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影像学-第一章 影像诊断学.pptx
96页作者:,,单位 :,第一章,影像诊断总论,,,,,,X线成像,第一节,,,,目录,,,一、 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二、 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三、 X线检查方法 四、 X线检查的安全性 五、 X线图像特点,,,一、 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医学影像学(第8版),基于X线的基本特性 穿透性、可吸收性、荧光效应和感光效应 基于人体组织结构固有的密度和厚度差异 密度越高对X线吸收越多 厚度越大对X线吸收越多 病理改变时:组织密度和厚度随之改变,达到一定程度即可使X 线影像上的黑白灰度对比发生变化,医学影像学(第8版),传统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以胶片作为载体,对透过人体的X线信息进行采集、显示和存储 包括通用型X线机、胃肠X线机、心血管造影X线机、床旁X线机、乳 腺X线机和牙科X线机等 数字化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将透过人体的X线信息进行像素化和数字化,再经计算机系统进行各 种处理,最后转换为模拟X线图像 数字化X线设备依技术原理不同,分为计算机X线成像(CR)和数字X线 成像(DR)设备,二、 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医学影像学(第8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是计算机技术与传统X线血管造影设备相结合的产物 应用数字减影方法有效避免血管影与邻近骨和软组织影像重叠 可清晰显示血管 是一种安装在介入手术室(导管室),专门用于心血管造影和 介入诊疗的特殊数字化X线设备,二、 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医学影像学(第8版),普通检查 X线摄影(radiography) 荧光透视(fluoroscopy) 特殊检查 软X线摄影(soft ray radiography) X线减影技术 体层容积成像,三、 X线检查方法,医学影像学(第8版),X线造影检查 X线对比剂类型及应用医用硫酸钡;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 又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
X线对比剂引入途径 直接引入法:口服,如上消化道钡餐检 查;灌注,如钡剂灌肠、逆行尿路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等; 穿刺,如血管造影、经皮经肝胆管造影等;间接引入法:经 静脉注入行排泄性尿路造影等三、 X线检查方法,医学影像学(第8版),X线照射具有生物效应,重视防护放射性损伤 严格掌握X线检查的适应证,尤其是孕妇和小儿,早孕者当属禁忌 遵循辐射防护的三项基本原则 屏蔽防护:用高密度物质,如含铅的防护服等遮挡敏感部位和器官 距离防护:利用X线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原理减少散射线的辐射 时间防护:每次检查的照射次数不宜过多,并尽量避免重复检查,四、 X线检查的安全性,医学影像学(第8版),X线图像是黑白灰度图像 在被照物体厚度相同的条件下,图像上的黑白灰度反映的是组织结构的密度差异 X线图像是组织结构影像的叠加图像 可使某些位置的病变较难或不能显示 数字化X线成像应用减影技术和多层面容积成像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影像 叠加的影响,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X线造影图像组织器官内含有高密度的对比剂影像,五、X线图像特点,,,,,,,,,,,,,,,,,,,,,,,,,,,,,,,,,,,,,,,,,,,,,,,,,,,,,,,,,,,,,,,,,,,,,,,,,,,,谢 谢 观 看,,,,,,,作者:,,单位 :,第一章,影像诊断总论,,,,,,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第二节,,,,目录,,,一、CT成像的基本原理,,,,,,,二、CT设备与CT成像性能 三、CT检查方法 四、CT检查的安全性 五、CT图像特点,,,一、CT成像的基本原理,医学影像学(第8版),基本概念 X线束对体部某一选定层面进行扫描 测定通过的X线的衰减值 数字化后经过计算得出各个单位容积的吸收系数 重建图像(一种成像技术) 基于检查部位的组织成分和密度差异 标准演算法、软组织演算法和骨演算法等 图像演算方式选择不当会降低图像的分辨率,一、CT成像的基本原理,医学影像学(第8版),CT扫描形成--“slice(层厚)” X线束通过准直器 仅穿透物体轴向层面,,,医学影像学(第8版),二、 CT设备与CT成像性能,,,,1991,1998,1975年 第一台体部CT,,,1976年,第一台旋转-旋转CT,,,1min10s,1987年 第一台固体探测器CT,,,2s,1991年 第一台单排螺旋CT,,,1995年 1秒螺旋CT,1997年 1秒螺旋CT,2s,1s,0.5s,,,,,1998年 第一台4排CT,,,2001年 第一台8排CT,,,2002年 第一台16排CT,,,2003年,第一台32排CT,,,2004年,第一台64排CT,,,0.5s0.5s0.5s0.35s 0.35s,2009年 后64时代,,,医学影像学(第8版),普通CT 螺旋CT 床沿纵轴连续匀速平直移动 球管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 无扫描间隔时间,单层、双层、多层螺旋 电子束CT X线源为电子枪,扫描时间极短50ms 同时产生四个层面 图像分辨率高,可检查心脏,二、 CT设备与CT成像性能,医学影像学(第8版),螺旋CT的原理和技术 采用滑环技术取代常规CT的电缆控制 机架内有许多平行的滑环,各滑环有特殊功能,二、 CT设备与CT成像性能,,,,,,,,医学影像学(第8版),二、 CT设备与CT成像性能,,第一代:平移-旋转,,第二代:平移-旋转,,第三代:旋转-旋转,,第四代:旋转-固定,第五代:电子束CT(EBCT),医学影像学(第8版),平扫 不用对比剂增强或造影的扫描 扫描方位多采用横断层面 检查颅脑以及头面部病变有时可加用冠状层面扫描 增强扫描 常规增强扫描 动态CT增强扫描(dynamic CT enhancement scan) 延迟增强扫描 双期或多期增强扫描 特殊CT增强检查方法,包括双能CT检查和灌注成像,三、 CT检查方法,医学影像学(第8版),三、 CT检查方法,,,,,,平 扫,动 脉 期,,,,,,,门 脉 期,延 迟 期,医学影像学(第8版),CT造影 对某一器官或结构进行造影再行扫描的方法,更好显示结构和发现病变 CT血管造影和CT非血管造影,三、 CT检查方法,,,,医学影像学(第8版),X线照射具有生物效应,重视防护放射性损伤 严格掌握CT检查的适应证,尤其是孕妇和小儿,早孕者当属禁忌 遵循辐射防护的三项基本原则 屏蔽防护:用高密度物质,如含铅的防护服等遮挡敏感部位和器官 距离防护:利用X线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原理减少散射线的辐射 时间防护:每次检查的照射次数不宜过多,并尽量避免重复检查,四、 CT检查的安全性,医学影像学(第8版),CT图像是数字化模拟灰度图像 经数字转换的重建模拟图像 一定数目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pixel)按固有矩阵排列而成 像素的灰度反映的是相应体素(voxel)的X线吸收系数 CT图像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力 密度分辨力较常规X线图像高,相当于1020倍 清楚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空间分辨力不及常规X线图像 CT增强检查有利于病变的检出和诊断,五、CT图像特点,医学影像学(第8版),CT图像的密度能够进行量化评估 应用X线吸收系数量化评估密度高低的程度,常规X线检查所无法达到 CT密度的量化标准为CT值,单位为亨氏单位(Hounsfield unit, HU) 窗位(window level)和窗宽(window width)技术 CT图像为断层图像 CT横轴位断层图像是含有一定层面厚度的组织结构的重建图像 密度并非代表任何一种组织(平均值),为部分容积效应或部分容积现象 利用计算机软件对CT轴位断面图像信息进行图像重组,为CT图像后处理技术,五、CT图像特点,医学影像学(第8版),肺窗(W:1000 L:-700),纵隔窗(W:350 L:40),五、CT图像特点,,,,,,,,,,,,,,,,,,,,,,,,,,,,,,,,,,,,,,,,,,,,,,,,,,,,,,,,,,,,,,,,,,,,,,,,,,,,,,谢 谢 观 看,,,,,,,作者 :,,单位 :,第一章,影像诊断学总论,,,,,,超声成像,第三节,,,,目录,,,,一、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二、超声设备与超声成像性能 三、超声检查方法 四、超声检查的安全性 五、超声图像特点,,,(一)超声成像的物理现象 指向性 反射 散射 折射 绕射 相干 衰减 多普勒效应,一、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医学影像学(第8版),一、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医学影像学(第8版),(二)超声成像的类型和显示方式 A型超声 B型超声:又称二维超声 M型超声 D型超声:又称多普勒超声,(一)超声设备 换能器(常称为探头) 主机和信息处理系统 显示和记录系统,二、超声设备与超声成像性能,医学影像学(第8版),局限性,(二)超声成像性能 优势,二、超声设备与超声成像性能,医学影像学(第8版),三、超声检查方法,医学影像学(第8版),(一)二维超声检查应用最广泛 (二)M型超声检查 (三)D型超声检查: 包括频谱型多普勒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组织多普勒成像 (四)超声成像新技术 :超声造影、声学定量、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三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四、超声检查的安全性,医学影像学(第8版),超声生物学效应:机械效应、热效应、空化效应 机械指数(mechanical index,MI) 热指数(thermal index,TI),五、超声图像特点,医学影像学(第8版),1.二维声像图的主要特点 M型声像图的主要特点 D型声像图的主要特点,,,,,,,,,,,,,,,,,,,,,,,,,,,,,,,,,,,,,,,,,,,,,,,,,,,,,,,,,,,,,,,,,,,,,,,,,,,,谢 谢 观 看,,,,,,,作者 :,,单位 :,第一章,影像诊断学总论,,,,,,磁共振成像,第四节,,,,目录,,,,,,一、MRI成像的基本原理,,,,,,二、MRI设备与MRI成像性能 三、MRI检查方法 四、MRI检查的安全性 五、MRI图像特点,医学影像学(第8版),一、MRI成像的基本原理,人体1H在强外磁场内产生纵向磁矢 量和1H进动 发射特定的RF脉冲引起磁共振现象 停止RF脉冲后1H恢复至原有状态 并产生MR信号 采集、处理MR信号并重建为MRI 图像,,磁共振现象,医学影像学(第8版),二、MRI设备与MRI成像性能,MRI成像的主要优势,成像参数多、序列多、方位多、软组织分辨力高,,,显示组织 磁敏感性差异 (左侧颞叶血肿),MRCPMRA,,,,,,SWI,1H-MRS,显示组织血流 灌注状态,检测组织 生化成分 (右侧额叶胶质母细胞瘤),显示水分子 扩散运动 (右侧额颞岛叶及 基底节区梗死),,DWI,直接进行水成像 PWI,显示和量化脑区 功能连接 (默认网络),,直接进行血管成像 fMRI,三、MRI检查方法,医学影像学(第8版),水抑制T2WI,普通增强检查 (左额叶胶质母细胞瘤),多期增强检查 (肝转移瘤),,,,,,,,,,四、MRI检查的安全性,医学影像学(第8版),MRI检查禁忌证 置有心脏起搏器者 体内有金属性(铁磁性)内植物,如手术夹、支架等 孕三个月以内者 幽闭恐惧症者,五、MRI图像特点,医学影像学(第8版),图像上的黑白灰度即信号强度,反映的是组织结构的弛豫时间 通常为多序列、多幅断层且常为横断层图像,组织结构影像无重叠 图像上组织结构的信号强度与成像序列和技术相关,例如脑脊液在 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则呈高信号 图像上的组织对比受窗设置影响 增强检查改变了T1WI或T2WI上组织结构的信号强度,,,,,,,,,,,,,,,,,,,,,,,,,,,,,,,,,,,,,,,,,,,,,,,,,,,,,,,,,,,,,,,,,,,,,,,,,,,,谢 谢 观 看,,,,,,,作者 :,,单位 :,第一章,影像诊断总论,,,,,,分子影像学与核医学,第五节,,,,目录,,,,,一、分子影像学与核医学概念和成像基本原理,,二、分子影像学与核医学成像设备及技术,,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