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呼吸的实验设计理由.docx
2页1) B点时叶绿体中的ATP合成速率比C点时小• CD段时外界的限制因素可能是温度、CO浓度2等.D点时水稻的净光合速率是20|J mol・m 2•s-i (用CO吸收量表示).2(2 )某水稻新品种具有茎秆矮小、分蘖密集的特点,这种株型能增加密植程度,增大光合面积,从而提咼产量.(3 )很多植物如水稻,除了进行正常呼吸作用外,还具有在光下吸收0、产生CO的光 2 2呼吸现象(与前者利用的底物不同).请利用图2中恒温装置设计实验,比较在光照强度 为1000 J mol・m 2 •s-i时,水稻光呼吸消耗0量与光合作用产生0量的多少.2 2实验步骤:① 将生长状况良好且长势一致的水稻幼苗均分为2组,编号为A、B •② 将A组水稻幼苗置于装置中遮光20min后,标明液滴停留位置为P•③将B组水稻幼苗置于光照强度为1000 J mol・m 2・s-1装置中20min后,标明液滴停留位置为Q•④分析比较P与Q的位置关系结果分析:I •若Q在P的左侧,则光呼吸消耗0量高于光合作用产生0量;2 2II •若Q与P重合,则光呼吸消耗0量与光合作用生成0量相等2 2III.若Q在P的右侧,则光呼吸消耗0量低于光合作用生成0量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A点表示水稻幼苗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表示光 补偿点,D点对应的光照强度表示光饱和点.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 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解:(1)由于C点的光照强度比B点的强,所以光反应过程中ATP合成速率比B 点大.CD段表示光照强度增强,但光合速率几乎不再增大,此时外界的限制因素可能是 温度和CO浓度等•由于实验测得的CO吸收量就是水稻的净光合速率,所以D点时水稻2 2的净光合速率是20 |j mol・m 2•s-1.(2 )由于水稻新品种具有茎秆矮小、分蘖密集的特点,从而能增加密植程度,增大植 物的光合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3 )实验步骤:①将生长状况良好且长势一致的水稻幼苗均分为2组,编号为A、B •② 将A组水稻幼苗置于装置中遮光20min后,标明液滴停留位置为P•③将B组水稻幼苗 置于光照强度为1000 J mol・m 2 •s-i装置中20 min后,标明液滴停留位置为Q •④分析比 较P与Q的位置关系(A组水稻有一般的呼吸作用,B组水稻有一般的呼吸作用与光呼 吸和光合作用。
A作对照组可扣除一般的呼吸作用的影响,所以液滴的移动只与光呼吸 和光合作用有关)结果分析:I •若Q在P的左侧,则光呼吸消耗0量高于光合作用产生0量;II .若Q与P重合,2 2则光呼吸消耗0量与光合作用生成0量相等;III.若Q在P的右侧,则光呼吸消耗02 2 2 量低于光合作用生成0量.2故答案为:(1)小 温度、C0浓度 202(2 )光合面积(或光能利用率)(3 )实验步骤:③ 将B组水稻幼苗置于光照强度为1000 J mol・m 2 •s-1装置中20 min后④ 分析比较P与Q的位置关系结果分析:II •若Q与P重合,则光呼吸消耗0量与光合作用生成0量相等2 2III.若Q在P的右侧,则光呼吸消耗0量低于光合作用生成0量2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