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气呼吸器检测方案方法.docx
18页空气呼吸器检测方案一、检测标准1.1检验所依据的标准:GA 124-2013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GB/T 16556-2007 《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AQ/T 6110-2012 《工业空气呼吸器安全使用维护管理规范》GA 1261-2015 《长管空气呼吸器》GB 24161-2009 《呼吸器用复合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1.2检验原理和特点1.2.1对空气呼吸器的检测,是依据规范标准,使用呼吸器综合检测仪及配套设备对被检空气呼吸器的结构要求、佩戴质量、整机气密性、动态呼吸阻力、静态压力、警报器、全面罩性能、减压器性能、安全阀性能、供气阀性能、压力表、连接强度、高压部件强度、中压导气管、快插接头、实用性能等项目若所检测的项目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则判定该呼吸器所检项目符合标准要求否则判为不符合标准要求1.2.2对呼吸器用复合气瓶的检测,是依据规范标准,利用水压试验装置及其配套设备(气瓶内腔观察灯、螺纹环规、螺纹塞规、扭矩扳手、瓶阀校验台等)对呼吸器用复合气瓶进行外部检查(热损伤、划伤、磨损、分层、异常变形等)、内部检查(气味、杂物、内表面状况)、瓶口螺纹检查、容积变形检查、气瓶阀检验、气密性试验等项目。
若所检测的项目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则判定该气瓶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1.3检验项目及参数1.3.1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1外观检查1.1结构要求呼吸器的结构应简单紧凑,可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自行佩戴和使用,在狭小的通道通行时呼吸器不应被攀挂佩戴者在脱除呼吸器背具而仍然佩戴全面罩时,应能继续从呼吸器上进行呼吸呼吸器应有防压缩空气中杂质的装置气瓶外部应有防护套气瓶瓶阀的安装位置应方便佩戴者开启或关闭瓶阀压力表在气瓶瓶阀打开后应显示气瓶压力,其安装位置应方便佩戴者观察到压力佩戴者可能触摸到的部件表面应无锐利的棱角气瓶瓶阀与减压器连接、全面罩与供气阀连接应可靠,且不需专用工具连接处若使用密封件,不应脱落或移位背具的结构造型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使佩戴者无局部压痛感;背具带应能调节长度,扣紧后不应发生脱落当气瓶公称容积的总和大于6L时,中压导气管应通过三通输出接头(其中一个应有防护套)与供气阀连接管上的输入接头相连接;或由两根分别带输出接头的中压导气管中的一根与供气阀连接管上的输入接头相连接,另一根的输出接头应有防护套,输出接头应能自行密封1.2全面罩性能头带或头罩应能根据佩戴者头部的需要自由调整,密合框应与佩戴者面部密合良好,无明显压痛感。
带有眼镜支架时,连接应可靠,无明显晃动感视窗不应产生视觉变形现象1.3减压器性能减压器输出压力调整部分应设置锁紧装置减压器输出端应设置安全阀,安全阀性能应符合GA 124-2013中5.14条规定1.4供气阀性能供气阀应设置自动正压机构1.5压力表压力表的外壳应有橡胶保护套,量程的最低值为0,最高值不应小于35MPa,精度不应低于1.6级,最小分格值不应大于1MPa,在暗淡或黑暗的环境下应能读出压力指示值1.6中压导气管中压导气管不应妨碍佩戴者工作或头部自由活动,且不应干扰供气阀同面罩的连接1.7气瓶瓶阀气瓶瓶阀的开启方向为逆时针,气瓶瓶阀在开启后应保证不会被无意关闭,如气瓶瓶阀开启后不可锁定,那么开启手轮应至少旋转两周才能达到关闭状态1.8标志每台呼吸器的全面罩、供气阀、减压器、警报器、中压导气管、背具、气瓶、气瓶瓶阀上应有型号及供应商名称或注册商标每台呼吸器的背具上应有制造商名称、产品名称及型号、生产日期和批号、认证标志1.9包装每台呼吸器应有固定的包装箱,包装箱具有防震、防压的功能并由以下标志制造商名称、地址;产品名称及型号;生产日期和批号;产品执行标准的代号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2性能检验2.1佩戴质量测定≤18kg(气瓶压力30MPa时)2.2整机气密性1min内压降≤2MPa2.3静态压力≤500Pa2.4压力表校验符合1.6级2.5报警器警报压力:(5.5±0.5)MPa声强≥90dB(A)连续声响报警≥15s2.6减压器性能输出压力(0.4 ~0.9)MPa(设计值)2.7安全阀性能开启压力输出压力最大设计值的110%~170%范围内全排压力输出压力最大设计值的110%~170%范围内关闭压力不小于减压器输出压力最大设计值2.8动态呼吸阻力呼气阻力25次/min、2.0L/次、≤700Pa40次/min、2.5L/次、≤1000Pa吸气阻力25次/min、2.0L/次、≤500Pa40次/min、2.5L/次、≤500Pa1.3.2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序号检验项目技 术 要 求1外观检查1.1目视检查根据制造商的使用维护手册所进行的一些拆卸。
空气呼吸器标志、制造商提供的信息、安全数据单或结构所用材料的相关声明的评估1.2连接空气呼吸器的连接件应易于拆卸,以便于进行清洗、检查和试验所有可拆卸的连接件在拆卸后应易于用手工连接和紧固连接件在正常使用和维修中拆开时,采用的密封件应不会脱落和移位高压、中压和低压连接件应不能互换1.3面罩面罩应至少遮盖佩带者的眼睛、鼻子和嘴面罩密合框应与人面部轮廓紧密贴合,无明显压痛感;面罩的固定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弹性,并应能根据佩戴者的需要调节面罩应视野开阔,视物真实无畸变1.4背具背具的结构造型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无局部压痛背具应能使佩戴者在无人协助下快速、方便地穿戴和卸除空气呼吸器背具应可调,且不应无意滑动或移位1.5气瓶阀气瓶阀的结构应使阀手柄在正常操作时不能完全从阀体上旋下气瓶阀的开启方向为逆时针1.6减压器中压段任一可调节的部件应牢固的紧缩,采取适当的密封措施,能够观察出非法调节1.7压力表和连接管外壳应装设橡胶防护套压力表的位置应使佩戴者能方便读出压力值压力表量程的最低值为0,最高值应比气瓶额定工作压力多至少5MPa,精度应不低于2.5级,最小分格值应不大于1MPa压力表上的压力值在光照不良的条件应明显易读。
1.8警报器气瓶压力下降到预定值时向佩戴者发出警报警报器应在打开气瓶阀时自动启动警报器启动后,应发出连续声响报警或间歇性声响报警1.9供气阀供气阀应设置自动正压机构,并应便于与全面罩连接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2性能检验2.1质量≤18kg2.2高压气密性1min内压降≤2MPa2.3静态压力≤500Pa2.4压力表校准符合2.5级2.5压力表警报压力:(5.5±0.5)MPa声强≥90dB(A)连续声响报警≥15s2.8警报器性能25次/min、2.0L/次、≤700Pa呼吸阻力呼气阻力40次/min、2.5L/次、≤1000Pa吸气阻力25次/min、2.0L/次、≤500Pa40次/min、2.5L/次、≤500Pa1.3.3工业呼吸器序号检验项目技 术 要 求1性能检验1.1整机气密性1min内压降≤2MPa1.2静态压力≤500Pa1.3警报器性能警报压力:(5.5±0.5)MPa报警声强≥90dB(A)1.4呼吸阻力呼气阻力25次/min、2.0L/次、≤700Pa40次/min、2.5L/次、≤1000Pa吸气阻力25次/min、2.0L/次、≤500Pa40次/min、2.5L/次、≤500Pa1.5压力表校准符合1.6级1.3.4长管呼吸器序号检验项目技 术 要 求1外观检查1.1结构要求呼吸器应由小车、气瓶、气瓶阀、单向阀、减压器、安全阀、压力表、警报器、供气管、滚筒、快插接头、腰带、转换装置、应急供气装置、全面罩、供气阀、通话装置等组成。
呼吸器在使用中可能受到撞击的部件,不应使用铝、镁、钛及其合金等材料制造佩戴者可能触摸到的部件表面应无锐利的棱角气瓶外部应有防护套呼吸器空气通道应有防止压缩空气中杂质造成堵塞的装置小车上的气瓶应分只(组)交替工作,其安装位置应方便监护者更换气瓶,且更换气瓶时不应中断供气或影响其他气瓶的正常使用气瓶外应有防护套气瓶阀的安装位置应方便监护者开启或关闭,压力表的安装位置应方便监控者观察到压力值气瓶阀与减压器的连接、主供气管与分供气管的连接、分供气管与转换装置的连接、转换装置与呼吸软管的连接、全面罩与供气阀的连接应可靠,且不需使用专用工具连接处若使用密封件,不应出现脱落或移位分供气管与转换装置的分离应方便、可靠、快捷,且不需使用专用工具呼吸器正常使用时应保证应急供气装置气瓶处于常开状态,气瓶阀上应有压力指示器背具带应能调节长度,扣紧后不应发生滑脱1.2减压器减压器输出压力调整部分应设置锁紧装置,减压器输出端应设置安全阀1.3压力表高压压力表精度不低于1.6级,最小分度值不大于1MPa;其他性能应符合GB/T 1226的规定中压压力表精度不低于1.6级,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1MPa;其他性能应符合GB/T 1226的规定。
1.4组成供气管应包含1根主供气管和2根分供气管1.5滚筒缠绕主供气管的滚筒应转动灵活1.6供气阀供气阀应设置自动正压机构1.7标志每台呼吸器上应有以下标志内容:制造商名称;产品名称及型号;生产日期和批号;执行标准编号序号检验项目技 术 要 求2性能检验2.1整机气密性能试验1min内压降≤2MPa2.2动态呼吸阻力测定呼气阻力25次/min、2.0L/次、≤1000Pa吸气阻力25次/min、2.0L/次、≤500Pa2.3静态压力测定≤500Pa2.4单向阀试验单向阀不应产生漏气现象2.5减压器试验输出压力(0.4 ~0.9)MPa(设计值)2.6安全阀试验开启压力输出压力最大设计值的110%~170%范围内全排压力输出压力最大设计值的110%~170%范围内关闭压力不小于减压器输出压力最大设计值2.7警报器试验报警压力:(5.5±0.5)MPa声强≥90dB(A)2.8供气管长度测定主供气管(30±0.5)m或(60±1.0)m分供气管(10±0.2)m2.9低压转换及报警试验转换压力:(0.3±0.1)MPa声强≥90dB(A)2.10应急供气装置动态呼吸阻力测定呼气阻力25次/min、2.0L/次、≤1000Pa吸气阻力25次/min、2.0L/次、≤500Pa2.11应急供气装置减压器试验输出压力(0.4 ~0.9)MPa(设计值)2.12应急供气装置安全阀试验开启压力输出压力最大设计值的110%~170%范围内全排压力输出压力最大设计值的110%~170%范围内关闭压力不小于减压器输出压力最大设计值1.4检验方法1.4.1空气呼吸器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