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阜阳市界首民办初级幸福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
8页安徽省阜阳市界首民办初级幸福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召开的国际会议中,对世界格局影响最大的是 (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参考答案:C2. 斯宾诺莎天赋人权政治学说的基础是 A.自然权利说 B.政治自由论 C.社会契约论 D.主权在民论 参考答案:A3. 王定保《唐摭言》说:“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缙绅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对于这句话,下列理解中正确的是A.选官制度始于隋朝B.科举成为唐朝主要入仕途径C.唐太宗时科举制达到鼎盛D.位极人臣均有进士出身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隋文帝时开始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但并非选官制度始于隋朝,A项错误;解读材料,“进士科盛于贞观”而非科举制,C项错误;考中进士可以位极人臣,但并不是位极人臣均有进士出身,D项是对材料的误解;故选B考点:科举制点评:科举制是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能够选拔一批优秀人才,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对后世的人才选拔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
4. 1885年法国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举行国葬他的作品以情节的离奇和对人物性格入木三分的刻画,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这位文学家的代表作品是A.B.C.D.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本题考查近代的世界文学成就材料是对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作品的描述,雨果的作品是《巴黎圣母院》;B是海明威的作品;C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D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5. 学者叶书宗说:“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材料中 “明显地改变”的是A.减少了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 B.废弃了工业生产部门管理体制C.放弃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 D.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参考答案: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结合斯大林体制的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可知此政策改变了列宁时期的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转而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C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斯大林体制的特点;B项“废弃”了表述错误;D项“取消”了表述错误。
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措施与评价6. 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A.经世致用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存天理,灭人欲D.有教无类参考答案:D根据材料可知,让外来工子女和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教育,反映是主张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与春秋时期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相似,故D项正确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提出的,与材料的教育公平不符,排除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的,与材料的教育公平不符,排除B存天理,灭人欲是理学家朱熹的主张,与材料的教育公平不符,排除C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比如说一个词语或者一个字,一句话等本题的题眼是“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7. 干支纪年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它以60年为一个周期。
在1851年“辛亥”年和下一个“辛亥”年中,各发生了一次重大的革命运动,对这两次革命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都采取暴力革命斗争的形式B.都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C.都把斗争矛头直指清朝统治者D.都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参考答案:B根据材料“1851年……下一个‘辛亥’年……革命运动”即可知应为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属于旧式的农民起义,所建立的政权仍为封建专制政权;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两者都采用暴力革命的形式反对清王朝统治,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走向失败,而辛亥革命的果实也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名存实亡,两者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ACD正确,但不符设问,排除,所以选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两个辛亥年”所对应的两件重大历史事件,然后运用所学知识比较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即可得出答案8.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第一步第二步甲提出雅典民主是多数人民主的观点寻找到伯利克里的同样言论作证据乙提出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观点寻找到当时用于投票的陶片作证据丙查阅到“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一手史料得出当时已产生人文精神的结论丁查阅到《十二铜表法》的具体内容得出这是世界最早的成文法的结论A.甲 B.乙 C.丙 D.丁参考答案:C9. 某电视剧组想排一部关于《水浒传》中的人物林冲的电视剧,剧中有一场景是林冲在看书,下列情景正确的是A.看二程的著作B.看朱熹的著作C.看陆九渊的著作D.看王守仁的著作参考答案:A【详解】《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二程生活于北宋年间,与材料中的时间相符,故A项正确;朱熹、陆九渊是南宋人,王守仁是明朝人,因此不可能出现在《水浒传》的场景中,故排除BCD三项10. 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B、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参考答案:C11.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参考答案:A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宋代理学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依此分析A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的说法均是片面的12. 欧美文学异彩纷呈,流派众多,下列作品和风格对应有误的是A.《西风颂》——浪漫主义B.《人间喜剧》——现实主义C.《等待戈多》——现代主义D.《老人与海》——现实主义参考答案:D《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现代主义作品,故D项错误;《西风颂》是浪漫主义文学家雪莱的作品,故A项正确;《人间喜剧》是是法国巴尔扎克的作品,属于现实主义,故B项正确;《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现代主义作品,故C项正确;本题要求选择对应错误的一项,故选D。
13. “西元一五一七年十月三十一日,马丁?路德?金在萨克森选侯教堂张贴《有关赎罪券辩论之邀请》,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以上有关宗教改革的引文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即A.时间 B.地点 C.人物 D.评价参考答案:C14. 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汉代官营手工业A.工匠优秀,原料上等 B.技术高超,不计成本C.规模生产,面向市场 D.分工细密,管理严格参考答案:D15.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A.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势力平衡 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 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D.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参考答案:D16. 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A.蒸汽机 B.计算机 C.牛顿经典力学 D.达尔文进化论参考答案:答案:A试题分析:由“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和“直接”可以看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作用,因为蒸汽机的使用和推广使得煤和铁这些矿物质得以出现较大的需求,因而直接推动了上述转变,故选A。
B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CD项都不符合这一题意,故被排除所以答案选AKS5U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蒸汽机[KS5UKS5U]【名师点睛】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联系:(1)就生产力发展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更加迅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2)就生产方式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分散的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3)两次工业革命都是在科技发明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得到充分体现17. 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在其著作《镜花缘》中借才女卢亭亭的口说:“将来若花姊姊做了国王,我们同心协力,各矢忠诚,或定礼制乐,或兴利剔弊,或队暴安良,或举贤去佞,或敬慎刑名,或留心安牍,辅佐他做一国贤君,自己也落个女名臣的美号在此,作者意在表达的思想是( )A.反对专制统治B.主张男女平等C.彻底批判儒学D.赞同女子参政参考答案:D18.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反映出( ) A.鲜汉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高度 B.鲜汉地主阶级之间的合作形成了新的统治集团C.鲜汉间的矛盾逐渐消失 D.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的民族参考答案:A1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做事情要推己及人体现了儒家的仁爱思想墨家“兼爱”思想指的是无差别的爱,关心人应该没有远近差别;“礼治思想”指的是治理国家应该依靠礼仪规范;非攻是反对战争因此答案为ABCD三项与材料离得较远考点:儒家思想点评: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创立,战国时期发展,但是没有获得正统的地位西汉以后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学生应该掌握20. 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