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结业考试知识点.doc
15页生物知识要点七年年级上册知识点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1、光学显微镜的主要构造:(1)起放大物像作用的结构:目镜和物镜(2)调节焦距的结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通过升降镜筒达到调节的作用)(3)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遮光器(其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和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另一面是凹面镜)2、光学显微镜的使用:(1)取拿与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把显微镜轻轻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地方,镜臂朝向自己,镜座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安装好目镜和物镜2)对光: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注意:切勿将直射的阳光作为光源!】(3)安放装片:将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移动装片,使被观察的目标正对通光孔的中心4)观察: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至接近装片约2毫米处;左眼注视目镜,同时反方向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发现物像为止必要时,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5)整理与存放:实验结束后,先提升镜筒,取下装片;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
若物镜、目镜被弄湿或弄脏,应该用擦镜纸轻轻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向两旁,将镜筒降至最低,反光镜竖立;将显微镜放回镜箱中,送回原处3、注意:(1)在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而且别装片上的实物大得多;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在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里,除病毒等少数生物之外,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根据构成生物体细胞数目的多少,我们可以把生物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两类2、细胞的基本结构及主要功能: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液泡和细胞壁等特殊结构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任意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能够不停地流动,它的流动能加快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液泡:内含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3、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指植物体任何一个细胞都携带着一套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全部遗传信息,在离体培养情况下,这些信息可以表达,产生出完整植株。
4、细胞中的各种结构都担任着一定的功能,它们相互紧密联系,协调一致,使细胞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水分以气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和空气流动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表皮主要有表皮细胞构成,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主要起保护作用;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气孔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保卫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在保卫细胞的控制下,气孔能张开和闭合,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叶肉主要由叶肉细胞构成,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脉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输导组织能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质,机械组织主要起支持作用,因此叶脉有支持和运输的作用3、蒸腾作用的意义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水分和无机盐从根部输送到茎、叶等器官,还能使植物体有效地散热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量,从而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的概念与反应式: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机物和氧气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包括两个转化:物质转化(无机物→有机物)、能量转化(光能→化学能)】2、光合作用的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且能直接或间接作为人类和其他动物的食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是当今能量的主要来源;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有着巨大的作用3、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1)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绿叶在光下制作淀粉”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演示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证明: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了氧气2)光合作用的原料①范海尔蒙特的实验:(柳树增加的重量来自于水)②“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3)光合作用的场所68页思考与练习2,用银边天竺葵所做的实验可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3、光合作用的应用:提高光合效率的方法:间作套种、合理密植、延长光照时间等三)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1、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其反应式如下:2、呼吸作用的意义: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除一部分转化为热能散失以外,其余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有机物的合成与运输、细胞的分裂与生长等3、有关呼吸作用的实验“演示实验——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证明:萌发的种子能产生热量、消耗氧气和产生二氧化碳4、呼吸作用的应用提高呼吸作用强度:田间松土、及时排涝等抑制呼吸作用强度:降温、通风等四)几种物质的检验方法:(1)淀粉: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因此可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存在2)氧气:氧气能助燃,因此可用将要熄灭的小木条等能复燃这一方法来检验实验中是不是有氧气产生3)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一级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物种越多,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少,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反之,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物种越少,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就越近因此,根据生物在分类上的地位,可以知道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七年级下知识点消化和吸收1.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2.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3. 消化腺包括:一类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唾液腺、胰腺和肝脏;另一类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如胃壁内的胃腺和小肠壁内的肠腺4.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5. 物理消化:通过牙齿和咀嚼和舌的搅拌,食物被磨碎并与唾液充分混合,这个过程属于物理消化6. 化学消化: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将食物中少量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这个过程属于化学消化7. 重点:①在口腔内,食物中的一小部分淀粉被初步消化②在胃内,胃蛋白酶对蛋白质具有初步消化作用③在小肠内,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能将食物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营养成分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都经导管流入小肠8. 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胃、小肠和大肠有吸收作用)小肠是最主要的吸收器官:①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②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血管,这种结构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
咽是气体和食物共同的通道)2. 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3. 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腔体积增大,肺随之扩张,这时肺内气压就低于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腔体积缩小,肺随之回缩,这时肺内气压就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口诀:吸收廓大压小;呼舒廓小压大4. 气体具有扩散作用: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5.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①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与血液之间②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6.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7. 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1.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2.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3. 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4. 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当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时,会出现贫血的症状5. 白细胞比红细胞大,呈圆球状,有细胞核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
6.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血细胞,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7. 输血:一般来说,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如果找不到同型血,O型血可以少量地输给其它三种血型的病人,AB型血的病人原则上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8. 一次失血不超过400亳升,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第二节物质运输的器官1. 人体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2. 分布于四肢的静脉,内表面有静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3. 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左右两肺之间4. 毛细血管是人体内的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5. 心脏结构:上房下室,左右相反,房连静,室连动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左心房连肺静脉,右心房连上腔静脉)6. 心脏跳动:先是两个心房收缩,此时两个心室舒张;接着两个心房舒张,两个心室收缩;然后心房和心室同时舒张7.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1. 血液循环:在心脏的推动下,血液在血管中按一定的方向不停地流动,这一过程叫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2.3.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泵入主动脉,通过全身的各级动脉到达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胞血管网。
再经过各级静脉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最后流向右心房,这一循环路线就是体循环血液就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4. 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泵入肺动脉,流经肺部毛细血网,再通过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路线就是肺循环静脉血变成动脉血)5. 血压: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6. 脉搏:动脉的搏动尿的形成和排出1. 排泄:人体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肾是主要的排泄器官)2. 肾位于腹腔背面腰部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分布在皮质,肾小管细长面曲折,分布在皮质和髓质4. 原尿: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5. 尿液: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