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畸治疗中具核梭杆菌及其毒力因子FadA粘附素的研究.docx
2页正畸治疗中具核梭杆菌及其毒力因子 FadA粘附素的研究在口腔正畸临床治疗过程中 , 多种因素可导致牙龈炎性反应的发生发展 , 其中牙周致病菌是一重要因素以往的研究证明 , 具核梭杆菌与成人牙周炎和青少年牙周炎均有密切关系 , 但对正畸过程中具核梭杆菌及其毒力因子 FadA粘附素与牙龈炎性反应的研究甚少本研究拟建立 16SrDNA PCR技术 , 用于检测 120 例患者龈沟液内的具核梭杆菌及其毒力因子 FadA粘附素的的分布情况 , 探讨具核梭杆菌及其粘附素 FadA在正畸牙龈炎性反应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为后续临床标本中具核梭杆菌和 FadA基因的快速检测及具核梭杆菌的不同基因型致病性的分析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建立一种 16SrDNA PCR技术 , 检测具核梭杆菌及其 FadA基因 , 确定 PCR技术的敏感性及引物的特异性收集 120 例来自济南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和口腔内科患者组成正畸治疗组、 正常对照组、牙周炎组 , 并记录其各临床指标 , 分别采集牙周袋最深处或龈沟液标本 ,对临床标本中具核梭杆菌及其 FadA基因进行检测 , 并分析其与牙龈炎症指数 GI之间的关系结果 120 例患者的临床标本中共扩增出具核梭杆菌 81 株 , 检出率为67.50%, 其检出率分别为:正畸治疗组 (A 组)69.09%、正常对照组 (B 组)46.67% 、牙周炎组 (C 组)82.85%,A 组检出率明显高于 B 组 ,C 组显著高于 A 组和 B 组, 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X2=9.756,P<0.01) ;以毒力因子 FadA引物直接扩增 120例患者临床标本中的 FadA基因片段 , 其阳性率为 55.83%;其中扩增出 A组 32 例、B 组 10 例、 C 组 25 例 ,A 组检出率明显高于 B 组,C 组显著高于 A 组和 B 组, 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X2=63.53,P<0.005) ;经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得出: 三个实验组中具核梭杆菌及其毒力因子 FadA粘附素的检出率与牙龈炎症指数 GI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rs=1.0000,P<0.01) 。
结论 1. 固定矫治器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可引起牙龈的炎性反应 , 导致牙龈炎症指数增高 2. 具核梭杆菌及其毒力因子 FadA粘附素与细菌致病性密切相关 ,在正畸治疗中对牙龈炎性反应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