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舒城一中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详解).doc
44页安徽省舒城一中2012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笔法就是有方法、有规律地用笔锋划、顿出来的线和点的具体表现法的简称每一个人执笔、下笔的方式方法,执笔的高低、竖立、侧斜、悬肘、悬腕或手腕着纸以及下笔时轻、重、缓、急等等,都有着不同的习惯这些不同的习惯,必然在笔锋着纸时有着不同的表现,显出不同的笔法特点笔法形式的特点,大致有正中、偏侧、圆转、方折、虚笔、实笔、顺锋、逆锋等同一类型的笔法形式,不同的人还有各自的具体特色,不尽相同同一人的作品,从早岁到晚年,又总有些变化,有的人甚至变得比较厉害;但属于同一人的作品,也总还有一线贯通之处例如,明代画家吴伟,早年作品有较为工细的白描人物,大异于晚年的泼墨粗放之作;如果仔细捉摸他早年和晚年不同风格的作品,还能看出他的笔法始终是具有跳跃躁动的形式,即使局部比较工细,也不能完全变成含蓄浑穆因此,依凭笔法的特点鉴别书画的真伪,是最为可靠的笔法对模仿的人来讲,又是最不容易学得像的东西每个书画作家,不管技巧高低,经过几十年的操作而逐步形成凝定的笔法特点,换一个人要在一朝一夕之间就把它完全接受过来变为己有,是不大可能的。
除了比较工整刻板的线点还容易摹得像以外,稍为放纵流露作者个性的笔法,刻意临摹,必然死板;取其大意,又不能和原作相像同时,作伪者自己的一套笔法上的习惯特点,在临摹中极容易露出本相来相反的笔法特性——朴拙和精工、滞重和飘逸等等,也很不可能出于一人之手作伪者如果勉强去临摹和自己的习惯笔法相反的书画,其失败更是注定了的所以,笔法对作伪者来讲,是最难突破的一关,不像其它方面那么容易作伪因此我们在鉴别书画时,把笔法放在首要注意的地位要鉴别笔法,必须有个“样板”作为依据每个作者早年、中年、晚年和笔法总有些变化,掌握了某人一生中不同时期的笔法特点,才能以之认识某人作品的全貌所以,还要有不同时期的“样板”但如果碰到孤本无证,那就难以依凭笔法来鉴别了因此,笔法鉴别也有一定的限度不过,古画的时代风格(共性),笔法究竟是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为它能反映出画家各自的时代特征鉴定笔法,即使断人比较困难(如孤本),但断代还是有此可能的笔要依靠墨来体现在纸绢上,绘画还有色彩的施用同时,墨、色也离不开笔,须三者结合起来谈例如八大山人经常喜用纸作画,生纸上的水墨容易融洽活泼,能发挥他的笔法生动的特色但一换熟纸,比如先裱后画的有了厚浆的册页,就大都显得墨色平板呆滞,笔调稍欠活泼了。
石涛在生纸上的作品,大都画得比较奔放,笔墨往往显得有些“野气”(也就是“火爆”),和他画在半熟纸上的笔、墨比较鲜润蕴藉的作品,也就不大一样在这种因纸质不同而使笔墨形态也同时起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如果死扣一种面貌、一个标准,鉴别真伪时就会出偏差曾见恽寿平题王翬画水墨山水小册,因纸页浆性太重,淡墨发灰,浓墨也不太黑,整个画面显得精神不振,以致有人疑为非真(此册现藏山东省博物馆)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见关于笔、墨对书画作品所起的作用,鉴定时必须一一分析,掌握要领,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然后再下结论徐邦达 《古书画鉴定概论》 1、下列有关“笔法”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只要是有方法、有规律地用笔锋划出来的线和点就可以称作笔法B、笔法形式只有正中、偏侧、圆转、方折、虚笔、实笔、顺锋、逆锋几种C、之所以显出不同的笔法特点是和每一个人执笔、下笔的方式方法,笔锋着纸时有着不同的表现密切相关的D、同一类型的笔法形式,虽然不同的人有各自的具体特色,但大致相同2、下列对“笔法的鉴别”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书画作家,经过几十年的操作而逐步形成凝定的笔法特点,对模仿的人来讲,是最不容易学得像的东西。
B、相反的笔法特性——朴拙和精工、滞重和飘逸等等,也很不可能出于一人之手所以作伪者如果勉强去临摹和自己的习惯笔法相反的书画,其失败更是注定了的C、笔法在形成古画的时代风格(共性)中起主导作用,是因为它能反映出画家各自的时代特征D、在鉴别书画时,把笔法放在首要注意的地位是因为不同人的笔法特点不同,所有的作品都可以通过笔法鉴别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推断正确的一项( )(3分)A、明代画家,吴伟早年作品,有较为工细的白描人物,晚年的作品泼墨粗放,前后作品的笔法没有共同点B、恽寿平题王翬画水墨山水小册,纸页浆性太重,淡墨发灰,浓墨也不太黑,整个画面显得精神不振,因此可以断定是赝品C、墨色平板呆滞,笔调稍欠活泼的书画作品肯定不是八大山人的作品D、石涛作品,大都画得比较奔放,笔墨往往显得有些“野气”,但是也有笔、墨比较鲜润蕴藉的作品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一)文言文阅读余石民哀辞(清)方苞 自余有知识,所见人士多矣,而有志于圣贤之学者,无有也盖道之丧久矣,人纪所恃以结连者,唯功利;而性命所赖以安定者,惟嗜欲一家之中,未有无乱人,无逆气者,—人之身,未有无悖行,无隐慝①者吾不识周、孔复生,其尚有以转之否与? 康熙壬辰, 余与余君石民并以戴名世《南山集》牵连被逮。
君童稚受学于戴,戴集中有与君论史事书,君未之答也不相见者二十余年矣,一日祸发,君破家,遘②疾死狱中而事戴礼甚恭先卒之数日,犹日购宋儒之书,危坐寻览观君之颠危而不怼其师,是能重人纪而不以功利为离合也;观君之垂死而务学不怠,是能绝偷苟而不以嗜欲为安宅也始吾语君:“所以处患难之道,信得矣虽然,子有老母毋以嗜学忘忧君默无言,而卒以膈噎,盖其内自苦者,人不得而识也 君提解,倾邑父老子弟出送郭门外,皆曰:“余君乃至此!”今君破家亡身而不得终事其母,吾恐无识者闻之,愈以守道为祸而安于邪恶也,于其丧之归也,书以鸣吾哀 君讳湛,字石民,生于顺治某年月日,卒于康熙壬辰四月十六日其辞曰:履道坦兮危机伏,人祸延兮鬼伯促母遥思兮望子归,子瘐死兮母不知身虽泯兮痛无涯,天生夫人也而使至于斯![注释] ①慝(tè):奸邪,邪恶②遘:遭遇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未有无悖行,无隐慝者 违背,抵触B、观君之垂死而务学不怠 松懈C、犹日购宋儒之书,危坐寻览 危险D、于其丧之归也,书以鸣吾哀 表达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所见人士多矣,而有志于圣贤之学者,无有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子有老母,毋以嗜学忘忧;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C、所以处患难之道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余君乃至此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3分)A、我和余石民都是因为受到戴名世《南山集》一案的牵连被捕入狱,余石民因之家庭破落,最后病死在监狱中B、余石民师从戴名世,身处危难中对老师没有一丝怨恨,这是重视人的伦理,不因为利益而分开的高尚品德C、本文含蓄而深沉地表观了作者对死者的同情,并流露了对清廷制造“《南山集》案”的不满情绪D、在余石民押解启程的时候,全城父老乡亲送他到城外的感人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余石民为官清廉正直的品性7、翻译下列各句⑴ 吾不识周、孔复生,其尚有以转之否与?(3分)⑵ 君童稚受学于戴,戴集中有与君论史事书,君未之答也4分)⑶ 吾恐无识者闻之,愈以守道为祸而安于邪恶也3分)(二)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注:此词为苏轼于熙宁五年(1072)至七年杭州通判任上与当时的名词人张先(990-1078)同游西湖时所作8、在刻画弹筝者这一人物时,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9、词的下片有“忽闻江上弄哀筝”句,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筝曲之哀的?(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作品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一小题)(5分)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此去经年,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莫使金樽空对月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主人何为言少钱,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李白《将进酒》)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孤独者邢晓飞在这个时代,成为一名孤独者似乎是一种宿命思想者在自己创造的鸿篇巨制中批露了有关孤独的心得,无数专栏作家写出了孤独激发灵感的状态,看得出来,他们为此洋洋自得但是且慢,专栏作家大肆嘲讽的普通庸众和无耻的小资产阶级分子也在喋喋不休地谈论孤独孤独似乎正成为某种普遍的嗜好,既受诅咒又被热情拥抱人们持有自相矛盾的情绪由来已久,不免还是令人惊讶在这里,我不想谈论文过饰非的孤独者,他们的孤独只是因为没人陪他们打牌,无法消磨掉周末的明媚时光,或者电视故障出现了五分钟的空缺,这足以让他们手足无措,所有这类人也许称他们为无聊者更为合适,无聊者不知道孤独是通往秘密人生的捷径之一,尽管有关人生的真相并不总是让人欢欣鼓舞,有时也许令我们错愕不已,但秘密总归是秘密,它是独一无二的,如昙花般只在静默中彰显,在黑暗中绽放。
孤独者之为孤独者的第一重困境源于现实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令人眼花缭乱,但具有普遍的征兆,这种征兆我已经无数次重复,世界正由柔软变得坚硬对稻穗、玉米和玫瑰的审美情趣正被玻璃、钢铁和墙壁取代,与前者相比,后者保持了一种体面而冷漠的姿态,它们不再拐弯抹角,不再含蓄体恤,倾向于直截了当,由前者的温和低调变得张扬和咄咄逼人它们棱角分明,拒人千里之外,这是孤独者存在的物质基础不论在街上行走还是在建筑物中生活,人们不再为有机物联结,而是被无机物隔绝,被撕为碎片在这里,我们是父亲,在那里,我们是消费者;在这里,我们是低眉顺眼的下属,在那里,我们是倨傲的官僚关于我们自身的每个身份都互相割裂,并与其他人的角色相互重叠,面临激烈的竞争,我们在每个角色上用力致深,笑脸专门对付上司,抱怨专门用于家人,习惯于在合适的场合调配出合适的面部表情,无论是程式化的笑脸还是程式化的愤怒,它们都与玻璃、钢铁一样坚硬和寒冷,游离于我们的脸面之外,与我们的内心无关孤独首先从自我隔绝开始,纵情欢歌之于夜晚正如黯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