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编码比值法的原理及方法.doc
7页无编码比值法的原理及方法尽管我国现行的DL/T722-2000《导则》中采用了改良的三比值法,提高了诊断故障的可靠性,但三比值法故障编码不多,实际工作中有许多变压器的故障因查不到编码而无法判断,而且判断方法也较复杂因此,寻求更简单、更精确的诊断技术已成为各国研究的主要课题我国电力研究者通过10多年收集的全国部分省市变压器故障实例和对国外模拟故障色谱数据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用“无编码比值法”分析和诊断变压器故障性质的方法,可以从一个层面解决三比值法故障编码少,有的故障用三比值法难于诊断的问题一、故障类型诊断的原理如前所述,变压器油和固体绝缘材料在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放电形式下产生的气体也不相同日本等国通过大量的模拟试验,得到过热、放电分解的不同气体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以下规律:(1)在油中发生600℃以下过热时,产生的主要气体是甲烷,其次是乙烯、乙烷和少量氢气2)在电弧放电时,油产生的气体以氢气和乙炔为主,有少量的甲烷、乙烯;在纸和油中电弧放电时产生的CO是纯油中的10倍多3)在局部放电时,无乙炔,而且甲烷较多4)火化放电产生的气体近似于电弧放电利用上述试验得到的规律,我们可以利用某些特征气体的组分含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比值来判断变压器中存在的不同故障类型。
如用过热时甲烷过氢气少、放电时氢气多而甲烷少的特点,用甲烷与氢气比率就可区分放电与过热故障为此,共计算出9种不同组合形式的气体比率值,并按变压器实际故障分类统计,从中找出故障性质相关的量于是,我们就可以用表2-15与故障性质相关的气体比率来确定故障性质表2-15 气体比值与实际故障性质分类统计表序号气体比值分类实际故障与比值编码分类高能量放电102高能量放电112,110,101,100低能量放电202,212,200低能量放电兼过热220,222高能量放电兼过热120,121,122高温过热022,002中温过热021,001低温过热020,0001CH4/H20.1~0.970.03~0.750.01~0.961.6~3.51.05~2.480.37~8.40.75~24.20.62~3.22C2H2/C2H40.1~2.910.11~2.633.02~20.03.13~18.460.10~2.810~0.100~0.100~0.103C2H4/C2H63.4~500.24~11.63.2~65.20.08~11.50.2~18.03.07~17.11.25~3.00.12~0.954C2H2/(C1+C2)/(%)4.4~67.43.5~56.517.2~89.443.3~74.01.7~60.70~5.990~4.20~35H2/(H2+C1+C2)/(%)3.3~87.65.9~81.46.3~95.711.1~37.30~31.30~60.50~40.80~40.36C2H4/(C1+C2)/(%)21.3~6621.5~45.20~202.4~18.28.8~57.646.1~92.031.6~53.415.9~30.37CH4/(C1+C2)/(%)6.0~74.017.9~43.70~39.520~23.012.6~81.44.7~70.317.2~53.817.2~85.68C2H6/(C1+C2)/(%)0~15.21.8~72.00~13.01.9~32.00~44.03.4~16.812.6~38.017~42.09(CH4+C2H4)/(C1+C2)/(%)37.6~86.741.7~72.022.6~82.822.7~41.734.0~91.079.7~98.235.0~87.034.5~74.0该方法不需要对比值编码,而是直接由两个比值确定一个故障性质,减去了传统的“三比值法”先变法然后由编码查找故障性质的过程,使分析判断方法简化而可操作性又较强。
二、诊断故障性质的方法(1)以计算比值诊断根据计算的比值,按表2-16进行诊断,步骤如下:表2-16无编码比值故障性质分析诊断方法故障性质C2H2/C2H4C2H4/C2H6CH4/H2典型例子低温过热<300℃<0.1<1无关引线外包绝缘脆化,绕组油道堵塞,铁芯局部短路中温过热300~700℃<0.11<比值<3无关铁芯多点接地或局部短路,分接开关引线接头接触不良高温过热>700℃<0.1>3无关高能量放电0.1<比值<3无关<1绕组匝间、饼间短路,引线对地放电,分接开关拨叉处围屏放电,有载分接开关、选择开关切断电流高能量放电兼过热0.1<比值<3无关>1低能量放电>3无关<1围屏树枝状放电,分接开关错位,铁芯接地铜片与铁芯多点接触,选择开关调节不到位低能量放电兼过热 >3无关>1(1)以计算的乙炔比乙烯值诊断过热或放电性故障当计算的比值小于0.1时为过热性故障,大于0.1时为放电性故障2)计算乙烯比乙烷的值并以过热温度诊断故障程度当乙烯比乙烷的计算比值小于1时为低温过热(小于300℃);大于1小于3为中温过热(300~700℃);大于3时为高温过热(大于700℃)3)以计算的甲烷比氢气值诊断是否放电或过热性故障并存。
当甲烷比氢气的计算比值大于1时,为放电兼过热性故障,反之为纯放电性故障2)以故障分区图诊断根据计算的比值,按图2-1的故障分区图进行诊断,其步骤如下:图2-1变压器故障性质分区图① 以计算的乙炔比乙烯的值判断故障区域 当计算比值小于0.1时为过热性故障,大于0.1时为放电性故障② 以计算的乙烯比乙烷值过热故障区域以左纵坐标为准,查出过热温度,诊断过热故障类型③ 以计算的甲烷比氢气值判断故障程度以图2-1的右纵坐标为准,查处该值所对应的故障求出两对比值后,即可在故障分区图2-1中查到故障性质,因此该图示法具有直观、明了、简单、准确等优点;对于过热故障,还可以看出它的温度变化情况,可用于运行中变压器的色谱追踪分析三、无编码比值法的特点与三比值法相比,无编码比值法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可诊断放电兼过热故障对收集到的102台次变压器故障的色谱分析数据进行分析诊断比较如下:(1)按三比值法编码规则编码的台次是:“120”码16台次、“121”码14台次、“122”码65台次、“222”码2台次2)吊芯检查确认的实际故障是:放电和过热两种故障同时存在的变压器24台次,如引线焊接不良又有引线对均压环放电,铁芯两点接地又有分解开关故障,围屏放电又有铁芯多点接地等;一种故障显示两种特征的变压器有54台次,如匝间过热后导致击穿放电、引线脱焊等,铁芯接地铜片或穿心螺丝与铁芯多点接触、分接开关接触不良等。
纯属放电的变压器13台次,原因不明的12台次3)用无编码比值法进行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与②的实际故障进行比较,其准确判断率为87.3%,而用三比值法诊断的结果与②的实际故障不符合上述实践证明,无编码比值法运行中确实存在将故障性质划分为放电兼过热故障的这类故障,这对分析变压器故障部位更为有利2.提高过热性故障诊断的准确率按三比值法,“000”组合编码应诊断为设备绝缘正常老化而无故障,而实际上属“000”组合编码的往往仍有故障为此,用无编码比值法对收集到的属“000”组合编码的变压器进行了诊断,其结果列于表2-17从表中可知,无编码比值法诊断为过热性故障,从而提高了热故障诊断的准确率表2-17“000”码故障实例统计表故障发生单位发生时间总烃/(μL/L)编码无编码比值法判断结论实际故障情况郑铁临疑1#主变1973.7.28722000低温过热局部放电黄石电厂2#主变1982.7.10138000低温过热铁芯两点接地本溪局南分区主变B相套管19824100000低温过热第一屏、第二屏放电邓工二组变CT1994.4410000低温过热过热鞍山红一变2#变1994.9.1188000低温过热过热赵山708路CT1994.11753.3000低温过热过热深圳横岗站1#变1995.3.16103.1000低温过热未查找深圳横岗站2#变1995.3.16138.1000低温过热未查找韶关局梅田1#变1996.6.27126.1000低温过热可能是烧焊引起第六节 油中气体分析的多种判据对故障进行综合诊断如前所述,充油变压器在长期运行中,由于变压器的容量、电压等级、结构、运行环境、油质状况、运行参数等的差异,以及每种诊断方法都涉及特定的参数或大量模拟及事故数据分析统计而得出的经验公式或判据,因此在对运行中故障变压器进行故障诊断及故障发展趋势预测时,若仅采用一种判据很难得出正确的诊断结论,甚至会造成误判,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同时,即使是用前述的油中溶解特征气体组分含量和比值法已诊断出变压器的故障类型及性质,但为了进一步预测变压器的故障状况,往往还应考察故障源的温度、功率、绝缘材料的损伤程度、故障危害性,以及故障的发展导致油中溶解气体达到饱和并使瓦斯保护动作等诸因素一、综合诊断的辅助方法1.故障源温度的估算变压器油裂解后的产物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同产生的特征气体也不同;反之,如已知故障情况下油中产生的有关各种气体的浓度,可以估算出故障源的温度比如对于变压器油过热,且当热点温度高于400℃时,可根据月冈淑郎等人推荐的经验公式来估算,即 (2-9)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指出,若CO2/CO的比值低于3或高于11,则认为可能存在纤维分解故障,即固体绝缘的劣化当涉及估计绝缘裂解时,绝缘低热点的温度经验公式如下:300℃以下时: (2-10)300℃以上时: (2-11)2.故障源功率估算变压器油裂解需要的平均活化能约为210kJ/mol,即油热解产生1mol体积(标准状态下为22.4L)的气体需要吸收热能为210kJ,则每升热裂解气所需能量的理论值为: Qi=210/22.4=9.38(kW/L)但油裂解时实际消耗的热量要大于理论值。
若热解时需要吸收的理论热量为,实际需要吸收的热量为,则热解效率系数为 (2-12)如果已知单位故障时间内的产气量,即可导出故障源功率估算公式为 (2-13)式中,P为故障源的功率,kW;为理论热值,9.38kW/L,V为故障时间内的产气量,L;t为故障持续时间,s;ε为热解效率系数ε可以查热解效率系数与温度关系的曲线,或用该曲线测定出的近似公式来表示,即局部放电 ε=1.27×10-3铁芯局部过热 ε=100.00988T-3线圈层间短路 ε=1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