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东坡与人参文化四探_孙文采.pdf

6页
  • 卖家[上传人]:mg****85
  • 文档编号:45456096
  • 上传时间:2018-06-1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45.6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苏东坡与人参文 化四探孙文采孙静巧(通化师范学院·通化市·1 34 0 02)苏东坡服食人参、栽培人参,都写入他的诗中,还有一首《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写他得灵草人参登霞的诗是鲜为人知的诗日:只知楚越为天 涯,不知肝 胆非一家此身为线 自萦绕,左 回右转随操车误抛山林入朝市,平地咫尺千褒邪.欲从稚川隐罗浮,先与灵运开永嘉首参虞舜款韶石,次渴六祖登南华仙山一 见五色羽,雪树两摘南枝花赤鱼白蟹著屡下,黄柑绿桔篷常加糖霜不待蜀客寄,荔支莫信闽人夸倾白蜜收旅,卿黄土栽三丫正辅分人参一苗归种韶阳来诗本用石f字,惠州无书不见此字所出,故且从木奉和)朱明洞里得灵草,翩然放杖凌苍霞岂无轩车驾熟鹿,亦有鼓吹号寒蛙仙人劝酒不用勺,石 上自有蹲垂洼径从此路朝玉闭,千里莫遣毫厘差故人日夜望我归,相迎欲到长风沙岂知乘搓天女侧,独倚云机看织纱世间谁似老兄弟,笃爱不复相疵瑕相携行到水穷处,庶 几一见留子磋千年构祀常夜吠,无数草棘工藏遮但令凡心 一洗灌,神人仙药不我遐山中归来万念灭,岂复回顾双云鸦 ( (苏东坡全集》后集卷五51 3页)这首人参诗又是游仙诗游仙诗产生寻求虽然一再受骗上当,但他求仙之心,于汉代众所周知,秦始皇为求长生、永享始终不减。

      许多人试以神仙方术来迎合皇富贵荣华,曾派徐福等人到海上寻求仙山、帝求长生之意,于是游仙诗便应运而生一仙药,汉武帝步其后尘,又展开更大规模的言以蔽 之,游仙诗是汉武帝开展大规模的·3 6,人参研究199 5年第3期求仙活动反映的产物游仙诗在4 0来首汉乐府民歌中占六七首后来,游仙诗又成为道教文学的一个品类,对后代诗歌 创作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苏东坡 这首游仙诗并非他的名篇,在一些诗选中都找不到它的位置.即是一些研究文章也很少有人提及我们从这首诗里不仅窥探出苏轼贬滴南荒的真实心境,也是他一生的总结,因为诗中“沉淀出所有的昨日”我们觉得用全息科学来解释,似乎更为确切全息”的含义就是部分包含整体的信息.“全息”一词,最早是在1948年,由物理学家嘎博在发现波前再现以两步无 透镜成像过程中提 出的,英文为H o logrophy,实为全息照相术这种全息照片如果碎裂为小块,每一小块再现时仍能给出整个物本的像,而这个像是整体的缩影,贮存着整体的信息(台震林主编《宇宙全息统一论与现代科学》9页)苏轼思想很复杂,他信佛好道罗浮山地面比较大,山上既有佛寺又有道观,他既拜佛寺又渴道观欲从稚川隐罗俘,先与灵运 开永嘉。

      首参虞舜款韶石,次褐六祖登南华稚川即葛洪,东晋道士,道 教理论家、炼丹家六祖,是佛教禅宗慧能谢灵运,南朝宋诗人,少年时代曾信奉道教,很快又转而奉佛在这四句诗中,苏轼虽有“厚德载物”兼容并包的精神,但在该诗的“态倾”句后到结尾,却反映出苏轼道教化仙思想化仙的方术汀感召派、服食派、行气派、导引派比感召派高一等的是服食派:人参研究19 95年第3期凡是药物,本来具有或被想象具有清洁作用尤其是植物(如菊、术等)的臭味,矿物(如玉、黄金、丹砂等)的色泽都极连 想到清洁,而被赋 予以消毒除秽诸功能少 见而难得与形 状诡异的自然物品,(如芝菌、石 乳等)都具有神秘性,也往往被认为有同样效验由于早就假定了浊与重为同一物质的两种德性,因之除秽便等于轻身,所以这些东西都成为仙药了加之这些东西多生于深山之中,而深山据说为神灵之所在,这些说不定就是神的食品,人 吃了,自然也能乘空而游见《闻一多全集》164页)在很长时间内,道教服食派用矿物黄金、丹砂等达到升仙之 目的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一书日:“升仙之要在神丹也.神光五色即化为还丹,取而服之一刀圭即白日升天 “若求升天皆先断谷 一年,乃服之也若服半两(金液)则长生不死,万害百毒不能伤之,可以畜妻子居官秩,任意所欲无所梦也。

      若复欲升天者乃可斋戒更服,一 两便飞仙矣闻之先师云,仙人或升天或住地,要与俱长生,住留各从其所好耳又服还丹 金液之法,若日欲 留在世间者但服半剂而录其半若后求升天,便尽服之苏轼对葛洪的道学是了解的,但他对道术是取谨慎态度的他给王定国书简日:“近有人惠丹少许,光彩甚奇,固不敢服⋯⋯大抵道士非金J一 少下能羽化,而丹材多出南荒,故葛稚川乞峋峻令,竟化于广州,不可不留意也 ( (苏轼文集》151 8页)苏轼对丹砂留音是对的,对金丹(即金液)却只字未提,其实少应该留意《名医别录》 日:黄金有“镇粉洲’退骨髓,通利五脏,.3 7除邪毒气,服 之神仙”之功效据现代医理论述,黄金入口在通 过消化道全过 程中,其电离子能够调理病态部位的电气现象,从而起到平衡作用其实,黄金是一种元素,人体中亦有,只是其量极微老凤:《金箔入宴何滋味》载《健康报》)但是,若想服 还 丹金液而达 到长生 不死,升仙的目的,是不可能的古今中外著述较多清代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所 载,唐代皇帝因服丹药中毒而死的很多日本洼德宗《道教史》云:因服用道 士烧炼的金丹而早死的皇帝有太宗、高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等想必在一般百姓中也有许多牺牲者。

      现代作家周作人《求仙》云:“做得皇帝想成仙,秦始皇汉武帝最有 名,到 了唐朝,的确有个把皇帝服 了金丹把命送了的,据说那做《原道》的韩文公也是如此虽然上述说法不尽相同,但其意旨不言自明鉴于诸种情况,道教高功又另寻他途,也找到了可以延年益寿的植物 药—人参,并以“皱面还丹”为道号从唐朝开始,人参做为贡 品向皇帝进献才有了历史记载为了博得统治者 的欢心和 民众 的信仰,道教高功们避 而不谈服金丹“一刀圭即白日升夭”( ( (抱朴子·内篇》 )的仙话,又挖空 心思编织出“千岁人参,食之者白日升天,身为上仙”( ( {神仙感遇传} } )的故事,让那些智商极低的“善男信女”们继续上当受骗具有 灵气仙才的苏轼对丹砂持怀疑 态度是正 确的,在《次韵正辅同游 白水山》一首诗中所表现的道教化仙飞升思想是可以·3 8事虽寄一j二游仙,情则等于感遇厉鹊《自序》)在“呻黄土栽 三‘l‘”后有夹注日:“正辅分人参一苗归韶川‘,,三 丫,指谓人参紧接此句便是“朱明洞里得灵草,翩然放杖凌苍霞”这里的“灵草”承上句“三‘r”,是指同一物人参对此二句诗,有的人单从文学角度讲,这是从现实世界飞到幻想世界,是浪漫主义 创作方法。

      又说苏轼联想丰富,想象独特,随机生发,表达自由,翻空出奇,刹那间的妙想,以天生健笔,借此抒发心中的块垒,豪迈奔放的感情,铺张扬厉的描述事物,“用笔丰映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以上评析,不无道理,但不确切我们还是以孟子“知人论世”之说,以道教化仙飞升思想评析为好苏轼虽未脱俗出家,但他毕竟‘, /又岁入小学以道士张易简为师”,可谓“韶此好道”,道教思想从幼小心灵已经侵入,必然根深蒂固.他滴居南荒,心情郁闷,试图高蹈远行,避世漫游,超凡入圣意其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驭风骑气,以与造物者游《答黄鲁直书) ) )苏轼之形骸未曾化仙,但在这首诗里却铺张扬厉地描述一次化仙飞升之举这棵灵草人参,是在道 教圣 地罗浮山冲虚 观后朱明洞里得到的这棵灵草实在太灵苏轼尚未服之,便“翩然放杖凌苍霞”这棵灵草,是千岁还是百年,多大多重,只字未提,索性一步到位,飞升到“苍霞”之中,比上述道教仙话更浪漫更超越其笔之趋 旷,等于 天马脱羁,飞仙游 戏,穷极变幻,而适 如意中所欲出 ’(《说诗淞》 )“凌苍霞”之意即道教的“升霞”或“登人参研究1995年第3期霞”.作诗为文,语言讲究变化,尤其作诗变化更大所谓霞,即赤云之似火者。

      登霞的本意是火化时灵魂乘火上升于天登霞”一 词由西方 传到中国后,有两种用法:一是帝王死谓之登霞;二是仙人 飞升谓之登霞仙人 飞升所游的地方是苍天,云游必须有舆驾而苏轼云游,却无此物岂无轩车驾熟鹿,亦有鼓 吹号寒蛙”古书云仙人乘鹿车云游四方,“仙子去无踪,故山遗白鹿仙人已去鹿无家,孤栖怅望层城霞苏轼诗中“无轩车”可驾,只有寒蛙鼓吹,实在是太凄惨寒枪了与其说苏轼心胸旷达,无宁说一种无可奈何自我解嘲的意思这种场面,既不热烈又不隆重,真可谓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我国古代崇尚佛老,统治者热心于秦始皇留下的迫求长生不老之术,尤其是道教兴起之后,蹂合了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创造了一个魅人的神仙世界人们为了能“超脱生死”,便避谷修养,练道长生,希望死 后升入仙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饮则玉酸金浆,食则翠芝 玉英,居则瑶堂瑰宝,行则逍遣太清⋯⋯或可以翼亮五帝,或可以盗御百灵,位可以不求自致,膳可以 咀菇哺,势 可以总摄哈,威可叱咤梁成《抱朴子·内篇》葛稚川描绘的神仙世界何等理 想啊!在那里 衣食住行,权势地位,无 不高贵富丽适宜对此,“欲从稚川隐罗浮”的苏轼是了如指掌的他还 写过: “东坡之师抱朴老,真拿早已交前生。

      ( (游罗浮 山一首示儿子过》 )苏轼登霞,可谓一帆风顺,直奔玉网,人参研究1 9 9 5年第3期半点冤枉 路也没走,“径从此 路朝玉阅,千里莫遣毫厘差”玉l纲”指谓仙 人所居 之宫阉,这是苏轼登霞的崇高目的,逃离红尘 世界的理想去处,试图在玉胭里作一个“快乐的神仙”玉胭本有具体名称,而在苏轼诗中比较模糊,足见仙境的渺茫在原始人生观中,酒食、音乐、女色,是人生的三种最高享乐,三种均得乃是“快乐的神仙”由于玉阅模糊,预示三者亦渺茫在三种最高享乐中之酒食,神仙本无太多的需要,只要少许琼浆玉液或露珠霞片即可,“饮月露以洗心,餐朝霞而眩颜《和归去来兮辞》)而其余两种则似乎是“快乐的神仙”们,那无穷而闲散的岁月中的课业然而,苏轼登霞后,大失所望,玉阿的酒食极不丰盛仙人劝酒不用勺,石上自有搏垂洼”这两句诗解作苏轼的旷达或浪漫主义,笔者以为是不妥的以孟子“知人论世”说论之,从他身处逆境考虑,似有寒微、寒酸、寒苦之况味当时他滴居南荒,虽然不能象先前在京师做大官那样过着华堂玉食的生活,但他毕竟终日可把酒五银盏,五夭十天还可以吃到一餐黄鸡粥、花猪肉,平日里“赤鱼白蟹著屡 下,黄柑绿桔篷常加,糖霜不等蜀客寄”,和常人相比,生活高得 不知多少倍了。

      俗话说:喝点美酒,听 听音乐,才是神仙过的日子苏轼登霞而去的仙界,根本没有音乐,亦无“鼓吹号寒蛙”,更无“幽邃旷远之地,以遂其乐”,这又使他大失所望苏轼是很懂音乐的想当年他写过许多诗词让歌妓们演唱过他的《琴诗》写得特好,·3 9·常常为人 方道:“若言琴 上有琴 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 君指上听?”他询居南荒,生活单调,“无丝竹之乱耳”,过着无 声无色、孤寂苦闷的生活《次韵子由弹琴》一诗,表达了他的心境:“琴上遗声久不闻,琴中古意本长存若心欲记常旧,信指如归 自看痕应有仙人依树听,空叫瘦鹤舞凤赛谁知千里溪堂夜,时引惊猿撼竹声苏轼登霞到玉哪见到的女色,也使他大失所望他如此描绘道:“岂知乘搓夭女侧,独倚云机看织纱看来夭女对他太冷淡,还不如李商隐的《海客》诗:“海客乘搓上紫气,星娥罢织一相闻”苏轼所见到的玉 网天女,并非花容月貌,倾国倾城美人,整天过 着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裕 闲适的日子出他意料之外,天女过的是终日织纱的劳动生活天女专心致志地织纱,根本没发现大诗人苏轼的到来,既没有为他丢下云机,“罢织一相闻”,也没有笑吟吟地陪他饮酒,更没有为他舒开广袖,翩翩起舞两个时空相比较,还是人世间美好。

      尽管当时他滴居南荒,不像在京师做高官那样荣华富贵,但是家 中仍有他最爱的侍妾王朝云朝夕相伴( ( (朝云诗并引》:“予家有数妾,四五年相继辞去,独朝云者随予南迁),依旧可以享受到家庭的温馨和幸福.苏轼试 想 逃离凡 界 到仙界去,又发现仙界 没有 人间美好正如他在《仙不可力求》一文 所言:“神仙要有定分,不可力求退之有言:我宁洁曲自世问,安能从汝巢神仙他在《神释》诗中也有此意:“莫从老君言,亦莫用佛语汕山与佛同,终恐 无 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