板电脑登录中信移动学习平台,都可以方便浏览最新资讯、阅读新书、学习课程,采用了LPM学习过程管理,将课程划分成章节,分段按时推送,辅以大量学习补充资料,增加分享互动环节,加强记忆提升学习效果,所有的培训方式都离不开专业理论,经典图书就是专业理论的源泉,也是培训学习的源动力。
加以专业的课程结合,提升学习拓展性,学员学习资料下载、经验分享、登录次数等关键数据统计,了解到学员的学习习惯及学习主动性,可以对学员学习效果有效跟进和掌握,移动时代人人必备,智能终端的普及率逐年提高采用移动学习方式,无需电脑,就可以随时加入培训课堂,为企业专门制作整体UI设计、上传企业资讯、企业定制课程等,满足企业推广品牌、传播企业文化、专业化员工培训的需要,移动学习发展趋势,智能化,微型化,开创新型学习模式,与基于PC的网络学习不同,基于移动设备具有接收推送信息的特性,使得移动学习具有智能化、人性化的特性成为可能如在一个用户的问题得到回答时,传统网络环境下,用户关闭浏览器之后,就很难得到响应而在移动学习环境下,即使用户退出学习软件,也可以接收到答案的短信,从而使得学习的交互特性得到充分显现移动设备长待机时间的特点,这是PC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如果在产品中充分发挥这一特性,会使移动学习的优越特性得到发挥微型化”是移动学习本质特征之一自2013年起,在中国掀起了开发微课程的热潮,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中小学教育,还是企业培训,都认识到了微时代的到来,课程形式更加生动活泼短小精悍新型学习模式正在兴起。
举例来说前几年人们还认为“移动终端只能作为PC的一种补充”,现在人们讨论的就是“什么时候移动终端可以取代PC”现在大量应用可以在移动终端上完成,比如浏览网页、购物、学习等,同时移动终端也具有PC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就是基于位置的服务、感应器等移动学习课程时长统计,移动学习是一种高度片状化的经历学习需要集中注意力和深入思考,而移动中充满分散注意力的事情 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成熟和环境噪音可能导致不正确的声音识别,甚至学习菜单功能失效及学习交互活动的不正确反馈学生的学习挫折感会破坏其对系统的信任并减少其学习 支持问题解决的学习、情境化的学习、Just-in-time(即时)学习,时间差异化: 随时可以学习(0等待时间) 地点差异化: 随地可以学习(地铁、车站甚至床头) 学习模式差异化: 线性学习→按需学习 课程模式差异化:,大容量→小容量 大屏幕→小屏幕 长课时→短课时,移动学习与其他远程教育的差异化,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很多“微”的概念微课盛行的原因:学生的视频驻留规律(5-8分钟)和认知学习特点(信息太多注意力难以集中)和科技的进步(无线网络/智能终端的普及)、学习者个性化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的迫切需要等…,2013年4月对首届中国微课大赛调查发现: 87%以上微课教学视频长度都小于10 分钟。
其中75%的视频时长在5~8分钟之间,小于3分钟的也不到6%,超过10分钟的不到13%可以看出,中小学微课视频长度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5~8分钟最为适宜不同学科、不同学习对象略有不同Web2.0碎片化时代微学习,模块三 微课及微课程,内容提要,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什么是微课,,一、什么是微课,,,1,微课的概念与特点,,,微课的概念,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视频网络课程微课示例: 可汗微课 中国微课网 国家开放大学五分钟课程网 浙江微课网,微课的基本特点,微课的本质特征,交互性强、功能强大、应用面广,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活动精彩,资源容量小、教学主题小,教学活动短、视频时长短(10分钟内),,,,,,,,,,,,,,,,,“短”,“小”,“精”,“悍”,要抓住二个核心:“微而精”+“服务学习” 来选题、设计、制作和应用微课结构,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 图中上半部分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是教师提供的相对静态型的技术化资源;图中下半部分的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是微课在组织微课教学活动和应用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智慧型资源。
2,微课的类型与定位,,,微课的类型,,,1,讲授型,,,2,解题型,,,3,答疑型,,,4,实验型,,,5,其它类型,以学科知识点及重点、难点、考点的讲授为主,授课形式多样,不局限于课堂讲授;,针对典型例题、习题、试题的讲解分析与推理演算,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与过程;,围绕学科疑难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针对教学实验进行设计、操作与演示;,不属于上述分类的作品,均可归为此类型;,微课类型的定位,微课的学习对象定位!!! 教师或同行(学习、借鉴、研讨) 学生(学习、复习、预习) 家长(观摩、欣赏) 微课的使用环境(学习形式)定位!!! 自主学习型 课堂穿插型 课后查漏补缺型 课前预习型(翻转课堂),,,3,微课制作方法,,,微课准备,制作微课 为帮助学生完成 任务单给出的任务,微课,微课,微课,,,,,,通过外部摄像设备,对教师及讲解内容、操作演示、学习过程等真实情境摄制下来的教学视频通过录屏软件,录制教师对着电脑屏幕的讲解、分析、演示过程含声音和教师头像) 或者通过交互电子白板、一体机等数字媒体的录制功能,同步录制课堂的教学过程运用图像、动画或视频制作软件(如Flash、PPT、绘声绘影、Movie Maker、GIFAnimator等),通过微课脚本设计、技术合成后输出的教学视频短片。
应用上述提及的多种方式,制作、编辑、合成的教学视频微课制作,①视频摄像工具拍摄——外拍式,通过DV、摄像机、智能、网络摄像头、数码相机等一切具有摄影录像功能的外部设备,对教师及讲解内容、学习过程等全程记录摄制下来的真实情景的教学视频 (本案例由 温州龙湾中学 李晓勇老师 提供),摄像类:+白纸 (常州博爱路小学 提供),摄像类:+白纸+实景 (常州博爱路小学 提供),摄像类:+放纸片 华南师范大学 焦建利 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