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昌市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docx
17页金昌市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金昌市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2007年——2022年 一、主要产业及工业园区发呈现状 (一)工业发呈现状 金昌市域内相对丰富的矿产资源,国有大型企业金川公司产业链条的带动,以及长期发展形成的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等独特的发展条件,已经形成支柱产业强大、产业集聚区效应初步形成、产业链条不断延长,非公有制经济逐步壮大,循环经济初见成效,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环境显著改善的发展工业经济的良好局面,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紧紧围绕金川公司产业链条延长和金昌矿业城市转型,以及国家实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的机遇,做大做实化工、冶金、建材、能源四大主导产业,即金化集团领军的化工产业,以永电公司为主的能源产业,金泥集团领军的建材产业,以金铁集团为龙头的冶金产业四大重点企业的工业产值占金昌市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 1、甘肃金昌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金昌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以化肥为基础、以纯碱为主导的大型化工集团公司,现有总资产16亿元,职工3300余人,年生产实力为纯碱20万吨,合成氨15万吨,磷二铵18万吨,氯化铵15万吨,一般过磷酸钙40万吨,复混肥20万吨,还有黄磷、氟硅酸钠、塑料编制袋、防腐保温材料等产品,其中纯碱生产实力跻身于全国联碱行业前五位,复混肥和磷二铵生产装置在西北最大,工艺技术水平在国内各行中居领先地位,拥有全国三大磷肥之一的普钙生产装置,公司产品“奔马牌”纯碱和复混肥被评为“陇货精品”,“奔马牌”纯碱、磷二铵为甘肃省名牌产品,“奔马牌”商标为甘肃省闻名商标。
2、金昌水泥集团公司金昌水泥集团公司现有员工1800余人,总资产4亿元,占地面积50多万平方米,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公司主要产品为各等级一般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年水泥生产实力达75万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35万吨,年利税达2000多万元 3、甘肃电投永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永昌电厂抓住“十一五”时期国家实施“以大代小、以旧建新”能源建设产业政策的机遇,在原有场地及设备的基础上,争取立项2×30万千瓦机组改扩建工程,该项目已列入甘肃省“工业强省”战略总体规划,该项目的建成有利于缓解金昌市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需求的冲突,有利于推动金昌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将原有2×10千瓦机组改为供热、供暖设施,满意城市集中供热供暖问题,削减城区小锅炉,净化周边环境这些项目的建成,将对金昌市实现“十一五”规划,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雄伟目标起到主动的推动作用 4、金昌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采、选、烧、炼、铸造以及水泥、免烧砖集一体的生产体系,拥有年自采铁矿石15万吨、处理原矿50万吨、产烧结矿75万吨、球团矿20万吨、生铁40万吨、铸铁管0.5万吨、硅酸盐水泥8万吨、免烧砖3000万块的生产线以及相应配套的风、水、电、气、机械加工、汽车运输等协助设施,主要产品有铸造生铁、炼钢生铁,围绕生铁的深加工形成的延长产品有铸铁管、井壁管、铸造件、铸钢件,消化汲取工业废料废渣所开发的水泥、免烧砖等。
(二)农产品加工业发呈现状 截至2006年底,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累计发展到370家,完成总产值7.37亿元,实现增加值1.93亿元,利税5740万元已建成麦芽加工企业6家,年设计生产实力22万吨,实际生产麦芽14.57万吨;面粉加工企业34家,设计生产实力40万吨,实际生产面粉35万吨;建成蔬菜加工、储运企业23家,年加工、运销各类蔬菜19万吨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6家,创产值4.73亿元,增加值达1.18亿元,实现利税总额668万元全市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家,其中,省级 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固定资产总值累计达到14157万元,实现销售收入38413万元,实现利润1323万元,上交税金541万元 (三)工业园区发呈现状 我市共有部、省级工业示范园区3个,到2006年底,3个园区内入驻企业已达1365户,从业人员18815人,完成总产值291110万元,增长15.6%,占中小企业的38.4%,实现增加值58665万元,增长15.8%,其中:工业增加值3.15亿元,增长16.2%;完成营业收入258090万园,增长15.5%,占中小企业的25.8%;上交税金4978万元,增长13.1%,占中小企业的16.2%; 当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24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
示范区已成为我市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发挥区域优势和聚集产业的重要载体,成为中小企业、乡镇企业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的重要平台,在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规模聚集效应、龙头带动效应和示范带动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产业聚集区规划 (一)规划目的 一是有利于资源共享;二是有利于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和地域联结;三是有利于在金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协调发展;四是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和谐;五是有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 (二)发展思路 1、永河产业集聚区 该区域以永昌、河西堡两个示范园区为依托,紧紧围绕金化集团发展精细化工,围绕金铁集团发展铸造件配套加工,围绕电厂发展热气生产,围绕金泥集团发展矿山开采业,以实现产品多元化为目标,把无机化工、冶金、能源、建材产业做活、做大、做强的发展思路,加大产品的研制开发力度立足原料足够供应,运输就近便利的优势,把高、新、尖技术含量放在首位,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统筹规划,形成“我为他用、他为你用”和“互补、互足、互促”的资源联结、地域联结、技术联结优势,在降低能耗、降低运输成本上下功夫,到“十一五”末实现产业集聚区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二、永朱产业集聚区 该区域以永昌、朱王堡两个部省级示范园区为依托,辐射水源、双湾、宁远等周边乡镇,坚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实施“工业强区”、“绿色立区”和“产业兴区”战略,接着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放手发展劳务经济,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把该区域建设成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一流绿色工业化产业集聚区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根据“工业强市”和农业发展“一特两化”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富有文明平安和谐金昌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全面推动三个文明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加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快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动产业集聚区又好又快发展 2、基本原则十一五”期间,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市的产业集聚区发展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改革创新原则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改革现有与经济社会不相适应的旧体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体制,为产业集聚区发展创建良好的体制基础。
(2)坚持和谐发展原则依据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须要,以前瞻性、战略性的眼光,做到大手笔规划、全方位统筹、高起点运作,实现经济结构和谐、就业结构和谐、区域结构和谐、地企结构和谐的目标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全面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主动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建 设和环境爱护,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相协调 (4)项目带动原则切实把项目作为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有效途径,坚持发展抓项目,完善项目储备,加强项目管理,狠抓项目落实,不断增加发展后劲 (5)市场导向原则坚持市场导向,不断深化市情相识,加速资源导向型经济向市场导向型经济转变,加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6)技术创新原则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广泛开展技术创新,加快人才培育,增加自主研发实力,加快科学技术向实现生产力的转变 (四)发展目标 经济总量:到2022年,两个产业集聚区生产总值突破60亿元,达到60.36亿元,在2006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年均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9.9亿元,年均增长 16%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竞争实力显著提高,着力建成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和优势产品。
节能降耗与生态环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6%,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符合国家标准,集聚区内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五)基本任务 “十一五”期间,要围绕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优先发展工业、突动身展农产品加工业、配套发展第三产业,提升本地区经济总体实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着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为动力,转变增长方式,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培植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壮大骨干企业,造就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地方产业特色的现代企业以建设“金川——河西堡——永昌”一线三点经济带为契机,主动引导工业、高新技术开发等项目向永河产业集聚区聚集发展,不断提高该区域工业的发展层次,充分发挥永昌、河西堡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化工、能源、冶金、建材、现代物流等支柱产业,做大做强金属非金属加工业,加快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把永河产业区建成化工、建材、能源、高新技术开发和金属非金属加工产业聚集发展的重要基地 2、依托四大企业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
化工产业以金化集团为依托,在大力发展化肥、纯碱等大宗产品的基础上,完成40万吨磷铵翻番、40万吨纯碱扩建、合成氨装置填平补齐改造等重点项目,吸引各方面资金,建设铬盐、无水氟化氢、氯化铵、颗粒肥等系列化工产品生产线 建材工业以金泥集团为龙头,在水泥系列产品节能降耗、提质增效的基础上,抓住金川集团公司新上PVC项目的时机,开工建设20万吨电石、10万吨醋酸乙烯、4万吨聚乙烯醇项目,促其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 冶金工业以国家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为契机,完成金昌铁业集团工艺系统节能改造、矿山深部开拓等项目到“十一五”末,力争生铁产量达到100万吨 能源工业以金川河流域梯级水电站开发为重点,完成丁家峡梯级水电站建设支持永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300兆瓦火力发电装置改扩建项目;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力争有风力发电等项目落户该区域 3、主动培植高新技术产业立足永昌、河西堡两大工业园区,围绕资源和特色优势产业,激励支持企业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加企业的自主创新实力在能源方面,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沼气等;在新材料方面,主动开发金属粉末、金属颗粒、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等;在生物制品方面,加快开发骨胶、骨粉、软骨素等。
到2022年,力争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 4、突动身展农产品加工业永朱产业集聚区将根据“抓龙头、带基地、兴市场、活流通” 和“发展大产业、兴建大龙头”的思路,进一步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和引导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商贸流通和贮藏保鲜为重点,紧紧围绕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形成几个规模大、辐射广、带动力强、科技水平高、特色突出、效益显著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支持莫高、天寿、德赛、黄河、新立、双丰等有基础、有优势的骨干龙头企业,进行规模扩张和深度开发,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实力依托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组建啤酒麦芽集团、面粉集团、蔬菜运销集团和食品加工集团,到2022年末,力争使啤酒麦芽年产量稳定在25万吨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