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偏光片行业发展的挑战分析.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泓域M****机构
  • 文档编号:347380722
  • 上传时间:2023-03-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71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偏光片行业发展的挑战分析一、 偏光片行业发展的挑战1、偏光片行业部分关键原材料依赖进口偏光片行业的上游产品主要为光学材料,其生产技术主要集中于日韩企业,目前行业主要原材料采购依赖从日本、德国和中国台湾等生产企业进口,中国国内企业尚不完全具备规模供应的能力美元、日元等外币汇率的变动以及外贸环境变化对国内偏光片企业的盈利能力有较大的影响2、偏光片行业显示技术的发展驱动偏光片技术升级偏光片是显示屏幕的核心器件材料,偏光片的发展历史跟显示技术发展历史和过程息息相关随着LCD显示技术的发展,对偏光片偏振度、单体透过率、耐高温性、耐湿性、耐寒性等产品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OLED显示技术的蓬勃发展对偏光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OLED偏光片要求能够全面隔断外界可见光谱,从而达到一体黑的效果,同时OLED向薄型化和柔性化发展,也要求OLED偏光片产品向轻薄和柔性可折叠方向发展这些性能要求都对偏光片生产商的技术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 中国偏光片行业发展历程1970-1990年期间:显示技术从原创地欧美地区转移到日本,并在日本实现了产业化,日本成为全球平板显示产业制造中心早期产品多用于手表、计算器等低档TN-LCD上,随后逐渐扩展至笔记本电脑、文字处理器等中档STN-LCD上。

      2000年之前,偏光片市场基本由日本企业垄断20世纪90年代中期:显示面板生产线开始从日本大规模转移到韩国和中国台湾1999年5月,中国台湾第一家偏光片厂商力特光电投产,但技术仍然来自日本2000年3月,LG化学实现量产,韩国企业开始进入偏光片市场我国第一条偏光片产线是盛波光电1997年从美国引进的,早期产品主要是TN/STN-LCD用偏光片TFT-LCD用偏光片的生产是从2010年起步,主要产品是小尺寸用偏光片我国首条TFT-LCD大尺寸偏光片产线是三利谱于2011年8月投产的3号线21世纪初期:中国加入WTO以后,全球显示产业再次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地逐渐向中国大陆转移,并呈现加速态势受益于我国政府十二五及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政策支持,我国显示产业在此期间得到了飞速发展三、 中国偏光片行业关键材料偏光片中起偏振作用的核心膜材是PVA膜PVA膜经染色后吸附具有二向吸收功能的碘分子,通过拉伸使碘分子在PVA膜上有序排列,形成具有均匀二向吸收性能的偏光膜,其透过轴与拉伸的方向垂直在偏光片中,由PVA膜制成的偏光层易吸水、褪色而丧失偏光性能,在PVA膜的两侧分别采用一层光性均匀性、透明性良好的TAC(三醋酸纤维素酯)膜可以隔绝水分和空气,保护偏光层。

      另外,为了更好地实现画面真实再现,防止和避免内部或外部杂光的干扰,提高显示器的分辨率,往往在光板TAC膜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表面处理光板TAC膜是指未进行任何表面处理的TAC基膜,应用于偏光片领域的TAC膜涉及4种规格(厚度):40μm、50μm、57μm、80μm其中,80μm的为主流产品经过表面处理的TAC膜包括防眩(AG)、防眩+低反射(AG+LR)、透明硬化+低反射(CHC+LR)、透明硬化(CHC)、防反射(AR)彩色滤光片的结构包括玻璃基板、黑色矩阵、彩色层、保护膜及ITO导电膜彩色滤光片的R、G、B三基色按一定图案排列,并与TFT基板的TFT子像素一一对应背光源发出的白光经过滤光后变成相应的R、G、B色光通过TFT阵列调节加在各个子像素的电压值,改变各色光的透射强度,不同强度的RGB色光混合在一起,实现彩色显示彩色滤光片的制作工艺是在透明玻璃基板上制作防反射的遮光层黑色矩阵,再依序制作具有透明性红、绿、蓝三原色的彩色滤光膜层,然后在滤光膜上涂布一层平滑的保护层,最后溅射上透明的ITO导电膜彩色滤光片制作的核心工艺是彩色滤光膜的制备目前,彩色滤光膜常用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颜料分散法、染色法、印刷法和电沉积法,近年来日本出现了喷墨印刷法。

      对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基板玻璃,其性质和质量要求非常严格,随着消费大众对显示屏的显示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增加面板厂商的制备工艺难度,还有小于1mm超薄基板玻璃的生产、运输和后加工,这一系列过程都对基板玻璃的理化性质和质量提出非常严格的要求目前基板玻璃的制造工艺主要有浮法、流孔下引法和溢流法3种流孔下引法的玻璃成形时与金属滚轮直接接触,使得玻璃双面质量不高,需要继续对玻璃进行抛光处理,增加了加工难度,所以并不适用于TFT-LCD面板产业美国康宁公司的成形工艺是目前生产TFT-LCD用基板玻璃的主流工艺,溢流法成形时玻璃板表面仅与空气接触,形成自然表面,表观质量很高,但缺点是不易做高世代大尺寸基板玻璃,且产能小日本旭硝子发展了浮法制造基板玻璃的技术,该法易于扩大基板玻璃面积,降低单位成本,但在锡槽成型时接触液态锡的一面需要抛光处理去除锡层光模组按背光类型主要分为直下式和侧入式直下式不需要导光板,背光灯均匀分布于机身后盖上,屏幕亮度更均匀,对比度更好,漏光小,但背光灯和面板有一定的距离,因此直下式背光电视的机身较厚侧入式背光灯布设在两侧或底部,通过导光板将光线铺满屏幕,可以让屏幕更薄,降低电视的厚度。

      背光模组包括增亮膜、扩散膜、反射膜、导光板、光源等四、 中国偏光片行业产业链偏光片属于上游化工材料,位于液晶显示产业链中游偏上的位置偏光片是显示面板关键材料之一,上游为原材料供应商,如PVA,TAC,离型膜等;中游为TFT-LCD偏光片和黑白偏光片TN/STN、OLED;下游终端应用以液晶显示面板为主,包括消费类的、电脑、液晶电视显示屏,以及工控类的汽车电子、医疗器械、仪器显示屏等除此以外,偏光片在3D眼镜、防炫目镜等领域也有应用,涉及多个分散领域,应用范围广五、 国内偏光片厂业绩稳增偏光片是显示面板的重要组成原材料,其结构复杂、生产工艺流程多,被誉为光学行业的芯片,占到液晶面板成本的10%左右近年来,随着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国内面板企业迅速崛起,中国大陆面板产能逐年提高据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2上半年中国大陆面板厂商以8400万片出货量以及67%市占率称冠目前,国内面板厂商仍在持续新建产线扩充产能,预计国内LCD产能占全球LCD产能比例将进一步提升,LCD面板产能大量向中国大陆转移,将带来上游偏光片的更多国产化需求中国境内LCD面板有效产能将从2020年的1.38亿平方米增加至2024年的2.15亿平方米;相对应的偏光片需求将从3.04亿平方米增加至4.72亿平方米。

      而据Omdia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偏光片需求将达到3.8亿㎡,而国内偏光片产能不到2.5亿㎡,尚有30%以上的供应缺口,本地化替代空间巨大六、 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偏光片大有可为偏光片产业位于面板产业上游,利润较高LCD产业链上、中、下游行业的毛利率水平构成了微笑曲线,曲线左边是上游的玻璃基板、光学膜材、化学品和背光模组等相关供应商,曲线中间是液晶面板及模组制造厂商,曲线右边是下游整机组装、整机品牌商和渠道经销商偏光片行业具有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特点其利润水平在LCD产业链中处于较高的位置,约为40%三利谱的上游原材料大都进口日本,成本高于行业,所以公司毛利率较行业略低未来伴随上游材料逐渐国产化,有望进一步提升毛利率水平到行业标准国内偏光片市场规模占比不断提升,目前国内公司市占率较低根据OFweek的统计和预测,2020年全球偏光片的市场规模约为132.1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约为53.2亿美元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偏光片市场在全球的占比从21.64%不断提升到了40.15%根据IHS的数据,2020年我国LCD偏光片市场主要被日韩垄断,在杉杉股份并购LG化学部分业务前,国内企业的全球市占率只有10%左右,收购完成后,国内企业市占率也仅21.9%左右。

      除杉杉外,国内厂商主要有三利谱和盛波光电,市占率都在4%左右国产偏光片存在0.95亿平米缺口,国内目前供给难以满足需求伴随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持续向中国大陆转移,偏光片跟随下游面板需求同步增长根据omdia数据,2021年国内偏光片需求量为3.6亿平方米,但国内供应量仅2.65亿平方米,中国大陆地区的依然存在0.95亿平方米的缺口,偏光片供需存在约25%的差异,考虑剔除海外厂商在大陆的产能后缺口将会更大,所以偏光片的国产化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韩厂加速退出,势在必行国内厂商经过多年的研发,技术一定程度上已具备替代日韩大厂的能力近几年韩国加速退出偏光片行业,为留下了巨大空间2020年全球第一大偏光片生产商LG化学将70%的偏光片产能出售给杉杉股份,使得杉杉股份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偏光片供应商在杉杉股份收购LG产线之前,中国第一大生产商是三利谱,其次为盛波光电中国大陆偏光片产能不断提高,扩产热情高涨根据Trendbank数据,2018年中国地区偏光片产能为1.18亿平米,预计到2022年将提高至近3.5亿平米;而中国台湾地区、日本无新产线投资计划,产能基本保持平稳;另外,韩国产能持续下降同梧仓工厂的关闭和转移存在一定的关系。

      从产能占比看,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偏光片产能占比达37%,取代日本成为第一;到2022年,预计大陆地区偏光片产能占比将超过50%根据Omida数据,随着国产化进程不断加速,偏光片市场的投资正在焕发新活力,预计2024年在中国共有26条偏光片生产线投入使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