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doc
4页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一、适用范围中等职业学校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适用于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并列入事业机构编制管理范围的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等中等职业学校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功能任务、规格规模、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将其分为 A、B、C 三类其中:“A“类为省级规范化学校、省部级重点学校;“B“类为市级规范化学校、其他省属学校;“c“类为市属学校及其他中等职业学校二、岗位类别、名称及等级中等职业学校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一)管理岗位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岗位名称使用干部人事管理部门聘用(聘任、任命)的职务名称中等职业学校现有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五至十级职员岗位二)专业技术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分为主系列专业技术岗位和辅助系列专业技术岗位主系列专业技术岗位为教师岗位,包括:1.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高级讲师一级岗位、高级讲师二级岗位、高级讲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2·中级教师岗位名称为讲师一级岗位、讲师二级岗位、讲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3·初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助理讲师一级岗位、助理讲师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级、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教员(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对应十三级专业技术岗位。
辅助系列专业技术岗位主要包括学科实验、图书资料、财务会计、电化教育、卫生保健等具有教学辅助工作职责的专业技术岗位岗位名称已在印发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结构比例行业指导标准中明确的,按照相应规定确定;没有明确的,岗位名称参照主系列岗位名称格式确定三)工勤技能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名称为高级技师岗位、技师岗位、高级工岗位、中级工岗位、初级工岗位,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技术工岗位普通工岗位名称原则上沿用现岗位名称三、岗位类别结构比例中等职业学校三类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中等职业学校中专业技术岗位是主体岗位,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具体结构比例为:管理岗位一般不超过单位岗位总量的 10%;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 80%;工勤技能岗位一般不超过单位岗位总量的 10%承担实习实训任务的中等职业学校,工勤技能岗位比例可适当提高四、岗位等级结构比例(一)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规格、规模、人员编制和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具有领导职责的管理岗位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单位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领导职数设置,其他等级管理岗位根据人员编制和工作需要设置,与相应级别对应。
二)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确定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全省总体控制目标为: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 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 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 5:5;十三级岗位根据工作需要设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岗位等级结构比例如下:高级中级初级小计五级六级七级小计八级九级十级小计十一级十二级十三级单位类型≤%≤%≤%≤%≤%≤%≤%≤%≥%≤%≤% A306121250152015201010 B255101050152015251213 C2048850152015301515 辅助系列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应低于教师岗位最高等级;高级岗位比例按本单位教师高级岗位比例降低 5-10 个百分点确定;中级岗位比例按不高于本单位教师中级岗位的比例确定三)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其中,技术工一级、二级岗位主要在承担实习实训任务等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专业技术辅助岗位上设置技术工岗位等级结构比例如下:技 术 工一至二级小计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单位类型≤%≤%≤%≤%≤%≥%A523204035B514204035C5 5204035普通工岗位根据工作需要设置。
五、其他相关问题(一)中等职业学校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及有关要求,在核定的人员编制内研究制定岗位设置(调整)方案,岗位的设置应与单位的性质、发展规模、核定的人员编制和工作任务相符合岗位设置要优先满足教育教学、实习实训等工作需要,严格控制非教学岗位二)岗位设置应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不同类别、等级间的岗位不得相互挪用中等职业学校功能、任务、机构编制发生变化的,要根据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研究提出岗位设置调整意见,根据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及时进行岗位调整三)同一类别层级的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其功能、任务、规模和专业技术水平等不同,在规定的岗位等级及结构比例内,岗位设置适用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应有所差别四)本指导标准规定的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岗位结构比例为相应岗位设置的最高限,各中等职业学校具体设置岗位时,应根据事业发展要求和人员队伍状况在限额以内逐步设置到位五)高级岗位应根据事业发展要求和人员队伍状况逐步聘用到位,要留有一定数量的空缺岗位,用于培养、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