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解及对教学落实的探索(47张ppt).ppt

47页
  • 卖家[上传人]:lizhe****0920
  • 文档编号:50260305
  • 上传时间:2018-08-0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14MB
  • / 4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对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及教学落实 的若干思考核心素养1高中地理核心素养2内内 容容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测评3 3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实4 4一、核心素养1. 核心素养的界定核心素养的提出较早可追溯至 1979 年,英国继 续教育学院第一次对英国职业教育的关键技术要求做 出规定,认为随着技术文化发展的加快,人们有必要 习得一些可受用终生的素养素养”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能成功地应对情境的复杂要求与挑战并能顺利地执行生活任务的内在先决条件 “素养”是可教、可学、可测的,是经由后天学习获得的,它可以通过有意的人为教育加以规划、设计与培养经 济合 作 与 发 展 组 织(OECD))该界定是“国际学生评量计划” (PISA)的重要依据国民所需的“核心素养”系指国民于十八岁完成后期 中等教育时,能学习获得三维九轴的全方位“国民核心素 养”,并能在社会文化脉络中,积极的响应情境的要求与挑战,顺利完成生活任务并获致美好的理想结果之所应具备的 知识、能力、态度,合乎教育的认知、技能、情意等价值规 范,具有教育价值功能蔡清田,2012)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是涉及学生知识、技能、情 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是个体能够适应未 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这 些素养不仅能够促进个体发展,同时有助于形成运作良 好的社会辛涛,2013)核心素养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杨向东)核心素养是指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 “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 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或者说,核心素养是学生在21世纪最应 该具备的那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态度褚宏启,2015 )2. 基础教育核心素养研究需关注的问题Ø 未来公民需要怎样的核心素养Ø 不同教育阶段核心素养的目标分别是什么Ø 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具有怎样的关系二、高中地理核心素养Ø 高中地理核心的概念与内涵Ø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定必修课程地理基础,全体学生修学选修Ⅰ课程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加深,学生结合高考志愿和职业方向选择选修Ⅱ课程(每门课程2学分)以地理专题方式呈现,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研究兴趣、就业要 求及高考需要选择高中地理课程(修订)结构地理12学分地理2 2学分自然地理基础2学分区域发展2学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2学分自然地理方向▪ 天文学基础▪ 海洋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人文地理方向▪ 旅游地理▪ 城乡规划▪ 环境保护▪ 政治地理地理技术方向▪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地理野外考察 • 地理学的体系中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学和区 域地理学等,本课程仍然沿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和区域地理的基本框架,在确定课程名称和内容时 ,综合考虑融入地理科学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 国家安全教育、海洋权益教育等。

      高中地理核心的概念与内涵袁孝亭在认为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 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 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 理情感等构成 要素,可以分为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和地理技 术素养等三个部分地理素养具备综合性、空间性、动态 性、终身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点”李家清认为地理核心素养应是在地理素养的基础上更 加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 的关键素养,其在本质上应是一般地理素养的精髓和灵魂 , 在数量上是少而精,在功能上是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地理素 养地理核心素养体系包括基于地理空间视角下的地图技 能、地理信息技术能力、国际理解、全球意识、人地观念 、 可持续发展观这六大方面我的理解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是通过地理学习而形 成的适应未来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包含地理知识、地理技 能、地理思维、地理审美情趣以及地理观念的综合品质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哪些素质和能力:Ø 常识 Ø 技能 Ø 思维能力 Ø 审美情趣 Ø 态度与观念• 地理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具备地理学科特质 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学会用地理的眼光认识和欣赏 自然与人文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品味、生存的质量的 精神体验层次,为培养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的公民 奠定基础。

      • 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 对正确的价值观内涵)具备人地协调观这一核心 素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 能够理解人们对地理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 ;能够分析现实中出现人地矛盾的原因,并提出改进 建议表现)• 综合思维:指人们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 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内涵)具备综合思 维这一核心素养,学生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 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 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 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 和认识地理环境特点,辩证地看待地理问题表 现)• 区域认知:指人们对区域的特征、问题进行分析、解 释、预测的意识和能力内涵)具备区域认知这一 核心素养,学生能够形成从区域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 意识,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区域关联等方 法认识区域,形成评价区域发展的能力表现)• 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和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 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内涵)具备地理 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学生能够自觉探究地理问题,选 择、使用工具,收集信息,设计野外考察、社会调查、 地理实验等行动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表现)空间能力(缺失):是指对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空间格局 及与其他地理事物的关系等方面的空间认知能力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定“综合思维”水平划分 水平1:能够说出生活中常见地理事象所包含的相关要 素,并能从两个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要素综合) 水平2:对特定的地理事象,能够从多个地理要素相互 影响、相对其发生、发展进互制约的角度进行分析; 能够结合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给出简要的地域性解释 时空综合) 水平3:对特定的复杂地理事象,能够综合各要素,系 统分析,给出合理的地域性解释水平4:对现实中地理事象,如生态保护、区域规划、国土 整治等,能够从协调人地关系、改进区域发展的角度,从要 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的角度,进行系统的分析、研 究和评价地方综合) 水平5: 对于区域发展或者地方建设,能够从地理建设的角 度,分析其人地关系问题,多维度综合分析、评判、评价, 提出解决方案,提供决策依据区域认知”水平划分 水平1: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能够根据提示将地理现象置 于特定区域中加以认识;能够认识和归纳区域特征 水平2:能够在特定地理事象情境中,从区域的视角认识 地理现象,收集整理区域重要的信息;能够简单解释区 域开发利用方面决策得失。

      水平3:能够在特定复杂地理事象中,从区域尺度、区域 特征、区域联系等认识区域,能够为赞成或质疑某一区 域决策提出相关论据水平4:能够认识区域问题的背景,能够从认识区域的方 法与工具运用于现实中的地方区域的分析;能够全面评价 某一区域决策的得失,提出较为可行的改进建议 水平5:结合现实中的各种区域问题,能否较为出色地认识 区域的方法与工具运用于现实中的地理区域的分析;能够 较为全面和正确评价区域开发利用决策的得失,提出较为 可行的对策建议• 空间尺度Ø 尺度选择Ø 尺度关联Ø 尺度转换学业水平测试对命题,要理解和把握地理核心素 养的1级与2级水平表现,而高考命题则应重点理解和 把握地理核心素养的3级与4级水平表现三、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测评测试测试 目 标标验证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划分及其表述的科学性和现实性•试题编试题编 制命制符合测试测试 目标标要求的试试题题实际测试实际测试浙江、甘肃肃近2000多名高二学学生做测试样测试样 本阅阅卷测试结测试结 果 分析制定阅阅卷手册册、阅阅卷素养养分布、能力区间区间 、试题试题质质量、针对课标针对课标 的修改建议议等综综合 组组指 导导、 引领领• 综合思维:多数学生能仅能从一般意义上提取地形 、气候等基本要素;部分学生能从一般意义分析地理 要素之间的关联;少数学生能结合区域条件说明地理 要素的关联;少有学生 能结合区域特征说明地理要 素关联的影响或过程。

      • 区域认知:多数学生能进行区域定位;部分学生能描 述区域内地理事象的格局;部分学 生能阐释区域地 理事象组合的意义或影响;少有学生能变换尺度认识 区域事象或区域特征四、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实 ——以“综合思维”为例课例研究《经济发达地区的持续发展》 课标要求:以经济发达 地区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 化 推进的过程,以及由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 些 问题的对策措施综合思维:具备综合思维这一核心素养,学生能够从多个维 度 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 互 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生、发展 和 演化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特点 、 辩证地看待地理问题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变化阶段Ⅰ 阶段Ⅱ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阶段一(协调 期):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城市 化 同时也促进了工业化——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协调 , 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区域的快速发展 • 阶段二(调整期):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随 着产业结构 的 调整及工业结构 本身的原因而有所变化——工业化滞后会 给 城市化发展带来负 面影响,城市化又会进 一步影响工业化 的 发展。

      • 阶段三(高度协调 期):随着产业结构 的调整及工业结 构 优化升级,会进 一步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又进 一 步促进工业化的发展,实现两 者的高位协调 • 阶段一(协调 期):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城市化同时也促进了工业化——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 化相互协调 ,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区域的快速发展综合思维”水平一:能够说出生活中常见地理事象所 包含的相关要素,并能从两个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 进行分析• 阶段二(调整期):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随 着产业 结构 的调整及工业结构 本身的原因而有所变化——工 业化滞后会给 城市化发展带来负 面影响,城市化又会 进一步影响工业化的发展水平2:对特定的地理事象,能够从多个地理要素相互影 响、相对其发生、发展进互制约的角度进行分析;能够 结合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给出简要的地域性解释 水平3:对特定的复杂地理事象,能够综合各要素,系统 分析,给出合理的地域性解释• 地域性解释两个问题值得关注:1.水平测试中对“情境的创设”建议:情境需要学生通 过运用人地观念、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视角审视 生活现象与地理环境的联系,阐释生活现象背后的地理 背景,用以测试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整合、迁移、 表达能力和所选情境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度,测试 考生地理核心素养。

      例:2.关注地理的普适性和特殊性谢谢 感谢大家的聆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