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美点赏析教案.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31134582
  • 上传时间:2023-10-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2.50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美点赏析 教案八年级语文推出了苏联作家西蒙诺夫以二战时苏联红军与德军的战斗为题材写的一篇小说──《蜡烛》,写一位南斯拉夫的老母怎样在炮火硝烟中收葬苏军烈士并用珍藏了45年的结婚蜡烛悼念烈士的事该篇与我国女作家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有异曲同工之妙,又深深的震撼了读者的心,本文试谈其三个方面的美点一、一批动词雕塑人性之美  这篇小说没有像一般小说那样用人物的对话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事实上也不可能有对话,因为一个牺牲的年青战士的遗体与一个孤独的老妇人之间在一个“方场”上发生的故事,作者就选用一系列的动词雕塑主人公老妇人的人性之类:如她“爬出”地窖,原本是想招呼五个红军去躲炮弹的,当她发现一战士牺牲后,她“慢慢地绕过”那段铁栏杆,“走进”方场,写她从容镇定,奋不顾身;写她“把尸身翻过来”,“理好了”他的头发,把他的“手臂弯过来”,“她在他旁边坐下来”,写她对烈士炽热的母爱;写她“跪”地舀干用作墓穴的弹坑中的水,“拖”尸,“画”十字,“吻”遗体“捧”浮士,“堆”坟堆,再“摸”出蜡烛,“插”到坟堆上,“点”上后来又“取出”另一支蜡烛,向坟墓“鞠躬”等,无不反映她对烈士的崇敬与悼念,无不反映她由一个普通的老妇人一下子变成了反法西斯的斗士,由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变成了烈士的亲人或慈母。

      她虽然默默不语,内心肯定有千言万语,肯定有万千波澜,这样写,炮火中的人性美才格外灿烂,此时无声真的胜有声!二、几组对比突出勇者之尊  细读课文,就会发现作者巧妙地谋就了几组对比,并以此升华形象,突出主题  1、炸得扭曲的铁栏杆与硝烟中不屈的老妇人身影形成对比作者多次写她艰难绕过那段铁栏杆,应有深意铁栏杆尚且被炸坏,她这个老弱的血肉之躯却从地窖到了地面,决不趴下,这不是写柔中之刚,和弱者之勇吗?  2、炮弹落点的远与近形成对比在第13至25自然段,竟有5次写德国人的炮火,其中有4次写炮弹落下离老妇人很远,只在第25段写炮弹落得相当近为什么炮弹由远而近?想来是因为她点亮的蜡烛“引”来的,但老妇人“很耐心地再把蜡烛点燃”,这就写出了她的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  3、被炸而死的猫与老妇人形成对土第12自然段写道“甚至陪伴她在地窖里过了四天的那只猫也被刚才炸起来的砖碎片砸死了”、“老妇人想了半天……慢慢爬出了地窖”,她深知战争残酷,她深知自己老迈不会比猫更敏捷,但她却偏要义无反顾  4、黑色大围巾与红色大蜡烛形在对比老妇人特意披着黑色大围巾,体现出庄严、肃穆、凝重气氛,体现出对烈士的哀悼,又用那曾是代表喜庆的结婚蜡烛以及它暖色的光来表示对烈士精神的纪念,表示对入侵者、杀人者的恨与抗争。

      小说中这两个“道具”的使用意蕴是很深的三、两支蜡烛象征正义之光  是的,作者多次描写蜡烛的火焰与光亮,并写它在炮火中被震熄又被点亮,一支燃尽时另一支又续上,特别是结尾处充满深情的笔墨:“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这就极具象征意义:它是一个“母亲”(代表了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的“眼泪”,即正义的悼念,它又是一个反侵略的“儿子”的“英勇”精神的外化,是正义的圣光在感召着世人这里用蜡烛的光亮结尾比《百合花》中新媳妇用一床带百合花的结婚被子安葬牺牲的战士,对读者而言,更有视觉的冲击力,给人以更大的想象空间 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肿胀、叮嘱、恐惧、骊歌、花圃”等词的读音和字形,并能理解运用2.了解作者及作品3.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父女深情能力目标——1.找出本文的插叙部分,并理解其作用,理解行文中伏笔的暗示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2.品味文中朴素、平实,富有情感的语言,丰富语感德育目标——体会本文父亲对“我”严中有爱的深情,并从“我”的成长中得到启示,从而更深刻地认识生活,体味亲情,理解亲情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父亲对“我”的深情2.学习本文的插叙手法教学方法:1.朗读法。

      2.美点寻踪法3.延伸拓展法难点:1.理解标题的象征意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2.揣摩文中的伏笔,理解文章含蓄的表达教学手段: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歌带、文字资料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作者及作品;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复述课文,把握文脉;赏读课文,鉴赏文章的美点[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亲情,是人类情感中崇高温馨的部分,因此历来是文学作品歌咏不辍的主题,今天我们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体会深沉博大、纯朴真挚的父爱二、作者及作品简介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多媒体播放《城南旧事》中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一段画面,声屏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读,感知文意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积累以下词语多媒体显示:(1)辨读音:肿胀(zhànɡ)              叮嘱(zhǔ)            皱眉(zhòu)         骊歌(lí)  雇(ɡù)            花圃(pǔ)(2)辨字形:玉zān(簪)花                鸡毛dǎn(掸)子     气xiū xiū(咻咻)2.学生大声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对文章圈点勾画,找出记叙的要素,理清文章的思路1)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12段),写“我”由衣襟上的夹竹桃想起病床上的爸爸和他对“我”的嘱托。

      第二部分(13~30段),回忆六年前的一个下雨天:爸爸逼“我”上学的往事,表现了父女情深第三部分(31~34段),想到爸爸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又忆起他爱花养花的情形第四部分(35~37段),叙述毕业典礼上的情景第五部分(38~53段),回忆爸爸要“我”到银行汇款的闯练经过第六部分(54~58段),写毕业典礼后,“我”急忙赶回家,听到爸爸去世的噩耗,一下子成熟起来2)中心意思文章通过写主人公经历了许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表达了一份爸爸和女儿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深爱的厚重情感四、品味鉴赏,美点寻踪教师要求学生精读课文,以文章留给自己的最初印象为话题,同桌之间交流阅读体验,然后选五位同学面向全班交流,其余同学评价生1:文章内容生动,特别是赖床迟到一事,引起我的情感共鸣我也有过类似的遭遇,至今还对我爸耿耿于怀呢生2:文章情感美也许因了父亲的沉默少语,写父亲的文章不如歌咏母亲的文章多本文写了伟大的父爱,严中有爱,爱之愈深,责之愈切,写出了父爱的纯朴真挚生3:文章结构很有特色,有一线串珠的美,眼前之事与回忆往事有机融合,使文章有一种起伏美生4:文章的标题含蓄,耐咀嚼,很别致。

      生5:文章的语言有一种朴素美,平淡的叙述中,童真无限教师归纳学生的看法,以板书提示课文美点所在板书如下:情感美                                结构美                         语言美五、师生共同赏析课文的情感美1.教师设计相关题目,指导学生品味赏析课文纯朴真挚的父爱多媒体显示:(1)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2)重点品读“我”赖床迟到一事,其中表现了爸爸什么样的情感态度?(3)请筛选小说中“爸爸”的语言,试品析它们表明了爸爸对女儿怎样的深情明确:(1)爸爸是个“严”在其外,“爱”在其内的可亲可敬的人他让孩子到银行汇款,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能闯过去爸爸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他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教师提示:要分析好爸爸这一人物形象,必须要认真阅读课文,从具体事情的记叙中,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中去感知,不要“管中窥豹”) (2)从爸爸不让“我”上学迟到这件事上,可以看出爸爸多年对子女的严厉管教,对子女真诚的爱孩子赖床逃学,“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头拖起来”,抄起鸡毛掸子,“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这确是够狠的了。

      但出人意外,在“我”上学之后,爸爸竟到学校看“我”来了,“我走出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夹花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真是“道是无情却有情”一个可亲可敬的“严”在其外,“爱”在其内的父亲形象在此时此地清晰可感,爸爸对子女纯朴、真挚而不加任何雕饰的父爱着实令人动容 (3)爸爸的语言有以下几句,如:①“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表明爸爸希望女儿勇敢,坚强,不被困难吓倒②“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表明爸爸希望女儿自强、自立,并且要自己长大成人③“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表明爸爸鼓励女儿,希望女儿不断锻炼自己,早日承担起照料家庭的重任④“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表明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总结:文章写出了父爱的纯朴真挚,平淡而又醇厚,需要我们悉心品味2.由一位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美读课文,师生共同沉浸在浓浓的父女情意中 六、作业及参考答案: 2.B  3.A  4.“粉红色”改作“垂落”。

      5.(1)孩子天真的一句“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2)所有的教育手段都失败后,不得已而为之3)反思、自责、忏悔等  (4)母亲的天职促使她这样做 (5)略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继续品读文章,鉴赏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体验与反思,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畅谈自己的父亲,感受父亲严中有爱、纯真质朴的深情[教学步骤]一、课前小测及答案:(1)襟  惰  掸  骊  嘱,徊  栅  惧  圃  簪  蒲    (2)扎:zā捆扎  zhā扎针  zhá挣扎  夹:jiā夹缝  jiá夹袄    (3)D    (4)①拖  抄  倒转  抡  ②床头  床角  床上  床下  混合    (5)①城南旧事  林海音  台湾  ②哀而不伤  花儿    (6)爸爸表面上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鼓励孩子要坚强,无沦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很重感情,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特别爱花二、师生共同赏析文章的结构美教师设计相关题目,指导学生赏析多媒体显示:1.这篇文章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的,文章采用了插叙的手法仔细读文章,看看文章中过去的事情是如何引出来的2.文中爸爸爱花,花作为线索贯穿小说的始末,请筛选有关花的材料,说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试对此进行    分析4.本文原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了”,课文结尾重现了这句话试结合全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已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学生分组讨论,各组选代表发言教师酌情给予点拨引导明确:1.文章时而写眼前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作者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回忆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讲话,我们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一事;最后写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儿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这里有现实,有回忆,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