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物理学史 热学.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53233886
  • 上传时间:2023-03-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6.03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热学的发展史詹姆斯■焦耳热功当量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如能量不会损失,牛顿摆可永远摆动热学起源于人们对热现象的概念和本性的研究,热和温度的概念是在伽利略发明了 温度计之后逐渐理清的而人们最初对热的本性的认知可以用所谓“热质说”来概括 时,即热是一种会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的物质,同时根据实验结果,热这种物 质没有质量,它被称作“卡路里”热质说能解释很多热现象,但到了十八世纪末, 英国的伦福德伯爵在慕尼黑兵工厂领导钻制大炮的工作时,发现“铜炮在钻了很短一 段时间后就会发生大量的热;而被钻头从炮上钻出来的铜屑更热(像我用实验所证 实的,发现它们比沸水还要热)伦福德认为“在这些实验中由摩擦所生的热的来 源似乎是无穷无尽的”,因此他认为热“绝不能是具体的物质”昭在当时力学的发展已经使人们对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有了初步的理解,特别是笛卡尔 的运动不灭理论和莱布尼兹的“活力守恒原理”,他认为m广这个代表“活力”的量在运动中是守恒的德国医生、物理学家尤利奥斯•迈耶在工作中受到启发,在1841 年发表了他关于热是机械能的一种形式的猜测,他还进一步将这个理论推广到不同 形式能量之间的转化中,归纳出能量的守恒性他的陈述能量既不能被产生也不能 被消灭”在今天被看作是热力学第一定律最早的表述形式之一。

      而与此同时,英国实 验物理学家、酿酒师詹姆斯•焦耳则从实验上验证了热是能量的一种形式的猜想,并 在1843年给出了热功当量的实验测得值昭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同样 从“活力守恒原理”出发,进而将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推广到机械运动以外的各种过程 中,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在1847年的论文《力的守恒》中跆在这些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于1850年给出了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形式咛,其后这一定律在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勋爵等人的修 订下成为物理学中的一条基本定律㈣鲁道夫■克劳修斯热机效率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建立起源于人们试图提升热机效率的探索法国物理学家、工程 学家萨迪•卡诺研究了一个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的理想可逆热力学 循环(卡诺循环),并得出结论:“热机的效率只与两个热源的温差有关,而与热机 的工质无关任何热机的效率都不能高于可逆热机的效率卡诺的结论被看作是热 力学第二定律的前身,这一成果后来被开尔文采用,利用卡诺热机只与温差有关而 与工质无关的特性建立了绝对温标[20]克劳修斯在研究卡诺循环中发现,在循环中有一部分热量能转化成机械能,而大部 分热量则是从高温热源传递到低温热源,这两部分热量和产生的功有着确定的关系 的。

      他在1850年发表了《论热的移动力及可能由此得出的热定律》,重新阐述了 卡诺定理,并在1854年的另一篇论文中进一步表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66二、一,,,人—性,上人上—性, 一、, 99热永远不能从冷的物体传向热的物体,如果没有与之联系的、同时发生 的其它的变化的话—鲁道夫•克劳修斯,《热的机械论中第二个基本理论的另一形式》在此时克劳修斯还引入了熵的概念,在他的论文《热的动力理论的基本方程的几种 方便形式》中指出,对可逆过程熵增只能为零,对不可逆过程熵增总是正值他后来用熵的概念对热力学第二定律重新做了表述,其数学表达式为./ }一但直5Q到1865年,克劳修斯才真正将了这个量称作熵按克劳修斯的说法,科学上如此重要的一个量应取自古希腊语,因此他选择了nTponn,意为“转变”来为之命名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分子运动论最早尝试建立分子运动论的人是瑞士数学家欧拉,他于1729年曾假设空气由大量 旋转的球形分子构成,并且在任意温度下分子速率都相同从这个假设出发他推导 出气体压强和密度成正比,也就相当于在理论上证明了波义耳定律而荷兰-瑞士物 理学家丹尼尔•伯努利在1738年出版的《水力学》一书中,认为气体中存在大量沿 不同方向运动的分子,这些分子对容器表面的冲击效应构成了宏观上的气体压强, 他同样从分子运动得到了更具普遍意义的压强公式。

      然而这些观点在当时并未被接 受,原因之一是在当时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还没有广为人知这种情况一直持续 到1856年,德国化学家克里尼希创建了一个简单的气体分子平动模型,由此可以 导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857年,克劳修斯在独立于克里尼希理论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语言建立了一个相似 但更为复杂的分子运动理论,这里不但考虑了气体分子的平动,同时还考虑了转动 和振动在这一理论中克劳修斯引入了研究分子运动论的统计思想,建立了气体分 子的平均自由程这一概念不过,克劳修斯的理论只是使用了分子的平均速率,没 有考虑到实际气体分子的速率实则呈现出一个分布函数1859年,英国物理学家詹 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在阅读了克劳修斯的论文后,在论文《气体动力理论的说明》 一文中建立了气体分子速率的麦克斯韦分布,这一分布函数描述了在特定速率范围 内分子数量所占比例臼这一定律是物理学中第一个基于统计规律的物理定律路德维希■玻尔兹曼统计力学的建立在麦克斯韦发表分子速率分布理论之后,奥地利物理学家路德维希•玻尔兹曼受其启 发开始了对分子运动论的研究阕他指出分子运动理论必须依靠统计手段来建立, 并通过修订麦克斯韦分布于1871年得到了气体分子在势场中的速率分布函数,这 被称作玻尔兹曼分布或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是经典统计力学中最基本的分布函 数。

      1872年,玻尔兹曼在论文《气体分子热平衡的进一步研究》中证明,非麦克斯 韦分布的气体分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趋向麦克斯韦分布,这也就是所谓H定理, 是熵增原理在非平衡态下的推广H定理指出了过程的方向性,从而引出了所谓“可 逆性佯谬”的争议:微观上分子的碰撞是可逆的,为何宏观上的整体效果却是不可逆 的?玻尔兹曼针对这个问题研究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诠释:他指出如果能把所 有分子的微观运动同时反向,则确实可以回到初始状态;然而在实际中这种可能性 几乎为零,绝大多数状态都是平衡态,因此在宏观统计规律上表现为熵总是增加的 也就是说,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一条几率的定律,它的结论不能由一条动力学方程来 检验玻尔兹曼证明了熵和系统的热力学概率的自然对数成正比,这成为了玻尔兹 曼熵的定义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统计诠释下可表述为:“孤立系统的熵对应着系统分 子的热力学概率,并总是趋向最大值倒在麦克斯韦和玻尔兹曼引入统计诠释之前,热力学始终是基于一组唯象学定律基础 之上的美国物理学家约西亚•吉布斯在麦克斯韦和玻尔兹曼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统 计力学,从而能够用力学定律和统计方法来从本质上精确描述热力学定律剖吉布 斯的统计力学引入了系综的概念,并以刘维尔定理作为统计力学的基本方程,求解 热力学宏观量实则就是求解系综在相空间中的几率分布(配分函数)。

      统计力学通 过统计诠释建立了热力学定律与分子运动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至此成为物理学中又 一个完备的理论体系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