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陶艺走进区域.doc
6页1让 陶 艺 走 进 区 域常 州 市 红 梅 东 村 幼 儿 园 叶 丽 敏(本文概述了让“陶艺”这个具有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融进活动室区域的重要性、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教师如何设置区域内容,以及在活动室开展陶艺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今后在开展陶艺区域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目前各所幼儿园都在开展区域活动,但是往往因盲目地模仿,而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应,在区域设置上过于形式化在我园开展陶艺特色教育的同时,也认识到了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现在我们也在探索着让陶艺走进区域,想方设法地独具匠心地为幼儿开辟了活动场所,发挥其应有的效应设置陶艺区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设置陶艺区域的目的目前幼儿园的陶艺活动基本上是作为一种美术活动而进行的集体教育活动,但是,经过长期的区域活动的实践证明,在活动室内进行陶艺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的独立性和个性化发展,有利于老师的个别化指导如可以为个别有兴趣、有专长的幼儿提供活动和提高的机会,又为师生互动提供了平台所以我认为在幼儿园活动室内设立陶艺区域也是一种尝试、一种趋向设置陶艺区域能提供幼儿自由玩泥的空间,给幼儿强烈的直观的视觉感受,让环境成为一位不说话的教师,默默地发挥着它特殊的、潜在的教育作用。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凡是一切能让幼儿主动2活动的机会和条件,都可以成为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环境2)陶艺区域的优势陶艺区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表现性,更能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使幼儿动手又动脑陶艺活动具有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独特性,既幼儿的操作较容易修改、容易出造型、获得成功,对树立、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陶艺作为我们祖国传统的手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对于幼儿提高民族文化素养也是一个切入口陶艺区域设置的障碍和解决(1)在我们生活周围经常会见到具有艺术价值的五花八门的陶瓷精品,但是由于幼儿园经济条件的限制,是不可能提供精美的陶瓷艺术品在活动室里区域内供幼儿欣赏,所以说,这是一种缺憾但是,老师和家长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带幼儿参观、欣赏,尽量满足幼儿欣赏、丰富知识、交流情感的欲望2)幼儿陶艺区域活动中容易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因为干的泥,一旦破碎,就会造成粉尘幼儿在玩泥时还须穿上专门的工作服,幼儿玩泥后必须及时洗手所以养成幼儿良好的卫生常规既是促进幼儿的素质发展的一方面,也是保证陶艺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的条件陶艺区域的材料投放和空间设置(1)引导幼儿收集生活中的陶瓷、泥塑作品,成立艺术作品展览区。
这一展览区,可以设置在活动室内的地面,就不容易摔坏我国的陶瓷艺术文化源远流长,各种各样陶瓷小品五花八门,3教师可以分期让幼儿收集茶杯、茶壶、花瓶、酒瓶、泥娃娃、装饰磁盘等等,只要每种收集几件就可以启发幼儿讨论、畅想从设置此区域的目的来看,这一展览区可以促使幼儿了解更多的陶瓷艺术表现形式、增进有关知识、学习其造型、构图等艺术手段、感受传统的陶文化气息,从而形成、积极的态度和完善审美心理结构2)成立幼儿的泥塑作品展览区,内容可以是本班幼儿的作品进行展览,也可以个人作品进行展览这一展览区既可以设立在本班活动室内,也可以设置在幼儿园的公共场地老师要帮助幼儿贴写标签,可以向家长开放、向其他班级开放,这些区域内容可以不断地调整从设置此区域的目的来看,展示幼儿自己的作品有利于幼儿树立信心,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增进对陶艺动手操作活动感兴趣符合幼儿“功利性”的心理特点2)设置“主题”操作区这一区域需要提供两块场地,一块大一些,供幼儿操作;一块可以小一些,可以布置在玩具架的上面,供幼儿陈列成品以一定的主题,启发幼儿展开想象,使幼儿的思维围绕中心,进行扩散,可以有目的地进行操作提供一定的操作台、软硬适当的陶土、各种工具是必须的准备。
各种操作用具、材料要让幼儿操作方便,形成常规设置主题操作区,还必须师生在生活中共同生成主题,根据主题创设操作环境如参观动物园后生成“动物园”4的主题,可以设计动物园的图片背景、立体场景等如组织一场踢足球后生成“足球”的主题,可以提供足球场的的图片背景,来启发幼儿、引导幼儿想象和表现从设置此区域的目的来看,通过老师与幼儿共同设定主题、布置场地、投放多种工具与辅助材料,可以尽可能增强幼儿对活动材料的自选能力,及幼儿在泥塑活动中富有独创性的和创作意图的表现能力使幼儿的简单的操作技能得到内化和训练,形成自己的风格,也能促进幼儿独立性的发挥通过多种材料的提供能引起幼儿积极的联想这一过程符合幼儿“审美”的心理需要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也能帮助幼儿积累多种表象,提高操作技能3)设置“游戏”操作区这一区域空间位置可以安排在活动室的四周,可以给操作的幼儿每人提供一块泥工板,操作过后可以处理掉,不占空间位置幼儿园区域的多元化,造成区域活动的多样性,所以“游戏”操作区就可以结合语言、科学、社会等领域的内容进行设计,主要是对游戏情景的设计如,在数学操作中,为了数物匹配,引导幼儿给 5 只小熊匹配 5 只小碗,5 只小熊就要预先投放好,5 只小碗的产生就由幼儿用泥来完成,至于小碗的形式是简简单单,还是精雕细刻,完全由幼儿自己决定,他的制作碗的形式和数量也完全由其他幼儿来评价。
参与制作的幼儿和评价的幼儿由此也会更加关注家中的碗从设置此游戏区域的目的来看,是为了满足幼儿的童心,满足5幼儿心理的需要,融动手动脑的操作于多种游戏的需求中、准备中,也是陶艺多元化的一种体现4)设置“问题”操作区域这一区域可以根据问题需要决定设立于否幼儿陶艺的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中肯定存在疑虑,我们就可以收集、解决专用室、区域活动中各种“问题”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激励幼儿操作,激发幼儿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老师投放干裂的泥、水分适当的泥、烂泥,让幼儿尝试做同一种东西,幼儿会发现干裂的泥造型有困难,会崩开;烂泥做的东西会坍塌,站立不够牢固如何让干裂的泥和烂泥怎样变成软硬干湿合适的泥、水分不同的泥适合操作哪种类型的泥塑,通过老师的启发,幼儿自己的探讨、探索、尝试,找到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问题操作区”也可以成为“讨论区” 、 “技能发展区” ,成为其他陶艺活动中生成的内容区域从设置此区域的目的来看,能帮助幼儿集中解决具体的问题,如技能操作等,可以使幼儿更容易接近成功陶艺区域设置的发展方向1.充分发挥区域的实效性教师应放手让孩子们大胆地去参加区域活动,去收集材料、布置活动的场所,并且逐渐把集体活动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使他们在区域同伴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从而得到发展,得到提高。
另外教师应开动脑筋,采取6多种形式,真正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让各区域都“活” 起来如:教师要多观察了解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了解孩子们喜欢玩什么,不喜欢玩什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各区角的活动2.区域内容具有设置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首先材料投放要有计划、有目的,材料投放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材料投放的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近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材料对材料的投入要有计划、有目的,不要把材料一下子投入进去,应分期分批的不断更新,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趣,使他们有新鲜感其次还应充分发动教师、家长,和幼儿齐动手,收集、布置、调整区域的成品、半成品、辅助材料等,增强了家园的密切联系3.教师重观察,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有效指导 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首先应对幼儿想做什么,怎样做和幼儿有可能怎样做要有心理准备:其次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通过观察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因势力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并能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区角的位置、材料,使其更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
只要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不断开拓活动空间,解放幼儿的手和脑,让孩幼儿在玩中求发展,发挥区7域活动的实效性,发挥陶艺活动的优势,就能使每个陶艺区域真的活起来让陶艺走进区域,让幼儿走近艺术的广阔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