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观与城市及生态设计.doc
11页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俞孔坚摘 要: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人与自然的真正的合作与友爱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包括:地方性,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让自然做功和显露自然等 4 条基本原理.生态设计不是一种奢侈,而是必须;生态设计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产品;生态设计更是一种伦理 ;生态设计应该是经济的,也必须是美的 .关键字:生态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设计; 生态城市;可持续景观Ecological Design for Landscape and City: Concepts and PrinciplesYU Kong-jian; LI Di-hua; JI Qing-pingAbstract:"Any form of design that minimize environmentally destructive impacts by integrating itself with living processes"is ecological design. The ecological design for landscape and city reflects the new ideal of human being,and new aesthetics and values: to be friendly with nature and to cooperate with nature. Four basic principles are discussed: design with place,design with prudence,design with nature and make nature visible. Ecological design is not luxury but necessary and not a product but a process. Design is an ethic of designers. Ecological design must be beautiful and economic.Key words:ecological design;landscape architecture;urban design;eco-city;sustainable landscape景观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是人类的爱和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农业时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不敢有违天地之格局与过程,便用心目中的宇宙模式来设计神圣的景观,以祈天赐福;中世纪的欧洲,神权高于一切,万能的上帝成为人类生活和设计的中心,因此有了以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和乡村布局形式.文艺复兴解放了人性和科学,因为有以人为中心和推崇理性分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对古希腊和罗马贵族奢侈与肉欲生活的向往,因此才有几何对称和图案化的理想城市模式和随后的巴洛克广场及园林设计,甚至于将自然几何化.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设计美学,机器成为万能的主宰,因此,才有了柯布西埃的快速城市模式,城市为机器而设计,并最终也变成了机器.城市公园和绿地如同城市的商业区,生活区,办公区一样,变成城市机器的一个个零件,高速干道和汽车成为这些功能体之间的联接.作为自然元素的公园绿地和城市开敞空间,被限制在红线范围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分开.所以,人们在不同的地块上完成不同的功能:工作,购物,居住,休闲.人的完整生活被切割,被分裂,因此,最终人也成了一部机器. 从 20 世纪 60~70 年代开始,雷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的"寂静的春天" 把人们从工业时代的富足梦想中唤醒;林恩·怀特(Lynn White)揭示了环境危机的根源来自西方文化的根基,即"创世纪"本身,而加勒特 ·哈丁(Garrett Hardin)的" 公有资源的悲剧" 则揭示了资源枯竭来源于人类的本性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多纳拉·米德斯(Donella Meadows)则计算出地球资源的极限,警示了人类生存的危机.所有这些都把设计师们从对美与形式及优越文化的陶醉中引向对自然的关注,引向对其他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设计师开始懂得用植物而非人工大坝更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微生物而非化学品能更持久地维持水体清洁;太阳能比核裂变更安全;泥质护岸比水泥护岸更经济持久 ;自然风比人工空调更有利于健康 .这是对自然和文化的一种全新的认识.在此背景下,产生了英·麦克哈格(In McHarg)的"设计尊重自然"[18],也产生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设计,包括建筑的生态设计,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工业及工艺的生态设计等等.本文将着重讨论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 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它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而日益清晰,从社会主义运动先驱欧文的新和谐工业村,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 20 世纪70~80 年代兴起的生态城市 (eco-city,eco-community)以及可持续城市 (sustainable cities,sustainable communities) [1,24,25,33,37,50,51,53,54,55,57,58,59].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让公园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它要让自然参与设计; 让自然过程伴依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 ,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和自然的设计. 1 关于生态设计 "设计" 是有意识地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 ,来满足预想的需要或欲望 ,设计是通过物质能流及土地使用来联系自然与文化的纽带.参照西蒙·范· 迪·瑞恩(Sim Van der Ryn)和斯图亚特·考恩(Stuart Cown)(1996)的定义: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生态设计不是某个职业或学科所特有的,它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其范围非常之广,包括建筑师对其设计及材料选择的考虑;水利工程师对洪水控制途径的重新认识; 工业产品设计者对有害物的节制使用;工业流程设计者对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的考虑.生态设计为我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简单地说,生态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对于每一个设计,我们需要问:它是有利于改善或恢复生命世界还是破坏生命世界,它是保护相关的生态结构和过程呢 还是有害于它们 如果我们把景观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20],而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38].那么,景观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核心.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16].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minimum design),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15], 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其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27,30].然而,就国内目前的景观设计现状来说 ,无论是五一,十一的花坛,还是景观大道或是城市广场,也无论是郊野"自然公园" 还是整治一个新的市区水系;从普通的住宅绿地设计,到号称 "花园城市"," 山水城市"的建设,人们所看到的却是非生态的设计引导着不可持续的景观的创造[42,44].所以,有必要对生态设计的原理加以认识 ,以指导正确的景观设计. 2 生态设计原理 下面将以西蒙·范·迪· 瑞恩和斯图亚特· 考恩(1996)提出的生态设计原理为框架 ,结合约翰·莱尔(John Lyle)等提出的人类生态系统设计和再生设计原理,罗伯特·萨尔(Robert Thayer)等提出的可持续景观和视觉生态原理以及生态城市的原理,并进一步结合目前国际景观和城市设计的动态,系统阐述景观及城市生态设计的几条基本原理.2.1 原理之一:地方性也就是说,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对于任何一个设计问题,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 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 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 我们常常惊叹桃花源般的中国乡村布局及美不胜收的民居,实际上它们多半不是设计师创造的,而是居者在与场所的长期体验中,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当地人的创造性设计.这一原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 这是当地人的经验,当地人依赖于其生活的环境获得日常生活的一切需要,包括水,食物,庇护,能源,药物以及精神寄托.其生活空间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是有含意的,是被赋予神灵的.他们关于环境的知识和理解是场所经验的有机衍生和积淀.所以,一个适宜于场所的生态设计,必须首先应考虑当地人的或是传统文化给予设计的启示,是一个关于天地-人-神关系的设计.例如,在云南的哀牢山中 ,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哈尼族人选择在海拔 1500~2000m 左右的山坡居住 ,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适宜于居住; 村寨之上是神圣的龙山,丛林覆盖,云雾缭绕,村寨之下是层层梯田.丛林中涵养的水源细水长流,供寨民日常生活所用,水流穿过村寨又携带粪便,自流灌溉梯田.山林里丰富多样的动植物,都有奇特的医药功能.所以山林是整个居落生态系统的生命之源,因而被视为神圣.哈尼梯田文化之美,也正因为她是一种基于场所经验的生态设计之美.皖南的村落,如宏村,也可见同样的生态设计经验[39].(2)适应场所自然过程 现代人的需要可能与历史上该场所中的人的需要不尽相同.因此,为场所而设计决不意味着模仿和拘泥于传统的形式.生态设计告诉我们,新的设计形式仍然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 (3)当地材料 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低,还因为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保护和利用地方性物种也是时代对景观设计师的伦理要求. 2.2 原理之二: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等) 和不可再生资源 (如石油,煤等).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用保本取息的方式而不是杀鸡取卵的方式.因此,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流和能流,生态设计强调的解决之道有四条: 第一,保护 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作为自然遗产,不在万不得已,不予以使用.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有保护资源的优秀传统值得借鉴,它们往往以宗教戒律和图腾的形式来实现特殊资源的保护[39].在大规模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特殊自然景观元素或生态系统的保护尤显重要 ,如城区和城郊湿地的保护,自然水系和山林的保护. 第二,减量(Reduce) 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设计中如果合理地利用自然的过程如光,风,水等,则可以大大减少能源的使用.新技术的采用往往可以数以倍计地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即使基于已有的技术,有学者认为人类可以用比现在少一倍的能源和资源消耗而获得比现在高一倍的生活水平,即所谓的四倍数[32].相似的观点认为,在全世界范围,只有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