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回顾与展望 文档.doc

21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59353344
  • 上传时间:2023-10-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7.50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回顾与展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30年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下,我国医疗卫生人员面对新的形势勇于探索,开拓创新,为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发展道路积累了重要的历史经验,为推动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一、卫生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卫生改革发展紧紧围绕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这个目标,针对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出现的群众看病就医中的突出问题,用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手段,处理好、解决好不断出现的新矛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一)有效控制重大疾病,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我国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集中体现在国际公认的综合反映健康水平的三个重要指标上:一是人均期望寿命,由1978年的68.2岁增加到2005年的73岁;二是婴儿死亡率,由1981年的34.7‰下降到2007年的15.3‰,下降了56%;三是孕产妇死亡率,由1990年的88.9/10万下降到2007年的36.6/10万,下降了60%虽然我国仍然属于中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但上述健康指标已经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达到了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为实现我国政府庄重承诺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健康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序表1)。

      序表1 人口期望寿命及监测地区5岁以下儿童和孕产妇死亡率  1991200020052007期望寿命(岁)68.671.473.0婴儿死亡率(‰)50.2 32.2 19.0 15.3 城市17.3 11.8 9.1 7.7 农村58.0 37.0 21.6 18.6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1.0 39.7 22.5 18.1 城市20.9 13.8 10.7 9.0 农村71.1 45.7 25.7 21.8 孕产妇死亡率(1/10万)80.0 53.0 47.7 36.6 城市46.3 29.3 25.0 25.2 农村 100.0 69.6 53.8 41.3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不断得到加强,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针对新发传染病的流行形势,我国加大防治力度,成立了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委员会,加强领导对艾滋患者实行了“四免一关怀”政策,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工作覆盖全国1238个县(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覆盖全国对结核患者实施以免费治疗为核心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盖率达到100%以灭螺和免费救治患者为重点的血吸虫病防治规划覆盖全国448个疫区县,其中76.3%达到传播控制或阻断标准。

      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地方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碘缺乏病已经基本消除,大骨节病、克山病和氟中毒等病区不断缩小,受危害人口逐步下降,发病患者显著减少国家免疫规划覆盖面一直保持在90%以上的高水平2007年国家免疫规划防治传染病的范围从7种扩大到15种,人民群众尤其是儿童的预防保健工作得到显著加强30年中,我国基本消灭了丝虫病,实现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儿童白喉已连续20年无报告病例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由1978年的2364. 9/10万下降到2007年的272.4/10万,死亡率由4.85/10万下降到0.99/10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全国卫生系统坚持科学防治,先后夺取了抗击非典和防治人禽流感等重大新发传染病的胜利,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二)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群众获得服务的方便性明显改善3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2007年,我国拥有卫生机构29.8万个,另有村卫生室61.4万个,覆盖城乡居民的卫生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序表2);全国医院床位总数370.1万张,比1978年增加了81%;千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由1978年1.94张增加到2007年2.63张,增加了31%(序表3)。

      全国卫生人员数达590万人,比1978年增加了84%(序表4);全国每千人口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从1978年的2.57人增加到2007年的3.66人,增加了42%与此同时,卫生系统的服务和保障能力以及技术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人民群众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全国医疗机构(不含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和村卫生室)诊疗人次由1978年的10.1亿增长到2007年的28.4亿,住院治疗人数由1907万增长到9827万序表2 卫生机构数 1978199020002007卫生机构总数(个)169732208734324771298408其中:医院64421143771631819852 卫生院55016477494977740679 内:乡镇卫生院55016477494922939876 门诊部(所)9439512933224093419708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7069 妇幼保健院(所、站)2459314831633051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989361837413585 卫生监督所(中心)---2553 注: ①门诊部(所)包括门诊部、诊所、医务室和卫生所;②1996年起,个体开业人员改为私人诊所计入卫生机构总数,故2000年卫生机构增加较多。

      序表3 卫生人员数 1978199020002007卫生人员总数(万人)310.60 490.62 559.10 590.71 卫生技术人员246.40 389.79 449.08 478.76 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3.30 176.31 207.58 201.29 内: 执业医师60.96 130.30 160.33 164.45 注册护士47.72 97.45 126.68 154.33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1.081.561.681.54每千人口注册护士0.420.861.021.18序表4 卫生机构床位数 1978199020002007床位总数(万张)204.17292.54317.70370.11其中: 医院120.62186.89216.67267.51 卫生院74.7372.2974.1276.32每千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1.942.322.382.63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人享有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妇幼卫生保健体系不断完善,孕产妇保健服务范围不断扩大,管理逐步规范2007年,孕妇产前检查率达到90.9%、产后访视率86.7%,住院分娩率91.7%,新法接生率98.4%。

      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城乡卫生面貌得到持续改善农村改水受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92.1%,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2.7%,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7 %农村地区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得到加强,医疗机构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城市地区大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改建或新建了2.4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数量明显增加,服务能力得到提高一些城市初步形成了由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的两级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机构始终将医疗服务质量放在首位,不断加强医院管理建立完善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积极有效规范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医德医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涌现出了吴登云、王忠诚、韦加宁、华益慰、黎秀芳等大批先进模范人物,深受患者及群众爱戴两院院士、一大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医学人才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辛勤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医学科技创新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分化诱导治疗白血病等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建立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和工程中心,设立了65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形成了多层次的医学教育体系,继续医学教育、毕业后教育培养了大量适宜人才积极推广医用适宜技术,累计达到196项组织开展了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新药创制等科技专项工作。

      医学检验技术、数字化医学影像技术、腔镜技术和介入技术、器官移植、基因诊断等现代医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疾病检测和诊疗水平,大大缓解了病痛,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群众共享了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新成果三)医疗保险筹资体系初步建立,群众“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得到缓解30年来,我国医疗保险筹资体系建设不断取得进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稳步推进,2007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1.8亿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已经在88个城市进行试点,已有4291万城镇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快速推进,筹资水平不断提高,管理制度日趋完善,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截至2008年6月底,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达到2729个,已覆盖全国所有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参加新农合的农村居民为8.15亿人,参合率达91.54%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初步建立,农村医疗救助覆盖了全部农业人口的县(区),65%的县(区)开展了城市医疗救助试点截至2007年,全国医疗救助资金总规模达71.2 亿元,共救助1010万人次商业健康保险蓬勃发展,全国已有近100家保险公司提供商业健康保险产品,2007年保费收入达384亿元。

      目前,各类保障制度覆盖了超过10亿城乡居民,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框架正在形成医疗保障制度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了化解医疗风险的保护屏障,使越来越多的居民摆脱了“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困境四)医药生产、流通、监管体系更加规范,群众基本药物需求得到满足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发育,医药产业快速发展1978~2006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1%,远远高于同期GDP增长药品品种、数量和质量已基本满足国内需求,同时大量出口,不断开拓国际市场2007年,医药工业总产值达6679亿元,医药贸易出口额246亿美元全国现有医药工业企业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43万吨,位居世界第二,生产化学药品34个制剂、5000余个品种;全国中药企业已近1500家,中成药已有9000多个品种、40多种剂型,中药工业总产值已达1390.11亿元人民币(而1980年中药工业总产值不足10亿元),中药产品年出口总额已超过10亿美元医药商业企业约12万家,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医药服务建立了行政监管与技术监管相结合,社会监管为有效补充的监管体系,全国共有食品药品监管行政机构近2700个,技术机构约1000个,监管人员6.4万人;农村药品监督网点57.8万个,兼职农村药品协管队伍共计61.1万人。

      构建了以各级药品检验检测、审评审批、评价监测等机构为主的技术支撑体系,建立了农村药品监督网和药品供应网,农民用药更加安全、方便、便宜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和制度逐步完善五)“中西医并重”方针得到落实,传统医学惠及更多百姓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民族医药得到发扬光大,深受群众欢迎截至2007年,全国已有3072所中医医院,是1977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