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少数民族音乐在高师器乐教学中的传承.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430799478
  • 上传时间:2023-07-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8.12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少数民族音乐在高师器乐教学中的传承 摘要:针对当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在高师器乐教学中传承发展严重受限进而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样性的问题,分析了少数民族音乐在高师器乐教学中的现状,指出了当前少数民族音乐在高师器乐教学中存在传承意识淡薄、师资力量缺乏、教学内容不够规范、缺少统一教材四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从发挥地域优势增强少数民族音乐传承意识,拓宽途径壮大少数民族器乐教师队伍,多方合作健全少数民族器乐教学体系,多措并举提升少数民族器乐教材质量四个方面做好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策略最后以科尔沁蒙古族音乐为例,介绍了其在某高师器乐课中的传承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器乐教学;高师;科尔沁蒙古族音乐 一、概述 部分坐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的高师院校,与少数民数文化交流相对较多,本应充满着浓郁的民族音乐气息,却因为多种原因导致教师和学生对当地少数民族音乐知之甚少;本应富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器乐课程开展存在数量较少、质量较差的问题高师院校教育作为少数民族音乐民间传承的重要补充方式,在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变得愈发重要,如何更好地在高师器乐教学中传承发展少数民族音乐,进而丰富中国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迫在眉捷。

      二、少数民族音乐在高师器乐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一)少数民族音乐传承意识淡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的反映,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之所在然而,受欧美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影响,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并未得到教师和学生足够的重视观看流行音乐会、聆听古典音乐、参与西方音乐盛宴已经成为时尚和潮流少数民族音乐却被贴上了“土气”“落后”“低级”的标签【1】一大部分年轻的学生宁愿花重金抢购流行音乐、摇滚乐、爵士乐的门票,也不愿在民族音乐会上驻足片刻他们可以如数家珍地谈论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手、通俗乐曲,却讲不出有关少数民族音乐的背景信息一大部分少数民族音乐教师受教育资源、职称晋升等方面影响在研究重心的选择上,相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的深度研究,他们更倾向于少数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交叉的广度研究现代歌手从事流行音乐创作成名的数不胜数,从事少数民族音乐创作成名的创作者却寥寥无几总而言之,民族音乐意识淡薄是高等院校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无论学生还是教师,并没有对民族音乐有更高的追求,多数停留在粗略欣赏辨析的层面,把高质量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作为理想追求的学生和教师数量较少二)少数民族器乐教师师资缺乏少数民族器乐教师师资缺乏首先体现在教师数量少。

      有的院校因为没有专业的少数民族器乐教师而不开设少数民族器乐课程,导致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大学生在校学习好几年的时间段并不能接触到当地少数民族音乐;有的院校少数民族器乐教师数量较少,能够教授学生数量有限,只能教授少部分学生学习少数民族音乐,并且在授课时长上也采用短课时授课,使得少数民族音乐学习研讨在时间长和受众人群规模上受到极大限制,影响学习效果此外,少数民族器乐师资缺乏还体现在少数民族器乐教师专业素质偏低一大部分少数民族器乐教师由于在少数民族音乐学习阶段和教学阶段能够进行交流探讨的人群数量较少,仅凭几本有限的纸质教材、录音片段不能很好地品味出少数民族音乐的精粹,虽然了解少数民族器乐,也能够演奏少数民族器乐,但是却唱不出少数民族的“韵味”,奏不出少数民族的风格,指导学生品味、演奏少数民族器乐更是力不从心对少数民族器乐的教学,也仅能从音准、节奏、指法、弓法、气息等方面进行局部指导,缺乏对少数民族器乐的系统讲授能力三)少数民族器乐教学内容不够规范少数民族器乐教学受教师和学生数量较少的影响,导致少数民族器乐教学内容较为随意不规范,并且很少进入主体课程设置的范畴,尚未形成健全的教学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少数民族器乐教学过程中只是片面地学习少数民族器乐演奏,没有深入学习探讨少数民族的文化结构,使得少数民族音乐教学只能生硬地教授器乐的演奏方法,不能传承少数民族音乐的灵魂;另一方面是在少数民族器乐教学上没有形成独立意义的概念和结构,在讲授少数民族音乐时习惯于用西方的音乐理论来解释少数民族音乐形态、习惯于用西方的审美观点来解析少数民族音乐艺术价值、习惯于用西方音乐的演奏技巧来衡量少数民族音乐演奏方法【2】;此外,部分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教学大纲各部分教学内容所占比例分配不合理,为了提高少数民族音乐器乐学生学习兴趣,少数民族器乐教学中乐曲演奏基本功所占学时较少,更多学时用于改编西洋乐器的练习曲目,改编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移植到少数民族器乐中演奏。

      四)少数民族器乐教学缺少统一教材我国少数民族数量较多,少数民族器乐种类更是繁多,其中很多少数民族器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延续,以至于针对单个民族的某一种器乐形式的教材数量非常少,质量高的少数民族器乐教材更是稀缺在新华书店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教材能摆满几个书架,在当当网等网上书城搜索“钢琴教材”能够搜索到几千个结果;少数民族器乐教材以民族人口较多的蒙古族最为流行的马头琴为例,在新华书店中关于马头琴的教材不能摆满书架的一层,在当当网等网上书城搜索“马头琴教材”仅能搜到几个结果关于蒙古族“胡琴”“四胡”等乐器的教材几乎没有这是对于少数民族人员较多的蒙古族器乐教材的稀缺现状,关于其它人口更少的少数民族音乐器乐教材稀缺程度更加严重,甚至一些民族音乐连一本正式出版的教材都没有教师在授课时只能在为数不多的教材中选取有限的几首曲目进行教学演奏,存在授课内容不全面的短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更多可参考的教材,难以做到举一反三地练习,影响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少数民族音乐学习传承上进步较慢 三、高师器乐教学中更好传承发展少数民族音乐策略研究 (一)发挥地域优势增强少数民族音乐传承意识。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经历成百上千年的流传至今,足以证明其蕴含的艺术价值当前师生少数民族音乐传承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在于虽然院校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但是校内师生对当地少数民族音乐了解基础较差,不能深刻领悟少数民族音乐中蕴含的美妙,难谈喜爱和传承为此,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地的院校应当发挥地域优势,倡导校内的师生走出去,为师生创造机会学习了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结构,在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结构的基础上欣赏、品味、学习、研讨当地少数民族音乐此外,还可将校外的少数民族民间艺人引进来,在校内举行少数民族音乐专场音乐会或者与校内师生同场演出;将校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引进来,在尽量保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和校内师生能够尽可能接受基础上,在当地少数民族重大节日时机,校内做好少数民族节日氛围营造,在合适时机为学生配发具有少数民族特色服饰加强校内师生对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校内师生与当地少数民族音乐传承者的交流,从而提升师生少数民族音乐传承意识二)拓宽途径壮大少数民族器乐教师队伍壮大少数民族器乐教师队伍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引进少数民族器乐优秀传承者进入院校成为少数民族器乐教师,另一种是提升现有少数民族音乐教师专业能力。

      在我国当前的高师院校人事制度下,少数民族器乐优秀传承者可能会受到年龄、全日制教育学历层次、工资薪酬待遇、工作时间安排等多种客观因素制约未必能够进入院校成为在岗在编教师为尽快解决院校少数民族器乐教师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可以在优秀的少数民族器乐民间艺术家中择优聘任为客座教师,既能符合当前高师院校人事制度的要求,又能快速增加少数民族器乐教师数量【3】,并且在短期内形成较强教学能力在现有少数民族器乐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上不只局限于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做出国访问学者,更应该注重因地制宜跟随当地优秀少数民族器乐团体演出学习,在长时间、多频次与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家的交流过程中快速提升少数民族器乐教学专业素质三)多方合作健全少数民族器乐教学体系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当地少数民族器乐艺术家、艺术团体由于在少数民族氛围生活、工作时间长,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民族器乐艺术家经历了长期的民族内部的民间自然传承,其对少数民族文化结构的了解以及对少数民族器乐演奏技能掌握相对于单纯经历几年大学教育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器乐教学工作者有较强的优势因此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高师院校应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加强与当地少数民族器乐艺术家、优秀艺术团体交流合作【4】,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器乐教学体系。

      此外,我国大学院校数量较多,多数情况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大学院校也不止一所,少数民族聚居地的院校在健全自身教学体系的同时也要注重与附近其它院校之前的交流,与全国范围内其它院校之间的学术互动,在吸取当地少数民族器乐艺术家演奏技能经验基础上,发挥院校学术能力强的优势,将当地民族器乐演奏技能培养、文化背景传承等提炼、总结并固化下来,建立健全在一定区域内可以广泛推广的少数民族器乐教学体系四)多措并举提升少数民族器乐教材质量提升少数民族器乐教材质量一方面需要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少数民族器乐教学工作者要利用教学实践丰富的优势,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丰富少数民族器乐教材数量、提升教材质量一是注重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将过去多年关于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相关成果成体系、成系统地向音乐教材转化,做好教学研究成果服务教学需要,提升教学水平二是以省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办公室等分管科研经费为依托,广泛收集和整理少数民族传统器乐文化形成纸质教材、音像教材等多种形式教材,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通过“教学实践-修改-再实践-再修改”的轮回逐步提升教材质量此外,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5G通信快速发展带来红利,随着通信网络日趋发达,中国大学“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MOOC)等开放式课程平台越来越多,在方便学生学习的同时,也给器乐教育工作者之间交流提供了更加便利的交流平台,打破了少数民族器乐教学工作者之间地域的界限。

      少数民族器乐教学工作人员借助日趋完善的通信网络要从更高维度、更广区域加强与同专业教师之间的沟通学习,打造更为实用、更易流行的多媒体教材【5】 四、科尔沁蒙古族音乐在某高师器乐课中的传承 (一)科尔沁蒙古族音乐科尔沁蒙古族音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为民间音乐、古典音乐、宗教与祭祀音乐三类在节奏节拍上,蒙古族音乐既有二拍子或四拍子的规整节奏,也有自由悠长、复合式的节奏节拍蒙古族音乐音域宽广,常用六度、八度、十度的大跳,曲调起伏较大,音调通常较高,具有嘹亮、宽广、变化多样的特点蒙古族音乐具有感情深沉、旋律优美、气息宽阔、草原气息浓厚的特点给人以辽阔、奔放的感觉,由此也表现了蒙古人民豪放的性格特征二)传承科尔沁蒙古族音乐的意义首先,传承科尔沁蒙古族音乐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需要蒙古民歌中的长调是草原上的歌,是马背上的歌俗话说:“哪里有草原,哪里就有长调,哪里有牧人,哪里就有长调”【6】长调结构自由、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美,其悠扬的旋律、繁复的波折音和只可意会的内在韵律,体现了蒙古民族对大自然的直接倾诉蒙古短调与长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短调的曲式结构规整、曲调简洁、装饰音较少、旋律起伏不大,并且带有鲜明的宣叙性特征。

      此外,呼麦是蒙古族人创造的一种特有的歌唱艺术一个人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唱出两个声部,这在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乃至世界音乐中都是独一无二的,是是蒙古族音乐文化中活的音乐化石,是最具科学探索的音乐遗产之一对蒙古长调和蒙古短调以及呼麦的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科尔沁蒙古族音乐文化,同时也会更加喜爱学习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学习蒙古族音乐独特的演唱形式也是对蒙古族音乐文化底蕴积累的一种手段音乐知识的丰富积累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也是不无裨益的其次,传承科尔沁蒙古族音乐是弘扬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途径所谓中国民族音乐是指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个民族从古至今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能够体现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