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中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有感.doc
6页读《中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有感领略名师风采 感受教学艺术前一段时间我拜读了《中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一书,书中介绍了七位中学数学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经典课例以及他们先进的教学、育人理念等,有用学习方法开启学生智慧的任勇老师,融德育与数学文化于课堂的夏炎老师,为学生学习数学搭桥的童嘉森老师,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实的丁益祥老师,为学生搭建成功阶梯的赵公明老师,构建品做悟数学教学的刘爱学老师,坚定数学即高级游戏观点的吕维智老师.从书中领略了这些名师的教学风采,通过他们的经典课例及其分析,很好的诠释课堂教学艺术,他们的高瞻远瞩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更是让人受益匪浅.课堂教学是我们数学教育的主阵地,在以优质课堂教学常态化思想指导下,让数学教学更加高效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七位名师虽然都有不同的教育观,但都有共同点,那就是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己任,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以育人为准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基础上,努力打造一个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本质揭示和形成过程,注重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注重提升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以及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情绪.1 加强学习,更新理念,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所有数学名师、大师,除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之外,他们都具有与时俱进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具有系统坚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加上刻苦努力,然后创造性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探索,获得了非常好的成就.首先我们树立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的教学观,具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正如童嘉森老师所说的,课堂教学永远以学生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例如在任勇老师的一节教学课例《借题发挥不等式 证明的巧妙设计》中,能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数学思想方法、技能、技巧等,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任老师能将教学内容与发展思维能力统一起来,将知识的应用于发生过程统一起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使学生在自我构建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其次,我们要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走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做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老师.从七位名师的成长经历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是热爱数学、热爱教育、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教育家,他们能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更新理念,不断学习,最终促使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童嘉森老师总结得很好,一个青年教师要想迅速地成长起来,有三个先决条件:要积累;要有机遇;要善于总结经验.没有积累是不会成功的,这个积累,是为了抓住机遇和总结经验,因此,我们要能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成功的条件,应该要像夏炎老师说的,教师的工作应当始终处于研究状态;重视自身教育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要学会研究学生,通过多种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加强对学生的做人的教育,教学中能渗透思想,引导学生从更高的层次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 重视数学本质的教学正如刘爱学老师认为那样,数学是简洁的,数学是美丽的.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只注重形式,只看重表面的热闹,教的核心应该是知识的本质,因此不能为了引入而引入,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更新理念,核心是以人为本,以数学的本质为中心进行组织教学,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知识的发生.例如,丁益祥老师的《等比数列》课例中,能够通过有效的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这种不是单纯对知识的回顾,而是他通过对知识产生过程的反思,起到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与等比数列学习的类比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新课学习中,丁老师给出具体数列,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类比、综合,学生自行命名,进而得出等比数列的定义,这不仅很好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并强化了知识的产生过程,学生能够通过具体对象抽象出一般概念,把文字语言翻译成符号语言,并且让学生类比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自行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这里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也引起了生生之间的相互质疑,使学生获得了对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切身体验,又使学生的思维在不同意见的相互交锋中得到了发展提高.这节课的教学中,丁老师始终注意对知识的本质作深刻的揭示,没有华丽多余的情境,对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基本量思想的阐述和等差等比的特点对比,都体现了丁老师对知识有着深层次的思考,这是教师知识功底和教学艺术的体现.3 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夏炎老师说真正好的数学是在数学家的废纸篓里,而不是在书本上;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传播,从而让学生终生受益.我非常认同他的观点,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这也是我们中国数学与外国数学的最大区别,外国人不搞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本身具有思想性、整体性和系统性,若忽视思想方法的讲解、渗透和应用,数学教学的内容往往会显得孤立、单薄、离散.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将数学思想作为一主线,从而将各个知识及其具体的技巧方法串联一起,引导学生从更高层次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浓缩知识、掌握要领、领会方法、灵活应用这一目的.童嘉森老师的课例《两点间距离公式》中,作为平面解析几何的入门课,童老师能先布置学生看书,进行组织教学,让学生初步体会坐标法的思想,然后通过如何恰当建立坐标系的问题,学生进行讨论辨析,让学生体会如何最佳建立坐标系,使解决问题更简洁,这个环节的教学,童老师能不断引导、逐渐渗透坐标思想,让学生感受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把数与形有机统一起来,把几何问题和代数方程联系起来,渗透数形结合坐标法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方法蕴含在数学的基础知识之中,它与数学知识的形成同步发展,它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数学思维的内核,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催化剂,教师在讲解具体的数学内容及解题技巧时,切不可忽视它的依据和背景,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4 重视数学文化的渗透,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规定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突出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要求,这与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为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要努力发掘数学的文化教育功能,揭示学科的本质特点、规律及其他德育因素,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引导学生感知数学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让学生得到身心健康的发展.为此,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尽可能地创设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里的参与不仅仅是停留在回答老师的问题上,应该是要学生思维的参与,学生的积极构建知识.刘爱学老师说,学习数学不仅需要智商,同时还需要情商.是的,教学就应该要把枯燥的数学问题设计得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学生,引导学生欣赏数学之美,加强数学文化修养.刘爱学老师的课例《椭圆的标准方程》中,以神舟五号载入飞船发射成功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学生画椭圆动手做实验为学生归纳椭圆定义作准备,贴近生活,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通过作图过程归纳椭圆的定义,引导学生研究问题,大胆猜想,运用类比圆定义的方法,进行合情推理再严格证明,整节课的教学都能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获取椭圆本质这一概念.吕维智老师把数学当做游戏,在它的课堂中学习数学是享受、是乐趣,是美的熏陶.吕老师善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比如他开展不同课题的研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宽泛的学习空间,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通过自主思考、互相研论,体验学习的乐趣,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研究性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所以吕老师说,要把浓浓的生活气息和全新的数学理念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数学与学生的经验、现实生活与游戏仅仅联系在一起,才能体现数学的本质和活力.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够拓展我们的视野,通过读《中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近距离领略名师风采,感受名师的教学艺术,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以上是我读书后的一点心得和体会,更多的感悟无法言表,仅供交流,谢谢.注:《中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 主编:雷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易文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