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亚历山大大帝的军事统帅艺术.docx
14页论亚历山大大帝的军事统帅艺术 魏丽摘 要: 亚历山大大帝作为“天才”的领导者,建立了不朽的功业这位西方著名的帝王所建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虽然昙花一现,但却创造了世界史上的政治神话他的成功,除了特定的时代因素之外,与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不无关系Key:亚历山大大帝 军事活动 统帅艺术公元前4世纪,希腊在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统治下完成了统一亚历山大大帝是一位英明的军事家,他征服了大半个世界,统治的国土面积超过520万平方公里,他统一东西方的军事活动,促进了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亚历山大大帝卓越的军事才能,远大的政治谋略,空前的历史功绩,使其成为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一系列的军事扩张活动中,亚历山大发挥了自己高超的军事统帅才能,丰富了世界军事文化史的内容,在世界史上名垂千古一、优良的教育:优秀品质的培养公元前356年7月,亚历山大诞生于马其顿王国的首都培拉亚历山大出生于皇室,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之子腓力二世一直都有向波斯帝国复仇的伟大抱负,想要实现这一伟业可能需要几代君主的努力,因此他对亚历山大格外器重,有意将他培养成马其顿王国的储君,给予亚历山大当时最好的教育一)教授于名师腓力二世邀请希腊半岛久负盛誉的一流学者亚里士多德担任亚历山大的老师,同时让数名出身较好的马其顿青年担任陪读,他们大部分成为了日后亚历山大的亲密朋友和部队中优秀的将领。
亚历山大在导师亚里士多德的教授下,不仅学习了希腊基础的课程,而且在伦理学、政治学、哲学、医学等方面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系统教育与用心培养,这为亚历山大日后成为帝国君王、世界的征服者、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提供了良好的智力支持,同时也为亚历山大大帝高尚文雅的情操与智勇兼具的气质奠定了基础二)腓力二世的用心栽培腓力二世身为马其顿的国王,一直有征服希腊、复仇波斯的野心,这需要几代君主的努力才可能完成腓力二世在军事上的野心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亚历山大,使他很早就形成了强烈的征服欲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腓力二世进行军事活动时经常将亚历山大带在身边,刻意培养和锻炼亚历山大处理政务的能力比如,他让亚历山大熟悉和学会灵活使用马其顿方阵举世闻名的马其顿方阵,是一种在作战时具有关键作用的战术体系”,[1]经过在不断征服希臘的诸多战争中的打磨,马其顿方阵可谓所向披靡亚历山大在随父征服希腊各邦的战役中,多次率领骑兵攻击敌军,并且赢得诸多小规模战役的胜利这些胜利令他有了初步的自信,他也在战场上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腓力二世的刻意栽培为亚历山大日后建立伟大功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机动灵活的战术亚历山大率领一支规模并不是很大的马其顿和希腊联军,征服了庞大的波斯帝国,凭借的就是他多样的作战手段和精明巧妙的指挥,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以主力攻击敌方侧弱亚历山大继承了马其顿方阵的作战经验,进一步改革了马其顿方阵,形成了一个系统严密的战术体系,使阵法更加的完美。
改进后的方阵一般为方形或矩形,由9000名马其顿重装步兵组成,每行16人,每256人为一个作战单位战士全身青铜头盔、胸铠、护腿、盾牌、战剑和长矛武装士兵可随号角声的变化,调整方阵的攻击方位,这种变化莫测的阵式使敌兵无法找寻其规律同时,骑兵、轻步兵和弓箭手、投石手与亚历山大的马队配备在方阵的左右两翼,既对方阵有保护防御作用,在战况有利情况下又是一股巨大的冲击力量,二者配合协同作战,灵活机动如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与波斯军队交锋于格兰尼库斯河畔,虽然大流士三世的军队早已占据对岸高地且人数占优势,但亚历山大看到波斯军队“密密麻麻的步兵挡住了骑兵的退路,使骑兵无回旋之地,他利用波斯军队在布阵方面存在的弱点,认为自己若发动猛攻势必会使波斯军队乱作一团而自相踩踏伤亡[2]随即,亚历山大率右翼骑兵摆开“一字型”战阵,再配合密集的马其顿方阵队形冲向对岸,左右两翼大军及时出击,波斯军队果然出现了互相践踏的状况,无数轻装步兵被战马战车撞倒或碾死,波斯军队防线崩溃,只得放弃河岸再如公元前333年11月的伊萨斯会战,虽然大流士三世通过亚美尼亚关口,越过高地已悄悄溜到亚历山大军队的后面,但亚历山大了解这一情报后,他命令部队“后队改前队掉头,并且将右翼分为两股,一股直面大流士三世的主力部队及他本人,一股占据后方敌军的小山。
[3]战斗开始后,亚历山大率领随身部队从右翼位置快速前进猛扑,波斯军队左翼顶不住往后撤,马其顿军队的骑兵与方阵右翼各营包抄波军左翼,接着又斜插过去攻打雇佣军大流士见左翼瓦解便驾车逃跑,他的家眷都落入了亚历山大之手从以上两次战役可以看出,亚历山大在作战时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观察和利用敌方的弱点,根据不断变化的战机,不断调整自己的战斗部署,以主力攻击敌方侧弱,扬长避短,取得了很好的战斗效果二)作战出其不意亚历山大是一位军事天才,他作战时战法多变,用兵经常出其不意,采用奇袭的战术,打得敌军措手不及[4]公元前327年春,亚历山大率军攻打索格地亚山区,准备用和平谈判的方式拿下此地区,但是索格地亚的部落民众凭借悬崖天险无法被攻破而拒绝投降据阿里安记载,“他们狂笑着,叫亚历山大去找长翅膀的兵来替他夺取这个高地,因为他们对不长翅膀的人是不怕的[5]164受辱而怒火中烧的亚历山大将计就计,出其不意他宣称第一个爬上山顶的士兵可得十二塔伦的头奖,其他士兵以此类推,他用金钱激励的方法,使得爬上山顶的士兵多达270人,其余人也陆续占领了崖顶,他让士兵向索格地亚的部落兵喊话,说亚历山大真的请来了长着翅膀天兵那些部落官兵看到这个奇迹,吓得目瞪口呆。
他们不知道占领了山顶的兵力实数,也猜不出有多少,想必都是全副武装的,于是他们就投降了 [5]165在进攻险要的科瑞尼斯山时,当地部族利用山下深沟环绕的防护据守山上,他们不相信亚历山大的部队可以攻上去,但亚历山大下令士兵到深沟砍树造梯子,打桩填土铺路,三班轮换工作,很快使得科瑞尼斯山处于马其顿部队弓箭射程范围内,山上的部落被亚历山大军队的举动吓坏了,信心崩溃,最终投降亚历山大利用奇巧的战术,不仅避免了两军正面交战所带来的人员伤亡,而且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出色的带兵方略亚历山大的军事才华不仅体现在他战术运用的灵活多变,还体现在他出色的带兵手段及他对全军将士进行的充满激情的精神动员方面,这也是他一路东征,一路高歌猛进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一)治军严明在东征之前,亚历山大就经常让军队全副武装模拟战争状态进行操练,他指挥全军,排兵布阵,军队步伐整齐,气势威慑四方全军步兵多达3万多,另有5千多骑兵,统一由亚历山大调令严密有效的训练为日后马其顿方阵在战场上发挥巨大作用做了重要准备公元前331年10月的高伽米拉会战时,亚历山大从被俘的波斯侦察兵口中探得大流士三世军队的数量、部队兵种、人员配置、扎营的地形后,便命令部队休整四日养精蓄锐,全部按战斗序列布置,战前亲自带人侦查整个未来战场并对全军高级将领作战斗的军事布置。
他对大家说,每个人在遇到危险时要想到纪律,进军中需要安静时要做到鸦雀无声,需要欢呼时要喊得响亮;必要的时候,要喊出惊天动地的杀声每个人都要机敏地服从命令,还要機敏的向部下传达每个人要牢记,全军都要牢记 [5]106亚历山大平日对马其顿军队的严格训练,对各个兵种、每位士兵的职责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全军经常模拟实战,军纪严明,行动井然有序,士兵执行精确,统一听从亚历山大的调配指挥,这使得马其顿方阵在战场上发挥出了惊人的杀伤力,取得了多次战役的胜利二)善待士兵亚历山大虽然在全军纪律方面要求严格,但对军队的士兵却是关爱有加,因而他深受士兵的拥护和爱戴公元前334年春天,在马其顿军队开往亚洲之前,亚历山大为犒赏全军的将士而在首都培拉举行了盛大的宴会他与全军士兵一起痛饮狂欢,和士兵打成一片,丝毫没有国王的架子出发前他曾许诺,将自己在培拉的所有财物分给全军三万多名士兵以及他们的家人,此举激起了士兵狂热的斗志和热情,他们甘愿追随伟大的国王前往亚洲进行远征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333年间,格拉尼库河战役的胜利,使亚历山大顺利征服了小亚的各邦[6]在这年的初冬时节,考虑到一些士兵是新婚不久便踏上了远征亚洲的征途,还考虑到年轻士兵的思乡之情,亚历山大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送行仪式,允许近两千名士兵回家探望妻子和父母,亚历山大这体恤士兵的做法不仅赢得了士兵的爱戴和由衷的感激,之后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7]受到亚历山大关怀体恤的两千名士兵不仅如期归队,而且根据亚历山大的指示在沿途新招募了3000名步兵与400名骑兵,这无形中又壮大了军队的实力,军营一片欢腾,军心大为振奋三)奖罚分明亚历山大带兵有方,他赏罚分明,赢得了全军将士的拥护与誓死效忠如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率部围攻索格地亚的山寨时,对爬上山顶的勇士进行奖励政策亚历山大向他的部队宣布:“谁能第一个冲上山顶就得十二塔伦的头奖,第二个得二奖,第三名得三奖,最后一个冲上山顶的得末奖三百达瑞克 [5]163公元前333年11月,伊萨斯会战胜利后,第二天他“为战死者举行了隆重的军事葬礼,还表扬了所有他曾亲眼看到的和经过核实知道的、在战役中英勇立功的人对每个功臣,一个不漏地都按功劳大小发给适当的奖品,以资鼓励 [8]这种关爱士兵,奖罚分明作风使得亚历山大得到了全军将士的拥戴,并愿意为之冲锋陷阵、赴汤蹈火、誓死追随四)身先士卒“伟业源于艰辛,身教胜于言传[9]作为全军的最高统帅,亚历山大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无论在战场上还是行军途中,他都称得上是全军的楷模大小战役,在部队发起攻击后,亚历山大总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以至于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因此他全身上下都留下了各种刀伤、箭伤的疤痕,这极大地鼓舞了与他朝夕相处、出生入死的士兵,他是全军当之无愧的表率。
例如,公元前332年7月,马其顿军队围攻提尔时,亚历山大亲自率领舰队接近城墙根,他亲自带队最先攻占了那段城墙,才使得马其顿人有了牢靠的进攻道路公元前325年的春天,亚历山大沿印度河而下,率领方阵围攻躲在马利亚城内的印度人围城第一天,其他士兵一面挖墙脚一面在城墙四周搭梯子而亚历山大第一个爬上城墙,此举感染了其他官兵,士兵们纷纷争先恐后地爬上城墙,占领了这一要塞围城第二天,亚历山大急于攻城,未等其他士兵增援便从一个士兵手中拿着梯子,把他竖在墙上,用盾牌挡住身体往上爬亚历山大一个人在城墙上十分显眼,印度人被他的英勇所惊吓而不敢接近他,所以就从附近的城楼里向他射箭亚历山大未曾多想就从城墙往下跳,奋不顾身地与城里的印度官兵进行搏斗,他本人却身负重伤,一支射来的箭穿透他的护胸甲扎入肺部,但他仍继续战斗来保卫自己,最终在大量出血的情况下体力不支,头晕目眩而应声倒地[10]作为一名全军统帅,亚历山大只身突入敌阵冒险攻城的做法遭到了他朋友的责备,但作为一名战场上的战士,他身先士卒、英勇无畏,堪称全军官兵的表率与楷模[11](五)同甘共苦在战场上,亚历山大身先士卒,在日常的军营生活与行军过程中亚历山大能做到与士兵同甘共苦。
公元前325年9月,亚历山大率军向加德罗西亚地区的首府保拉进军时,在穿越吉特路利亚沙漠时遭遇了巨大的困难,一连几天都是烈日当空,几无滴水,以致许多士兵丧生荒漠之中当亚历山大尽自己最大努力带队前往寻找水源地的时候,他自己早已饥渴难耐,但他仍旧咬紧牙关与全体士兵一起受苦轻装步兵费了很大劲才从小水坑中淘出一点水把它送到亚历山大的面前,“亚历山大接了过来,向那些弄水来的人们表示感谢,然后当着全军的面,把那点水泼在地上他这一泼,全军感到这样振奋,好像每个人都喝到了亚历山大泼出来的那点水[5]248他也常跟普通士兵一样吃住,亲密无间每次打完胜仗,即使自己身上负伤也要去看望部队伤员,再同全军将士一起开展文化体育竞技活动来庆祝胜利这些充分证明了亚历山大是一个品德高尚,愿与士兵同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