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证分析-基于全国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09735206
  • 上传时间:2021-11-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35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证分析基于全国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 摘要: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路径,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使用2017年全国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数据,使用包含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导师指导、管理服务指标的研究生满意度评价体系,利用多层线性模型从个体层面、院系层面和学校层面综合考察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四个一级指标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显著作用,科学研究和导师指导的影响作用更大交互作用的结果表明,科学研究和导师指导指标中真正有显著作用的都是质量指标,而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数量以及导师指导频率的净效应都为负由此可见,各研究生培养单位都要以质量为生命线,切实建立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营造鼓励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满意度,多层线性模型一、问题提出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知识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知识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在创新驱动阶段,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整个创新驱动过程得以良好运行的基础和前提。

      研究生教育处于教育系统的最高层次,具有区别于本科教育、专科教育的根本属性研究生教育是一种重视培养创造性人格的教育,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固有的、决定研究生教育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1]研究生教育负有为知识经济下的国家创新体系输送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职责,研究生教育应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知识创新系统的核心[2]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了内涵式发展阶段,全面提高质量成为新时期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但是,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也日渐显露,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被公认为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首要问题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与管理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旨在鼓励和促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涌现的一系列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和举措,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利用北京理工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收集的全国研究生满意度的年度监测数据,探讨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建设与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关系二、文献综述(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与学生满意度随着研究生规模的增长,保障和提高质量不仅成为各高校研究生培养管理的中心工作,而且是实现高校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升的助推剂。

      参照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先进做法,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应该包含政府、社会与高校三个层面教育管理部门主导的以水平评估、合格评估为代表的传统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方式具有周期性、滞后性的特点[3]近年来,各种社会机构发布的研究生教育排行榜也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评价然而,作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的主体—培养单位却始终保持沉默,只能被动地接受外部各种各样的评价结果,丧失了制定质量标准的主导权、质量评估的管理权和控制权以及对评价结果的鉴定权和话语权[4]创新驱动战略下的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内涵是以创新理念为先导,以研究生培养单位为核心,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为基本特征,以持续创新为动力,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突出强调用数据直观呈现研究生教育教学状态,构建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个性化、多样性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中明确提出:“要改革评价机制,建立以培养单位为主体的研究生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培养单位质量保证的主体作用”创新驱动下的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在理念上应紧扣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构建以培养单位为核心主体,以导师为第一责任主体,以学生为根本的质量保障体系。

      [5]与此同时,反思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可以发现,在校研究生作为研究生教育最直接、最核心的利益相关者,在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中的地位缺失十分严重而国外发达国家早已将在校学生对教育质量的评价和反馈的信息,作为提升和保障本国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在以学生为本的内涵式发展观下,研究生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利益相关方,其对教育质量的满意度是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研究生满意度调查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6](二)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国内学者还利用实证研究方法对研究生创新能力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系进行研究朱红等使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10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调查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生读研期间在行为特征、思维特征、知识体系等维度有较大的提高,但创新能力的人格特征提高程度较低课程参与程度和方式、导师的学术指导和生活就业关怀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特征的影响相对较大[7]岳昌君等使用“2014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调查”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985”高校学生、男生、城市生源、专业硕士、毕业班学生的创新精神相对较高在控制了院校特征、家庭背景和个人特征因素的条件下,学生的求学动机、学校环境、学生参与以及师生互动四方面会显著地影响其创新精神。

      有更加充分的专业兴趣、专业自信和专业理想,学习成绩好、有出国交流经历、有丰富的实习实践经历、有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的学生,其创新精神往往较高;跨学科实践类课程、“规范导向”和“激发导向”的教学方式以及校内外导师对学生的指导等都会对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8]李祖超等对五所高校的理工科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建立科研实践影响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模型,发现参与科研实践是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着力点;理工科研究生科研实践参与的广度、深度、动机能直接正向影响其创新能力;导师科研指导、科研团队氛围会间接正向影响其创新能力[9](三)研究不足国内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首先,以往研究样本取样较小,代表性不足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长,从2007年的36.1万、2011年的49万,迅速增长至2016年的59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中国2020年在学研究生总规模将达到290万人,保持研究生规模适度增长以此计算,此后每年的研究生扩招增幅将远超5%研究样本缺乏代表性,将使得以往研究结果仅对部分高校或者地区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改进和质量提升有所帮助。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样本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的运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共性元素和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提供有益借鉴其次,以往研究所使用的统计方法都没有考虑到学生满意度的特点研究生满意度取决于实际感知的教育服务与期望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源自于体验到的实际教育服务状况达到心理预期或需要的程度由于我国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层次差异很大,并且专业研究所依据的满意度标准也各不相同,不同研究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水平以及学习参与度千差万别,因此,不同学校且不同专业的研究生满意度的含义并不相同统计分析需要考虑学生同专业和学校的嵌套结构,不同专业和不同学校研究生满意度的影响机制并不相同再次,已有文献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改革的研究存在非系统化和片面化的特点在新的历史时期,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保障框架体系,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推动研究生教育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成为战略转型期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研究生教育作为一个复杂系统,涉及政府、社会、高校、导师和研究生等诸多方面,其质量是多层面、多因素共同参与作用的结果三、数据与模型本研究的数据来自于中国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

      课题组在对态度理论、需要理论、激励理论、期望理论以及顾客满意度理论进行归纳比较的基础上,厘清了研究生满意度理论基础、概念内涵,并结合研究生教育特点,采用专家、学生以及学校相关管理部门人员座谈的方法,在充分吸收各方的观点与意见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研究生满意度测量指标,并通过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对相关指标进行了调整,最终形成了研究生满意度的测量指标研究生满意度指标分为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导师指导、管理服务4个一级指标,共22个二级指标课程教学含6个指标,其中课程学习效果有4个解释项;科学研究含5个指标,其中参与科研效果有5个解释项;导师指导含5个指标,其中导师影响有5个解释项;管理服务选取了主要影响研究生学习的6个方面构成指标[10]该指标体系涵盖了研究生教育四个主要维度,内容充分反映了研究生学习性支持要素和研究生教育寓教于研的特点,避免了生搬硬套国外顾客满意度测量模型的缺点,具有良好的本土适切性2017年研究生满意度调查继续使用前几年调查所采用的自编调查问卷该问卷包含37道封闭式选择题除基本信息及个别具体问题外,各满意度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经测算,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良好;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模型的拟合度各项指标良好,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11]本次满意度调查共调查了109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其中“985”高校26所,“211”高校29所,其他高校53所,科研院所1所回收的有效问卷共计57 067份本研究的因变量为研究生对自身创新能力提高的评价该变量由学生对自身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幅度的主观评价(其中“1”为很小,“2”为较小,“3”为一般,“4”为较大,“5”为很大)经因子分析后获得,是一个平均值为零、标准差为1的复合变量学校层面的变量包括学校所在地,分为直辖市、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参照组);学校层级分为“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普通院校(参照组);学校管理服务指标包括研究生管理、图书馆和学术交流活动的总体评价,其中,“1”为非常不满意,“5”为非常满意院系层面的变量包括学科分类,主要是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艺术学科;院系课程教学指标包括课程内容的评价,由学生对课程体系的合理性以及课程的前沿性的满意度经由因子分析法获得;教师教学的评价,有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满意度经由因子分析的方法获得学生个体层面的变量包括性别(其中男性=1,女性=0)、学历(其中硕士=1,博士=0)、学位类型(其中学术型=1,专业型=0)、年级(包括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其中一年级作为参照组);科学研究指标包括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数量(0项、1项、2项、3项以及4项或以上),学生对课题学术含量的评价,其中“1”为很低,“5”为很高。

      导师指导指标包括导师指导的频率(其中“1”为非常不满意,“5”为非常满意),导师质量评价,由学生对导师学术水平和指导水平的满意度经由因子分析法获得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存在嵌套结构,即个体嵌套于所在院系,院系又嵌套于所在高校研究生自评的创新能力提高既受所在学校声誉和办学质量的影响,也受所在院系的教学质量等因素的影响这样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包含着个体层面的变量和组织层面的变量,以往研究常用的处理策略是使用OLS方法在个体层面对起薪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但同一学校的学生不是互相独立的,他们受相同组织变量的影响,这就违反了观测的独立性假定,而多层线性模型(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s,HLM)可以很好地处理具有嵌套结构的数据本研究建立了三层线性模型,研究生是第一层次,院系为第二层次,学校为第三层次具体模型如下层一模型:Yijk=π0jk+π1jk*(个体特征)ijk+π2jk*(学历层次)ijk+π3jk*(研究生类别)ijk+π4jk*(年级)ijk+π5jk*(科学研究指标)ijk+π6jk*(导师指导指标)ijk+eijk层二模型:π0jk=β00k+β01k*(学科分类)jk+β02k*(课程教学指标)jk+r0jkπpjk+βp0k层三模型:β00k=γ000+γ001(学校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