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秋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含答案).doc
7页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秋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含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我国北方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达﹣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小明根据自己学习的知识认为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是0℃,,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得出结论 D.设计实验2.以下所给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约为4℃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C.正常成年人脉搏跳动约为1分钟72Hz D. 人感觉舒适而温暖的室内温度约25℃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隔着较远的距离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源振动频率太低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中,音调会发生改变,声速不变C.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汽车使用的倒车雷达是模仿蝙蝠的超声波回声定位的原理4. 下列现象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A. 120救护车发出急促刺耳的声音 B. 高强度爆炸声震碎了居民楼的所有窗玻璃C.老师讲课的声音 D. 声呐探测海底鱼群5.下列措施可以在传播途径减小噪声的是( )A.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B.为了推销产品,商场在门口安装高音喇叭C.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D.在教室周围植树造林6.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7. 已知氧气、氮气和氨气的沸点分别为:-183℃、-196℃和-33.5℃,将三种气体在常温下混合后逐渐降温至-200℃。
降温的过程中,它们液化的先后次序是( )A. 氨、氧、氮 B. 氮、氧、氨 C. 氮、氨、氧 D. 氨、氮、氧8. 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说明酒精蒸发时放热 B.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汽化现象,并伴随着吸热C.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温是因为酒精的凝固点低D.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9. 如图是一些小冰块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图像中获 得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A.冰块熔化过程温度先升高,再不变,最后再升高 B.冰熔化用了 11minC.冰熔化成水后,升温速度变慢 D.冰的熔点是-10℃10.空调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室内的“热”“搬运”到室外有关这种空调工作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态氟利昂在室内挂机的蒸发器中汽化放出热量B.气态氟利昂在室外主机的冷凝器中凝固放出热量C.空调的室内机安装在房间的上方冷却效果更好些D.夏天开空调时,常会在玻璃窗上出现水珠,则这水珠应出现在玻璃窗的内侧表面11. 庆祝新中国成立 73 周年,泰州市政府 10 月 1 日晚在天德湖畔燃放烟火,上演了一场声与光的盛宴,引来无数市民围观。
下列关于这场盛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远观的群众先看到光,再听到烟火的爆炸声B.声音不是振动形成的,是爆炸形成的C.远观的群众先听到声音,再看到烟火发出的光 D.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声音的传播不需要物质12.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气候经常发生变化,且循环往复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B.阳光普照,水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C.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液化形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D.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固形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到地面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13. 在学校鼓乐队训练时,要训练敲鼓的力度和敲鼓的速度在某次训练中,第一次以较小的力较慢的速度敲鼓;第二次以较大的力较快的速度敲同一鼓的同一位置这两次敲击中,声音的_____(填序号)相同(①响度,②音调,③音色)初学者可以选择哑鼓练习器,鼓槌敲击的是橡胶垫,这样可以在_______________ 减弱噪声声音从空气中传入水中时,声速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响度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14. 右图中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乐音的波形,图 是噪声的波形。
乙甲15.近期报道十几头大象集体从云南南部一路向北迁徙了几百公里一路上大象的很多活动似乎在“悄无声息”中进行,实际上它们可以用低于20Hz的 声波交流16. 物理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也可以用于解释很多现象1) 环保监测噪声污染是当今社会的四大污染之一,噪声监测是环保部门监测项目之一街头的噪声监测仪是用于监测噪声的 _______(填声音的特性),若一辆大货车驶向监测仪,其数值会_________ (变大/变小/不变)2) 医疗中冷冻除疣用棉签蘸液氮直接接触患处,液氮迅速__________ ,使患处皮肤组织的水迅速________成固态而祛除以上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3) 工业国防应用于潜水艇上的 ,可以形象的称之为潜水艇的眼睛核爆炸产生的 声波,可以传播很远的距离,可绕过障碍物,无孔不入17.电冰箱冷藏室的温度分布是________(均匀/不均匀)的,上层的温度最____(高/低)电冰箱内的制冷剂在冷冻室内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同时_________(吸热/放热)18.如图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则:(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2)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 ;(3)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同时通过推理可知: 不能传声。
19.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熔化吸热温度 的特点20.9月12日下午,某社区开展“魔法干冰秀感受科学魅力”的公益课堂活动如图所示,在装有热水的玻璃瓶里放置小块干冰,干冰遇热后迅速升起一片片“云雾”,这是由于干冰升华需要 _____(吸热/放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现象21.寒冷的冬天,早晨起来会看到窗子上有千姿百态的霜花,它是_____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霜花在窗的______(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22.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碘的熔点为 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一过程需要___________热。
三、解答题 (23题1分,24—29题,每空1分,共45分)23.(1分) 室内温度为20℃,此时将温度计放在电风扇前吹,请画出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大致图象.24.(3分)(1) 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述实验此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将该装置搬到月球表面进行同样的实验,乒乓球______(能/不能)被弹开2) 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使其发声将钢尺伸出桌面足够长度时,拨动钢尺听不见声音,原因是__________25.(5分)今年8月,泰州市气温连续10天达到39℃左右,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泰州人着实体验了一下什么叫“酷暑难耐”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凉爽?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档),请你加入进来一起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1) 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观察蒸发情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________的关系;(2) 该实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疏松木板上,这是为了________(3) 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档)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是 (正确/错误)的,原因是 ;(4)小林同学上公共厕所洗完手后,用烘干机(手一放进去就自动吹暖风的机器)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
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进烘干机内,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感觉吹的却是凉风,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26.(13分)小李同学为进一步探究液体沸腾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烧杯与试管内分别装入适量的水,甲、乙温度计分别测量烧杯和试管中水的温度1)安装该实验装置的顺序是 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2)点燃酒精灯时,打开灯帽,可闻到淡淡的酒精味,说明液态酒精发生 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3)本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和 4)当甲温度计的示数达到99℃时,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说明当时大气压可能 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继续加热,甲温度计的示数将 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当乙温度计示数达到99℃后,示数保持不变,但试管中的水始终没有沸腾,其原因是 ______6)当小李同学在烧杯的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后,发现试管中的水能够沸腾,说明加入食盐后水的沸点 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7)小明在实验室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① 实验装置如右图甲所示,该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仔细观察图中乙丙两图,图 所示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因为沸腾前上部的水温度比较________,气泡上升的过程中 发生________现象③ 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27.(12分)小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 除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 是 .(2) 该实验器材装配的合理顺序是(填序号)____(①烧杯;②酒精灯;③温度计;④铁圈及石棉网)3) 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 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快/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4) 实验中要不停地用搅拌器搅拌,其目的是 .。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