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doc
7页大学生电脑主页 - – 大学生喜欢的都在这里 《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 【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课程名称:古典文献学 英文名称:Studies of Chinese Ancient Documents课程代码:01240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学时数:3学分,51学时(理论讲授51学时) 适用专业:编辑出版学制订人:姚倩 制订日期: 2007年2月27日审核人:周霞 审核日期:2007年3月15日审订人:莫其逊 审订日期:2007年3月20日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编辑出版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也是本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之一。
古典文献学包括了中国古代文献整理、编辑、出版、利用、研究的各方面基本功,亦是掌握现代编辑学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知识,通过开设中国古典文献学,有得利于学生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并对学生今后从事中国文化的传播、文献的编辑出版、古籍的整理利用,或者产生深入研究的兴趣、读研考博,必然产生深刻的影响二)课程目的重点讲授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中国古籍的编纂体例、目录、分类、版本、校勘、注释、辑佚、辨伪等,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古籍的整理、编撰、研究常识,掌握中国古代文献的发展源流与整理方法,同时,对中国历史上的不同类型文献及代表性作品获得初步了解与印象,提高对古典文献的查找、阅读、整理、开发与利用的兴趣,奠定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必备的文化素养与业务素质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第1章 绪论——文献、文献学、古典文献学(理论讲授3学时)讲授内容:一、文献(一)古代关于“文献”的记载:(二)“文献”古义与今义的区别:(三)不同学科对“文献”的理解(四)文献学中的“文献”定义(五)文献的功能(六)文献工作二、文献学(一)文献学的形成(二)文献学的研究范围(三)文献学的构成三、古典文献学(一)古典文献范围(二)古典文献内容(三)古典文献学内容与方法(四)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意义重点:重点掌握什么是文献?文献的古义与今义?什么是文献学?什么是古典文献学?为什么要学习古典文献学。
难点:古典文献学的研究范围与时代划分第2章 古代文献的源流与聚散(理论讲授9学时)讲授内容: 一、古代文献的源流(一)从口耳相传到文字记录(二)从甲骨卜辞到史料档案(三)西周至秦汉时期文献的出现(四)秦汉以后文献的发展(五)古代文献的编著方式:述、著、编、译、注释二、古代文献的聚散(一)古代文献的散失(二)古代文献的收集与整理(三)古代文献的辑佚及方法重点:重点了解我国古代文献起源于何时?怎样形成?怎样发展?我国古代文献经历过哪些重大的散失?我国古代文献亡佚的原因?怎样进行文献辑佚?难点:文献的辑佚方法第3章 古代文献的体裁与类型(理论讲授12学时)讲授内容:一、专著(一)定义与特征(二)著述内容与种类二、文书档案(一)定义(二)种类(三)重要文书档案:(殷商、西周)甲骨卜辞、(春秋)候马盟书、(战国)楚国竹书、(秦)云梦秦律竹简、(东晋至元)吐鲁番文书、(唐宋)敦煌文书、(明)徽州文书、明清档案等三、总集、别集(一)总集1.含义2.功用3.种类4.举要:如《昭明文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唐诗》《全唐文》等二)别集1.含义2.功能3.产生与发展4.种类5.别集举要四、类书、政书(一)类书1.含义2.特点3.种类4.功用5.类书举要:如唐欧阳询等《艺文类聚》、宋《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明《永乐大典》(残卷)、清《佩文韵府》《古今图书集成》等。
二)政书1.含义: 2.类型3.政书举要:如通代性政书——十通即通典、续通典、清通典、通志、续通志、清通志、文献通考、续文献通考、清文献通考、清续文献通考;会要有《唐会要》《五代会要》《西汉会要》《东汉会要》《三国会要》《晋会要》《宋会要》《明会要》等;会典有《元典章》《明会典》《清会典》等五、丛书(一)含义(二)功用(三)源流与发展(四)种类(五)丛书举要:如《四库全书》、《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二十四史》等六、笔记(一)含义(二)源流(三)种类(四)举要:如《西京杂记》、《搜神记》、《世说新语》、《梦溪笔谈》、《阅微草堂笔记》七、地方志(一)含义(二)起源与发展(三)种类(四)举要:如《大清一统志》、明《广西通志》、清《广西通志》八、家谱(一)含义(二)起源(三)功用(四)内容(五)收藏(六)价值九、表谱(一)含义(二)种类:(三)功用:十、图录(一)含义(二)种类(三)图录举要: 重点:了解不同类型体裁的文献的形成、发展、与文献体裁形成的有关要素掌握专著、档案、总集、别集、类书、政书、丛书、笔记、地方志、家谱、表谱、图录等不同文献类型的定义、功能、种类及编排体例与使用方法并对历史上重要文献的作者、年代、内容特色、体例结构、功能、存佚等情况有所了解。
难点:古代工具书的编排体例与查检方法第4章 古代文献的目录与分类(理论讲授9学时)讲授内容:一、古代文献的结构特征(一)古书的书名(二)古书的作者(三)古书的篇题与序传(四)古书的附益(五)古书的篇与卷二、目录的概念与种类(一)目录的概念及特征(二)目录活动的内容及功用(三)目录的起源与发展(四)目录的种类三、目录编制方法(一)文献著录及提要撰写(二)目录提要编撰体例(三)目录编排组织方法五、图书分类方法(一)图书分类的含义与功用(二)古代图书分类法介绍1.(汉)刘歆《七略》始创六分法2.(西晋)荀勖《晋中新簿》创立四分法3.(南齐)王俭《七志》九类法4.(梁)阮孝绪《七录》七类法5.(唐)《隋书·经籍志》奠定经史子集四部法 6.(清)《四库全书总目》四部法(三)现代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重点:重点掌握我国古书的体例结构了解古书命名、作者署名的特点掌握文献目录的概念、称谓与种类掌握编制目录与撰写目录提要的方法同时,初步了解我国古代图书分类法的体系、演变、及现代图书分类方法难点:目录的编制与提要的撰写方法,古代图书的分类体系第5章 古代文献的版本与校勘(理论讲授12学时)讲授内容:一、古代文献的版本(一)古籍的装帧与形态(二)版本定义及版本学功用(三)古籍的版本类型二、古代文献的校勘(一)校勘的功用(二)校勘的对象:古书传抄、刻印、流布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三)校勘的方法重点:重点掌握什么是版本?什么是版本学?版本学具备哪些功用?中国古籍有哪些版本类型?怎样识别与鉴定版本?什么是校勘?古书为什么需要校勘?怎样进行古书校勘等内容难点:怎样识别古书版本怎样进行古籍校勘第6章 古代文献的辨伪与注释(理论讲授6学时)讲授内容:一、辨伪(一)伪书现象、手段、原因(二)辨伪起源、意义、方法二、注释(一)注释的起源发展(二)注释的称谓与类型:(三)古籍注释的方法重点:重点掌握古书作伪的现象、手段、原因?辨伪的含义与方法?古籍注释的起源与发展?古籍注释的种类与方法难点:古籍辨伪与注释的方法三、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一)课堂讲授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课件展示、教师课堂提问、基础概念、术语、常识、观点、理论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献的发展源流与基本文献知识,引导学生对古典文献的类型、版本、真伪、校勘、目录、分类等方面的编辑整理知识产生自我学习与研究的兴趣2.教学手段重点采用多媒体,一是教学大纲展示,二是配合教学,对古籍的版式、结构、版本精品、人物图像、重要古文原句进行展示二)作业、答疑和质疑1.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本校图书馆查找了解现存的广西古籍及家乡的方志情况,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有关古籍的版本、目录、分类方面的整理与提要的撰写。
2.答疑与质疑:每堂课预留10分钟进行答疑,每月至少安排一次讨论与交流三)考核方式建议采用闭卷考试与平时作业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四、教学参考书(一)建议教材牟玉庭.中国古典文献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二)教学参考书目1.吴枫.中国古典文献学.齐鲁书社,20052.张三夕.中国古典文献学.华中师大出版社,20033.刘青松.中国古典文献学概要.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 【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大学生电脑主页 —— —— 大学生的百事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