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5.2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练习.doc
7页专题5.2 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热点考向预测]考向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015·北京模拟)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卫星城之一,其定位是京津城际发展走廊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近年来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下图为亦庄城镇人口构成比例图读图,回答1~2题1.亦庄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来源包括( )①中心城区迁出人口 ②本地区原有农业人口③来京务工人员 ④外国留学生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2.影响亦庄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C.生态环境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解析:第1题,亦庄是北京的卫星城,新增城镇人口主要来源包括中心城区迁出人口、本地原有农业人口和来京务工人员第2题,影响亦庄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答案:1.C 2.A考向二 人口迁移的影响(2015·泰安模拟)读某市人口迁移及从业人员构成图,完成3~4题3.关于该市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B.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C.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D.迁入人口不会对该市产生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4.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 )①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加快了该市老龄化进程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第3题,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
图中迁入人口当中,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是婚育年龄女性偏多,可能产生婚育方面的问题本地人口数量未知,无法判断迁入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第4题,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地矛盾;人口迁入城市,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人口迁入城市,主要还是从事城市原有的第二和第三产业,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不大;人口迁入城市,需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人口密度也会变大;给城市带来压力答案:3.B 4.D5.(2014·高考重庆卷)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移民城市洛杉矶通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成为美国的“科技之都”和全球性经济中心,其电影产业也久负盛名下图是洛杉矶主导产业演进示意图1)读上图,填出A、B表示的经济发展主导驱动因素2)从人口数量和素质分析外来移民对洛杉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解析:(1)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根据图知A驱动对应的横坐标为19世纪发现矿产,故主导驱动因素为资源B驱动是高科技产业,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可判断主导驱动因素是知识(技术)2)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数量主要影响高科技产业规模的大小和企业数量的多少;人口素质主要影响技术创新和高科技产业的层次。
答案:(1)A:资源;B:知识(技术)2)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扩大产业规模;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课时规范训练]一、选择题(2015·崇雅模拟)下表为“美国1965~1983年不同地区的净移民人口数量表(单位:千人)”读表回答1~2题地区1965~1970年1970~1975年1975~1980年1980~1983年东北地区-715-1 342-1 486-640中北部-673-1 915-1 173-1 062南部6561 8291 7641 194西部6967088935091.与此时期美国人口迁移特点不符的是( )A.70年代东北部地区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B.70年代以后,南部地区一直是人口迁入地区C.80年代以后,东北部地区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D.80年代以后,迁往“阳光地带”的人口数量明显减少2.导致此时期美国地区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环境质量的变化 B.地区间气候差异C.经济收入的变化 D.经济结构的调整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数据,可直接比较得出结论80年代以后,东北部地区净移民依然为负值,表明该地区依然是人口迁出地区第2题,东北地区传统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大量人口向环境较好的南部、西部迁移。
答案:1.C 2.A(2015·北京模拟)下图为某市市内跨区(县)人口迁移分布示意图(箭头粗细表示迁移量大小)读图,回答3~4题3.影响该市跨区(县)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A.中心城区的旧城改造 B.郊区经济的持续增长C.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 D.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答案:C4.该市跨区(县)人口迁移可能促使( )A.全市总人口减少 B.近郊区人口密度减小C.远郊区人口密度增大 D.城边缘区人口分布不均衡答案:D(2015·济南调研)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是(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6.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A.甲、乙 B.甲、丙C.乙、丙 D.乙、丁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迁移的人口中,以20~34岁的青壮年劳动力为主,这种迁移最可能是经济因素引起的第6题,图中乙年龄段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时,常常会将自己年幼的子女带在身边,从而导致甲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数量也较大,即这两者之间的迁移具有相关性答案:5.D 6.A(2015·江西重点中学一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下图示意江西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X表示初期,Y表示末期读图完成7~8题7.下列有关图中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Ⅰ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B.O拐点出现是受政策因素影响C.Ⅱ阶段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D.从X到Y,人口自然增长速度一直加快解析:选BⅠ阶段出生率在不断上升,死亡率则在不断下降,人口增长的速度处于加速阶段从O开始,出生率下降明显,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在下降,主要是受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8.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将对江西近十年产生的影响( )A.老年人口数量会有所下降B.出生人口性别趋衡C.家庭抗风险能力降低D.城市就业压力增大解析:选B单独二胎政策的出台,女孩子的数量会增加单独二胎政策,直接的影响是青少年的数量会增加,对老年人口数量增减没有直接影响上海市和北京市吸引地区空间分布图,回答9~10题9.上海市和北京市的人口吸引作用空间模式特点是( )A.吸引强度的空间分布随距离增加逐级递减B.上海市强势吸引地区更加集聚C.吸引地区在空间上呈同心圆型分布D.上海市的吸引地区分布范围更为广泛解析:选B吸引强度的空间分布并非随距离增加逐级递减,而是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
上海市4个强势吸引地区紧紧围绕上海市,而北京市强势吸引地区主要分布在环抱北京市的河北省以及河北省以北的内陆省份两市吸引地区在空间上并不呈同心圆型分布,如上海市的吸引地区在空间上呈“V”字型分布北京市的吸引地区分布范围更为广泛10.上海市和北京市人口强势吸引中心的影响有( )A.明显缓解了青藏地区的人口压力B.促进了上海市和北京市周边农业发展C.东北地区劳动力流失,滞缓了经济发展D.中部地区城市管理难度和环境压力增大解析:选B上海市和北京市对青藏地区人口吸引不大上海市和北京市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带动了市郊农、牧、渔业的发展人口迁出地加强了和北京、上海的联系,利于经济发展城市管理难度和环境压力增大的是人口迁入地,而中部地区受上海市和北京市吸引人口大量迁出读下图,回答问题11.美国人口构成的变化对美国积极的影响是( )A.交通通达性提高 B.文化多样化C.劳动力数量减少 D.自由活动空间增大解析:选B读图可知,移民及其后裔在美国人口构成中占比重较大,说明美国人口机械增长比重大,移民带来丰富的外来文化,使美国文化呈现多样化二、综合题12.(2015·北京海淀一模)读图,回答问题1)写出上海外来人口来源地中人口比例增加的省区简称。
2)说明外来人口迁入对上海的影响解析:(1)依据图中数据可判断省区;(2)注意“说明”的含义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答案:(1)豫、鄂、鲁、湘2)有利方面:增加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利方面: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对就业、住房、教育、医疗、交通和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压力)具体内容答出两点即可)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2年春运自1月8日起至2月16日止,全国铁路预计将发送旅客2.35亿人,同比增加1 352万人,增长6.1%,日均发送旅客588万人材料二 我国人口流动示意图(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和直接结果3)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主要是自西流向东,但为什么A地也能吸引众多人口流入?(4)图中B地区是人口流出较多的地区,这对该地区有何积极影响?解析:第(1)、(2)题,由图可知,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的方向主要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在经济收入、就业机会和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人口流动的结果可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回答。
第(3)、(4)题,A是新疆,B是四川盆地,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边境贸易的发展人口迁出的积极意义可从缓解人地矛盾、加强与外界联系、增加收入等方面分析答案:(1)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2)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直接结果:有利: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不利:造成交通、环境压力及带来一些城市化问题3)开发矿产资源;边境贸易的发展4)缓解了人地矛盾,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