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傩面具的程式化表现及其文化根源.pdf

6页
  • 卖家[上传人]:f****u
  • 文档编号:111199540
  • 上传时间:2019-11-02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921.24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8 7 文 / 翁 利 傩面具的程式化 表现及其文化根源 傩面具艺术是傩文化中最具特征的符号对于远古先民来说,傩面 具是神灵随着历史的进程,傩面具原有的鬼神崇拜、宗教迷信内涵逐 渐淡化,转而开始注重体现民众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感,其艺术性、娱 乐性的审美价值日益增强,充分表达着民众对美的追求与对丑的摒弃 中国傩面具艺术表现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程式化, 程式化的形象塑造和 技法表现方式已成为傩面具创作的基石讲求传统,注重对程式的传承 运用是傩面具的传承制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和特征 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 的高度主观性和抽象性是程式生成的缘由, 对傩面具的创作表现有着深 远的影响 8 8 傩仪, 从远古走来,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从巫术 走向艺术, 从娱神走向娱人的发展轨迹 而傩面具艺术作为 傩文化中最具特征的符号, 其造型独特, 色彩斑斓, 鬼、 神、 人、 兽等形象各异, 极具艺术魅力, 在历史的进程中留下了 绚丽而又辉煌的足迹, 在今天的中国大部分地区仍有留存 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部分, 傩面具艺术风格古朴粗 犷, 造型丰富夸张, 形神兼备, 浑厚凝重大方, 拙朴的民间 造型手法赋予了面具以生命活力, 形象地刻划出了民间神话 中的神灵、鬼怪及传说中各类人物的喜、怒、哀、乐, 表情 丰富, 性格鲜明, 令人叹为观止, 是中华民间文化艺术的瑰 宝。

      时至今日, 中国傩面具更以其形制的多样、 造型的丰富、 内涵的深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 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艺术魅力及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强烈关 注 一、傩面具造型的古与今 在长江流域傩面具造型具有明显的程式化倾向,其基 本样式多表现为线条柔和圆转, 造型饱满圆润, 形象朴实厚 重, 注重写实, 夸张有度, 色彩对比强烈而又纯朴凝重, 装 饰性不强, 角色个性不突出 这是因为, 长江流域几千年的 农耕文化和封建制度使得社会经济比国内其他地区较为发 达, 文化普及率较高, 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成为民众的共同 心理需求 社会道德伦理作为维系社会稳定的思想文化体系 必然成为各社会行为准则之首, 成为包括艺术在内的各种文 化生活的评判标准 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说的: “任何一个民 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 他的心理是由它的境况 所造成的, 而他的境况归根结底是受它的生产力状况和他的 生产关系制约的 ” [ 1 ] 对于远古先民来说,傩面具不是艺术,而是他们的神 灵, 是护佑着他们, 决定着他们的生死存亡的强大的神, 是 沟通阴、 阳界的工具, 是连接死亡与生命的桥梁 随着历史 的进程,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在包括 黄河、 长江流域在内的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高度发达的 文明和博大精深的文化 ; 构筑了一整套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 和政治统治制度;构建了人之为“人”的准则, 人在社会中 应具备的道德操守, 并建构成以 “仁” 为核心的人生境界和 伦理体系。

      这种人生境界和伦理体系在家国同构的封建社会 中, 又为历代治人者所利用, 形成的“政统” ,成为“治人 者” 否定人之个性, 抛却人之自由, 奴役、 统治人们的利器, 使民众在精神完善的同时却披戴上重重的精神枷锁, 这些都 是生活在下层的人们不能抗拒, 亦无法抗拒的 在这样的重 重束缚奴役下, 民众只有寄希望于生活之外神的赐福 傩面 具作为民众心目中的神, 其目的即是使生活在苦难中的人们 8 9 得到一种形而上的慰藉和心灵的抚慰 因为盛载着民众的生 活的希望和心灵的慰籍 傩面具的内涵也愈来愈丰富, 覆盖 面愈来愈宽, 从原始的驱逐疫鬼, 发展到驱恶逐疫、 祛灾避 难、 镇邪占卜、 求子求财、 祈禄纳吉等等, 可以说民众生活 的方方面面、无所不包 随着道教的产生与发展,佛教的传入与普及以及人类 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提高,傩面具的形象也渐渐丰富起 来: 道、 佛、 神话中的人物, 神、 历史英雄人物, 民间故事、 传说人物都陆陆续续地走进了傩神的队伍, 充实壮大了傩面 具队伍 时代的发展, 文明的进步, 也使得傩面具原有的鬼 神崇拜、 宗教迷信内涵逐渐淡化 中国人关注的是 “以亲子 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 在无神论或怀疑论的世 界观和对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的指导下, “把礼乐 服务和服从于神, 变而为服务和服从于人, 使情感不导向异 化了的神学大厦和偶像符号, 而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生理 ——伦理的社会人生中。

      ” [ 2 ] 为了能为更多的民众所接受, 傩 面具转而开始注重表现民众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感, 其艺术 性、 娱乐性的审美价值日益增强, 充分表达着民众对美的追 求与对丑的摒弃 毕竟从古至今在民众的心目中, 美始终是 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民众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情感的形 成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密不可分 “事实上一切民族都 9 0 要求艺术使他们喜悦的东西能够表现出他们自己, 因为他们 愿在艺术中感受到一切都是亲近的, 生动的, 属于目前生活 的 ” [ 3 ] 而审美观念和审美情感一旦形成, 即为广大的民众所 普遍接受, 成为带有普遍性的程式化的审美标准 例如中国 民众普遍认为温良恭谦、 纯朴忠厚的人便是眉清目秀, 英俊 祥和,奸邪狡诈、恐怖凶悍的人便是青面獠牙,竖眉立眼, 令人望而生畏 二、程式化与中国传统美学 这里还需要提到中国传统美学除美学的理论形式之 外, 在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大量工艺产品之中, 也体现出了 丰富的美学思想古人强调“技进乎道” ,道是技的立足根 本, 技是道的外在表现和激发因素 中国古代哲学基本上是 伦理学, 中国传统美学作为哲学的一部分, 很大程度上受伦 理学的影响。

      中国的伦理学不仅不否定感性生命, 而且认为 只有在感性的自然生命中才有人伦关系的仁、义、礼、智、 信, 因此中国的伦理学并不通向否定感性生命的宗教, 而通 向审美 ; 而中国人的审美渗透着浓厚的理性精神, 反对片面 追求感官享受, 提倡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精神愉悦, 因此它 不通向唯美主义, 享乐主义, 而通向伦理主义 中国传统美 学思想提倡高度的夸张性、 抽象性和写意性, 强调精神领域 的自由美,重视精神上的超凡脱俗追求道德美与善的和 谐, 不追求艺术形象同具体客观事物相验证、 相符合, 强调 “以意为主” , “以形写神” , 神寓于形, 而形是外在的、 形式 的,只有达到对人物内在的精神风貌的表现,才是上品 中国传统美学有个重要特点, 就是强调善与美的统一, 美不美, 其前提是善不善 《论语》 中记载:子谓 《韶》 , “尽 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 , “尽美矣,未尽善也 ”孔子认 为美善统一, 美从属善, 美的形式与善的内容是统一的 孔 子的 “善” 实质是以 “仁” 为核心的伦理道德 孟子认为 “美” 是 “充实” , “充实” 是指道德修养的充实, 强调美以善为基 本内容。

      道家的美学观也主张美与善兼养合璧老子重视 善, 将善看得比美更高, 真正的美应该符合善 儒、 道两家 哲学均把审美的情感体验与社会伦理道德融为一体, 并与人 们的道德品格层次紧密联系起来, 把人对自然美的审美欣赏 与人的道德品行紧密结合起来 “中国古代的审美, 实际上 并不是对物本身的欣赏, 而是对物化的自我人格的欣赏 ” [ 4 ] 社会完整的政治统制体系 ; 无处不在、 乡野皆知的伦理纲常 等外在社会规范以及由民族思维方式所形成的收敛内倾的思 维倾向、 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等内在因素及由此构成的整体的 文化精神氛围, 使得中国民众普遍接受这种审美的政治伦理 化倾向审美的政治伦理化、普遍为民众所接受的伦理纲 常、 道德观念、 庞大而又密集, 纵横交错的政治统治体系导 9 1 致了中国民众普遍性的程式化的审美标准, 使得中国古代艺 术即使是受官方所认可的所谓正统文化影响较少的民间艺术 也无法摆脱其羁绊, 自觉或不自觉地在造型创作中强调和谐 平衡、 柔和统一, 讲究节制, 从不过分强调造型设计中的某 一方面, 尽量严格地把握着尺度, 力图做到不温不火, 和谐 圆转, 努力弱化或取消矛盾冲突, 以期从个体心理机制上消 灭冲突产生的精神契机。

      这一切因素都导致了中国古代特别 是长江流域傩面具造型最终形成了造型饱满圆润,线条柔 和, 注重写实, 夸张有度, 色彩对比强烈而又纯朴凝重, 装 饰性不强,个性不突出的程式化倾向 三、程式化与民间技艺传承 中国傩面具的艺术表现普遍都存在程式化倾向,只不 过各地在程度上有着差别而已 傩面具的造型制作是大胆又 夸张的艺术创作, 但这种大胆和夸张绝不是随心所欲涂抹而 成的,相反,傩面具艺术非常讲究章法:将线、形、 色按照 一定规律和方法组成装饰性的图案和造型, 从而达到美化的 艺术效果, 这就产生了傩面具的程式化特征 中国傩面具艺 术表现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程式化 讲求传统, 注重对程式 的传承运用是民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 也是民间艺术得以 传承的一个重要手段, 这在傩面具的传承制作中也不例外 傩面具的雕刻, 蕴含着历代艺人们的聪明才智和精巧技艺, 制作时往往有范本参照, 其中包含着历代艺人对傩的崇信和 理解 他们将先民们对神灵偶像的虔诚崇拜, 对鬼魅疫疠的 痛恨厌恶, 通过面具的制作而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各地的傩 面具制作中, 线条的运用, 色彩的配置, 形象的创造, 都具 有相当的程式化的成分。

      各个傩面具角色眼、 耳、 口、 鼻等 表现技法均是以程式化为基础, 其造型依据角色的性格特征 的不同, 遵循一定的程式规则, 把各种自然形态的素材, 按 照美的原则予以提炼、 概括、 夸张、 变形, 使之成为规律鲜 明严整的程式 例如, 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及其周边地区汉、 布依、 仡佬、 苗等民族中的地戏将帅面具造型独特, 既注重 写实也注重夸张 武将面具煞气十足, 多夸张变形, 豹子眼、 火烧眉、高鼻梁、獠牙嘴,形象彪悍、勇武、刚烈、威猛、 深沉;文将面具灵秀俊气, 着力于人物内在情感的刻画, 形 象威严庄重,平和而刚劲;少将面具五官端正、剑眉倒竖, 多为粉脸小生形象, 别具英武、 洒脱、 阳刚之美;女将面具 则讲究秀气、娇媚、端庄、娴静,又不失武戏的人物特征, 显出一股飒爽英姿的精神气质 面具艺人用口诀来归纳, 嘴 的刻法是“天包地,地包天,上下獠牙分两边;地包天, 天 包地,毗牙咧嘴显神气” 眉毛的刻法是“少将一支箭,女 将一根线,武将如烈焰” 眼睛的刻法是“武将豹子眼,女 将弯月亮,少将精气足,文将菩萨样” 再如色彩在人物形 象上的表现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有着许多程式化的运用, 代表着一定的性格特征。

      如红脸多忠勇刚直 ; 黑脸多刚烈勇 猛;蓝脸多果敢英勇;绿脸多神怪奇异;白脸多英俊神武; 青脸多凶恶骁勇黑、白、红、黄、 绿不同的色彩象征着不 同的性格特征, 包含着不同的善恶情感, 裹挟着民众浓浓的 祈吉避邪的美好愿望 四、程式化:概括与暗示 所谓程式化, 是指经过改造加工, 提炼概括出所描绘形 象的典型特征, 然后进行集中、 简化和固定, 将形制定型化 程式化表现建立在艺术概括的基础之上, 对生活中各个具象 的个性特征进行艺术的概括、 夸张, 使其能够形象地反映出 该类物体的形式要素这实际上是一种高度概括、高度成 熟、 具有相对稳定程式而又符合形式美规律、 用以丰富作品 内涵和加强艺术表现力的一种特定艺术语言, 是历代艺术工 作者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与探索的产物 具体的事物总是纷 繁复杂, 当人们去辨别、 认识具体事物时, 其实是在遗漏其 它具体事物, 即所谓 “彰声而遗声, 不彰声而声全” , 故中国 艺术主张追求“得之自然” , “笔简形具” 程式化艺术语言 是特定的历史文化的积淀, 它的形成受民族、 地区、 文化传 统和审美观念的制约 中国美学思想的高度主观性和抽象性 是程式生成的缘由。

      主观化和抽象化的过程就是去除繁琐的 细节, 寻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