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护是发展的前置条件.docx
3页保护是发展的前置条件 口韩婷/文要发展,更要保护纵观过去,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是人类与自然界不断冲突的历史人类为了求生存,改善生存条件,就不断地向自然索取,甚至有时是过度的索取对此,自然界不时以洪水、干旱、沙漠等灾难给人类以惩罚回首千年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制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因而,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必须把环境和生态建设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必须把保护当作发展的前置条件首先,建立大环保的发展思维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尤其是现代生产活动的日益加强,物质循环链条的链接点被一次又一次“打开”,虽然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无论是在深度上、广度上,还是在强度上,都极大地破坏了环境系统的稳定,将环境系统推向远离平衡的状态,引发了森林覆盖率降低,矿产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加剧,沙漠化等严重后果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改善生产力,促使人们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依靠高新技术不断发展生产力,去努力创造与自然界物质运动相和谐、更加有序的生态文明加强保护,就是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等多方面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和破坏,综合整治环境,保护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环保工作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受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显性政绩与隐性政绩的影响树立大环保思维,必须摆正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关系,将环保视作发展的前提条件,不拘泥与一得一失从整体上对区域污染总量,承载负荷进行考虑并着重加强对整个区域环境容量进行测算,了解本地区发展经济时的承载空间深刻认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服务为民,两者是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其次,确立循环经济发展理念随着对环境与发展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不断反思,人们逐渐认识到,必须转变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要尽可能使物质得以循环使用,能量得到尽可能的充分利用,替代原料和可再生能源得到充分开发,环境问题通过全过程控制得以解决,物质要留素流动形式就应具有网状(立体交叉)特征的,即“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我们把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称为循环经济当前,多数行业沿用的是高消耗、高排放的线性经济(资源一产品一废物)模式它对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危害,推行循环经济,要突出宣传节约型社会这个抓手发展是必要的,但发展是指科学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如果继续保持粗放的发展模式,不但企业难以生存,而且环境也会受到严重的破坏我们把重点放在给企业算好“三本帐”上,即能源消耗帐、节约潜力帐、技术革新帐。
通过算账对比,提高企业节能降耗的自觉性,引导企业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理念,真正让企业负责人认识到不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就不能生存,不加强企业内部污治理就没有市场最后,增强环境忧患意识教育公众缺乏环境忧患意识,是中国环境恶化的主要和根本原因因为不了解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对可能危及民族生存和后代发展的环境问题视而不见;因为没有意识到环境恶化的后果,所以不少人做了不应该做的事,还当作改造自然的成就来夸耀在一些地方,一些企业经济发展上仍然存在着盲目性 “先发展,后治理,先污染后改善”的发展思维在部分企业和部分人当中根深蒂固因此,必须着重在增强企业负责人的环境忧患意识上下功夫一方面,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不断提高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围绕民营经济发展调整结构,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鼓励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无环境污染的企业,在政策、资金、技术方面进行扶持,对一些国家淘汰的、污染重、治理难的企业项目积极关停,使企业自身认识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产生危机感同时还要对群众关心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查处力度对一些屡教不改,屡禁不止的企业从环境保护出发,立足于民,坚决依法查处作者单位:保定市新市区环境保护局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