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断(张怀瓘著).doc
40页书断书断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张怀瓘 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海陵(今江苏泰州)人活动于开元(713-714)间,官翰林供奉、右率府兵曹参军南宋陈思《书小史》称其善正、行、草书对自己书法十分矜恃,自称:“正、行可比虞(世南)、褚(遂良),草欲独步于数百年间 ”手迹无存著有《书议》 、《书断》 、 《书估》 、 《评书药石论》等,为书学理论重要著作《书断》共上、中、下三卷上卷卷首一篇自序,序后列总目,总目后逐一叙述书之十体源流,各系以评赞,终为总论中卷和下卷罗列古今书家,从黄帝时苍颉起,迄至唐代卢藏用止,3200 多年间共 86 人,分神、妙、能三品,各列小传,传中附录 38 人卷末有通评一篇 序序昔庖牺氏画卦以立象,轩辕氏造字以设教,至于尧舜之世,则焕乎有文章其后盛于商、周,备夫秦、汉,固夫所由远矣文章之为用,必假乎书;书之为征,期合乎道故能发挥文者,莫近乎书若乃思贤哲于千载,览陈迹于缣简,谋猷在觌,作事粲然,言察深衷,使百代无隐,斯可尚也及夫身处一方,含情万里,标拔志气,黼藻精灵,披封睹迹,欣如会面,又可乐也 尔其初之微也,盖因象以瞳眬,眇不知其变化范围无体,应会无方考冲漠以立形,齐万殊而一贯。
合冥契,吸至精资运动于风神,颐浩然于润色尔其终之彰也,流芳液于笔端,忽飞腾而光赫或体殊而势接,若双树之交叶;或区分而气运,似两井之通泉庥荫相扶,津泽潜应离而不绝,曳独茧之丝;卓尔孤标,竦危峄之石龙腾凤翥,若飞若惊电烻,离披烂熳翕如电布,曳若星流朱焰绿烟,乍合乍散飘风骤雨,雷怒霆激,呼吁可骇也信足以张皇当世,轨范后人矣至若磔髦竦骨,裨短截长,有似夫忠臣抗直,补过匡主之节也;矩折规转,却密就疏,有似夫孝子承顺,慎终思远之心也;耀质含章,或柔或刚,有似夫哲人行藏,知进知退之行也固其发迹多端,触变成态或分锋各让,或合势交侵亦犹五常之与五行,虽相克而相生,亦相反而相成岂物类之能象贤,实则微妙而难名诗云:“钟鼓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是之谓也使夫观者玩迹探情,循由察变,运思无已,不知其然瑰宝盈瞩,坐启东山之府;明珠曜掌,顿倾南海之资虽彼迹已缄,而遗情未尽心存目想,欲罢不能非夫妙之至者,何以及此? 且其学者,察彼规模,采其玄妙,技由心付,暗以目成或笔下始思,困于钝滞;或不思而制,败于脱略心不能授之于手,手不能受之于心虽自己而可求,终杳茫而无获,又可怪矣及乎意与灵通,笔与冥运神将化合,变出无方虽龙伯挈{敖黾}之勇,不能量其力;雄图应箓之帝,不能抑其高。
幽思入于毫间,逸气弥于宇内鬼出神入,追查捕微,则非言象筌蹄所能存亡也夫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固不可恃才曜识,以为率尔可知也且知之不易,得之有难,千有余年,数人而已昔之评者,或以今不逮古,质于丑妍推察疵瑕,妄增羽翼自我相物,求诸合己悉为鉴不圆通也亦由苍黄者唱首,冥昧者唱声风议混然,罕详孰是及兼论文字始祖,各执异端,臆说蜂飞,竟无稽古,盖眩如也 怀瓘质蔽愚蒙,识非通敏承先人之遗训,或纪录万一辄欲芟夷浮议,扬榷古今拔狐疑之根,解纷挐之结考穷乖谬,敢无隐于昔贤;探索幽微,庶不欺于玄匠爰自黄帝史苍颉,迄于皇朝黄门侍郎卢藏用,凡三千二百余年,书有十体源流,学有三品优劣,今叙其源流之异,著十赞一论;较其优劣之差,为神、妙、能三品人为一传,亦有随事附者,通为一评,究其臧否,分成上、中、下三卷,名曰《书断》 其目录如此,庶儒流君子,知小学亦务焉 总目总目〖卷上〗古文 大篆 籀文 小篆八分 隶书 章书 行书飞曰 草书 作书九人附者四人 赞十首 论一首 〖卷中〗三品总目 优劣 神品十二人传附九人 妙品三十九人 〖卷下〗能品三十五人 传附二十九人凡一百七十四人 评一首 书断书断··上上○古文 案古文者,黄帝史苍颉所造也,颉首四目,通于神明。
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是曰“古文”, 《孝经援神契》云“奎主文章,苍颉仿象”是也夫文字者,总而为言,包意以名事也分而为义,则文者祖父,字者子孙,得之自然,备其文理象形之属,则谓之文;因而滋蔓,母子相生,形声、会意之属,则谓之字字者,言孳乳寝多也题之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舒也,著也,记也著明万事,记往知来名言诸无,宰制群有何幽不贯,何往不经实可谓事简而应博,岂人力哉!《易》曰:“上古结绳以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夫至德之道,化其性于未然之前;结绳之教,惩其罪于已然之后故大道衰而有书,利害萌而有契契为信不足,书为言立征书契者,决断万事也凡文书相约束皆曰契契亦誓也,诸侯约信曰“誓”故《春秋传》曰:“王叔氏不能举其契 ”是知契者,书其信誓之言,而盟之滥觞,君臣之大约也亦谓刻木剖而分之,君执其左,臣执其右,即昔之铜虎竹使,今之铜鱼,并契之遗象也皇甫谧曰:“黄帝史苍颉造文字,记言行,策藏之,名曰‘书契’ ”故知黄帝导其源,尧、舜扬其波,是有虞、夏、商、周之书,神化曲谟,垂范万世及周公相成王,申明礼乐,以加朝祭服色尊卑之节,又造《尔雅》 ,宣尼、卜商,增益润色,释言畅物,略尽训诂。
及秦用小篆,焚烧先典,古文绝矣汉文帝时,秦博士伏胜献《古文尚书》 ,时又有魏文侯乐人窦公,年二百八十岁,献古文《乐书》一篇以今文考之,乃《周官》之《大司乐》章也及武帝时,鲁恭王坏孔子宅,壁内石函中得《孝经》 、 《尚书》等经宣帝时,河内女子坏老子屋,得古文二篇晋咸宁五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安厘王冢,得册书千余万言,或写《春秋经传》 、 《易经》 、 《论语》 、 《夏书》 、 《周书》 、《琐语》 、 《大历》 、 《梁丘藏》 、 《穆天子传》 、及《魏史》至安厘王二十年,其书随世变易,已成数体其《周书》论楚事者最妙,于是古文备矣甄酆删定旧文,制为六书,一曰古文,即此也,以壁中书为正周幽王时,又有省古文者,今汲冢书中多有是也滕公冢内得石铭,人无识者,惟叔孙通云:“此古文科斗书也 ”科斗者,即上古之别名也卫恒《古文赞》云:“黄帝之史,沮诵、苍颉眺彼鸟迹,始作书契纪纲万事,垂法立制观其措笔缀墨,用心精专中正循检,矩折规旋其曲如弓,其直如弦矫然特出,若龙腾于川淼尔下颓,若雨坠于天信黄唐之遗迹,为六艺之范先篆、籀盖其子孙,隶草乃其曾玄 ”)苍颉,即古文之祖也赞曰:“邈邈苍公,轩辕之始创制文字,代彼绳理。
粲若星辰,郁为纲纪千龄万类,如掌斯视生人盛德,莫斯之美神章灵篇,自兹而起 ” ○大篆案大篆者,周宣王太史史籀所作也,或云柱下史始变古文,或同或异,谓之为“篆”篆者,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甄酆定六书,三曰“篆书”;八体书法,一曰“大篆”又《汉书·艺文志》云:“史籀十五篇 ”并此也以史官制之,用以教授,谓之史书,凡九千字秦赵高善篆,教始皇少子胡亥书又汉元帝、王遵、严延年并工史书是也秦焚书,惟《易》与史篇得全 《吕氏春秋》云:“苍颉造大篆 ”非也若苍颉造大篆,则置古文何地?所谓籀、篆,盖其子孙是也蔡邕《大篆赞》云:“体有大篆,巧妙入神或象龟文,或比龙鳞纡体放尾,长翅短身延颈负翼,状似凌云 ”)史籀,即大篆之祖也 赞曰:“古文玄胤,太史神书千类万象,或龙或鱼何词不录,何物不储怿思通理,从心所如如彼江海,大波洪涛如彼音乐,干戚羽旄 ” ○籀文案籀文者,周太史史籀之所作也,与古文、大篆小异后人以名称书,谓之“籀文” 《七略》曰:“史籀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与孔氏壁中古文异体甄酆定六书,二曰“奇字”是也其迹有《石鼓文》存焉,盖讽宣王畋猎之所作,今在陈仓李斯小篆,兼采其意史籀,即籀文之祖也赞曰:“体象卓然,殊今异古。
落落珠玉,飘飘缨组苍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 ” ○小篆案小篆者,秦始皇丞相李斯所作也增损大篆,异同籀文,谓之“小篆”,亦曰“秦篆”始皇二十年,始并六国,斯时为廷尉,乃奏罢不合秦文者,于是天下行之画如铁石,字若飞动,作楷、隶之祖,为不易之法其铭题钟鼎,乃作符印,至今用焉则《离》之六二:“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斯虽草创,遂造其极矣蔡邕《小篆赞》云:“龟文斜列,栉比龙鳞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棼缊若绝若连,似水露缘丝,凝垂下端远而望之,象鸿鹄群游,络绎迁延研桑不能数其诘曲,离娄不能睹其隙间般、垂揖让而辞巧,籀、诵拱手而韬翰摛华艳于纨素,为六艺之范先也 ”)李斯,即小篆之祖也 赞曰:“李君创法,神虑精微铁为肢体,虬作骖騑江海淼漫,山岳巍巍长风万里,鸾凤于飞 ” ○八分案八分者,秦羽人上谷王次仲所作也王愔云:“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模楷 ”又萧子良云:“灵帝时,王次仲饰隶为八分 ”二家俱言后汉,而两帝不同且灵帝之前,工八分者非一,而云方广,殊非隶书既言古书,岂得称隶若验方广,则篆、籀有之变古为方,不知其谓也案《序仙记》云:“王次仲,上谷人,少有异志,少年入学,屡有灵奇。
年未弱冠,变苍颉书为今隶书始皇时官务烦多,得次仲文简略,赴急疾之用,甚喜,遣使召之,三征不至,始皇大怒,制槛车送之,于道化为大鸟,出在槛外,翻然长引,至于西山,落二翮于山上,今为大翮小翮山,山上立祠,水旱祈焉 ”又魏《土地记》云:“沮阳县城东北六十里,有大翮小翮山又杨固《北都赋》云:“王次仲匿术于秦皇,落双翮而冲天 ”案数家之言,明次仲是秦人,既变苍颉书,即非效程邈隶也案蔡邕《劝学篇》 “上谷王次仲初变古形”是也始皇之世,出其数书,小篆古形,犹存其半八分已减小篆之半,隶又减八分之半,然可云子似父,不可云父似子,故知隶不能生八分矣本谓之楷书,楷者,法也,式也,模也孔子曰:“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式 ”或云:“后汉亦有王次仲,为上谷太守,非上谷人 ”又楷隶初制,大范几同,故后人惑之,学者务之,盖其岁深,渐若八字分散,又名之为八分时人用写篇章,或写法令,亦谓之章程书故梁鹄云“钟繇善章程书”是也夫人才智有所偏工,取其长而舍其短谚曰:“韩诗郑易挂着壁 ”且二王八分,即挂壁之类,唯蔡伯喈乃造其极焉王次仲,即八分之祖也赞曰:“仙客遗范,灵姿秀出奋研扬波,金相玉质龙腾虎踞兮势非一,交戟横戈兮气雄逸,楷之为妙兮备华实。
” ○隶书案隶书者,秦下邽人程邈所造也邈字元岑,始为衙县狱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益大小篆方圆而为隶书三千字,奏之,始皇善之,用为御史以奏事繁多,篆字难成,乃用隶字,以为隶人佐书,故名“隶书”蔡邕《圣皇篇》云:“程邈删古立隶文 ”甄酆六书,其四曰“佐书”是也秦造隶书,以赴急速,为官司刑狱用之,余尚用小篆焉汉亦因循,至和帝时,贾鲂撰《滂喜篇》 ,以《苍颉》为上篇, 《训纂》为中篇, 《滂喜》为下篇,所谓《三苍》也,皆用隶字写之,隶法由兹而广郦道元《水经》曰:“临淄人发古冢,得铜棺,前版外隐起为字,言齐太公六世孙胡公之棺也惟三字是古,余同今隶书,证知隶字出古,非始于秦时 ”若尔,则隶法当先于大篆矣案胡公者,齐哀公之弟靖胡公也五世六公,计一百余年,当周穆王时也又二百余岁,至宣王之朝,大篆出矣又五百余载,至始皇之世,小篆出焉,不应隶书而效小篆然程邈所造书籍共传,郦道元之说未可凭也案八分则小篆之捷,隶亦八分之捷汉陈遵字孟公,京兆杜陵人,哀帝之世,为河南太守,善隶书,与人尺牍,主皆藏之以为荣,此其创开隶书之善也尔后钟元常、王逸少各造其极焉蔡邕《隶书势》曰:“鸟迹之变,乃惟佐隶蠲彼繁文,崇兹简易。
修短相副,异体同势焕若星陈,郁若云布纤波浓点,错落其间若钟虡设张,庭燎飞烟;似崇台重宇,层云冠山远而望之,若飞龙在天;近而察之,心乱目眩 ”成公绥《隶书势》曰:“虫篆既繁,草稿近伪适之中庸,莫尚于隶 ”)程邈,即隶书之祖也赞曰:“隶合文质,程君是先乃备风雅,如聆管弦长毫秋劲,素体霜妍摧锋敛折,落点星悬乍发红焰,旋凝紫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