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3.doc
6页111习题精选 一、基础知识题 1.给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邹忌( ) 形貌昳丽( ) 朝服衣冠( ) 孰视之( ) 窥镜自视( ) 谤讥于市朝( ) 期年之后( ) 皆朝于齐( ) 2.对句中“于”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 ③以其无礼于晋 ④皆以美于徐公 ⑤且贰于楚也 ⑥能诱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⑦燕、赵、魏闻之,皆朝于齐 ⑧此所谓战胜于朝庭 A.①③⑤/⑥⑦⑧/②/④ B.①③⑤⑦/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②⑥⑧/④/⑦ D.①③⑤⑦/②⑥⑧/④ 3.“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并列 B表修饰 C表承接 D表转折 E表因果 F表假设,请对以下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 )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 ③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④暮寝而思之( ) ⑤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⑥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 ⑦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 ⑧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 ) 4.“者”可结合文意灵活地翻译,写出下面句子中“者”的意思或用法来: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③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④虽欲言,无可进者( ) ⑤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⑥陈涉者,阳城人也( ) ⑦今者项庄舞剑( )⑧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 ) 5.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①例: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 C.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D.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②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A.公私之积尤可哀痛 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山 D.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 ③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A.孔子过泰山侧 B.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C.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例:令初下,门庭若市( ) A.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B.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C.曾不若孀妻弱子 D.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6.下面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例:忌不自信( ) ①城中皆不之觉 ②秦城恐不可得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④莫用众人之议也 ⑤时人莫之许也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7.下面对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齐/地方/千里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徐公/何能及/君也 D.此/所谓/战胜于朝庭 8.下列句子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 )此同时 ①虽欲言,无可进者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庭 A.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 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庭上就战胜了对方 B.虽然有人想进言,也不敢去说 这就是所说的实战胜过在朝庭上争论 C.虽然有人想进言,也不敢去说 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庭上就战胜了对方 D.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 这就是所说的实战胜过在朝庭上争论 二、课内语段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巨,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__________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以”和文中“皆以美于徐公”的“以”意思相同的是:( ) A.以勇气闻于诸侯 B.秦以城求壁而赵不许,曲在赵 C.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 D.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2.解释文中两个“于”的含义: ①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 ②皆以美于徐公( ) 3.以下三句是从原文横线处选出来的,它们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 ①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③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4.“王之蔽甚矣”的正确意思是( ) A.大王的毛病实在太多了 B.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 C.大王的私心太重了 D.大王您隐蔽得太深了 三、课外语段阅读测试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①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帝,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菓,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
\'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同\'悟\')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xiá,兽槛,兽笼),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②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注:①狙公:狙jū,猕猴;狙公,养猴的人 ②无道揆:这里是不讲道术,不讲法度 (1)下面四句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取其积 B、其如狙公乎 C、惟其昏而未觉也 D、其术穷矣 (2)对下面划线的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 ②或不给 ③一旦有开之 A、①部分分派 ②或许 ③启发 B、①整体里的一些个体 ②或许 ③分开 C、①整体里的局部 ②有的 ③开除 D、①部署分派 ②有的 ③启发 (3)\'赋什一以自奉\'的意思是( ) A、(猴)把(养猴人)交来的赋税的一部分留给自己享用 B、(养猴人)把(猴)交来的各种果实的十分之一供养自己 C、(养猴人)拿(猴)采来的各种果实的十分之一供养自己。
D、(猴)把(养猴人)交来的各种果实都留给自己享用 (4)\'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的意思是( ) A、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借给他并被他役使呢 B、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借给他还替他做事呢? C、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借用他的名义还替他做事呢? D、既然这样,那么我们难道借用他的名义还受他役使吗? (5)\'其如狙公乎?\':的意思是( ) A、他们像养猴人啊! B、他们不像养猴人吗? C、难道像养猴人吗? D、难道不像养猴人吗? (6)使狙\'敢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的原因是( ) ①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 ②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 ③赋什一以自奉 ④或不给,则加鞭棰焉 ⑤群狙皆畏之,弗敢违也 ⑥小狙谓众狙之言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③④⑥ (7)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 2.C 3.①A ②C ③B ④B ⑤E ⑥C ⑦F ⑧D 4.①的人 ②的原因 ③人的 ④的话、的事情 ⑤的原因 ⑥在判断句中表示停顿 ⑦在时间词后表示停顿 ⑧的禾苗 5.①A ②C ③D ④D 6.D,例句为“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
7.D 8.A 二、1.C 2.①介词,向 ②介词,比 3.D 4.B 三、(1)B (2)D (3)B (4)C (5)D (6)含有劝告统治者\'使民\'要\'有道\'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