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二轮改革史专题.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45875243
  • 上传时间:2023-09-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7.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改革史专题【2011年考纲要求】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3.俄国农奴制改革4.明治维新5.戊戌变法【知识总结】1、中国古代封建化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必然性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上要求通过 变法以增强国力秦孝公顺应时代潮流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北魏崛起后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必然趋势;冯太后和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目的富国强兵,建立封建统治顺应民族融合趋势,巩固统治主要内容政治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实行连坐法;经济上,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文化上,“燔诗书而明法令”经济上颁布均田制租调制与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政治上整顿吏治,制定了俸禄和考核制度 文化上由平城迁到洛阳风俗上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说汉话、改汉制 性质加强地主阶级中央集权的封建化改革统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成功原因改革符合地主阶级的愿望,顺应了历史潮流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富国强兵;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得到秦孝公支持;商鞅本人有革新的勇气和魄力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与趋势;适应了历史发展与前进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孝文帝本人改革意志坚定进步性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经济需要;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符合社会生产力和封建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

      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推动了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奠定了统一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顺应了时代潮流,加快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为中国多民族国家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 启示改革是国家民族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国家民族才会有光明前程;只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乐于献身于光辉的改革事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对比表项目明治维新农奴制改革不同点原因美英殖民侵略民族危机加剧 克里木战争的失败 领导者天皇名义下中下级武士倒幕派领导沙皇为首贵族地主领导目的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维护沙皇统治贵族地主利益任务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实现近代化 废除农奴制主要内容政治上废藩置县、四民平等 经济上土地改革、殖产兴业 文化上文明开化、教育改革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经济上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需要赎买组织上仍受到村社制度束缚相同点时代 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推动下,出现统治危机 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结果 都开始了近代化,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3、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对比表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社会背景①人民的反抗(2)新兴地主、商人不满(3)统治阶级内部(大名、中下武士)分化,幕府成为众矢之的,幕府统治被武力推翻1)封建危机严重(2)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顽固势力较强大领导力量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力量强大资产阶级力量较弱,把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顽固派力量强具体措施推翻幕府后明治政府,发布的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大力推行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无实权和顽固派强大,无法推行国际环境(1)发生在19世纪中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2)西方各国忙于本国事物以及英法正帮助清政府镇压革命运动,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1)发生在19世纪末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成为列强瓜分对象(2)帝国主义决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不利规律总结】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1.改革的分类(1)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3)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2.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统治者对即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3.改革的原因(背景)总的来讲,古代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① 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③ 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④ 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⑤ 民族危机严重;4.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① 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② 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③ 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 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⑤ 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2)成功的改革:外国:梭伦改革、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中国: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为什么说这些改革成功了?【外国】A、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B、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农业、工业的发展,使俄国走向近代化C、明治维新: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重工业迅速发展;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废除了不平等条约,走上对外扩张之路D、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中国】A、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B、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C、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政治体制改革……(3)失败的改革外国:阿里改革、苏联和东欧改革中国: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5.对政治改革成与败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和认识(1)任何改革,从根本上说,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其背景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适应从适应的程度来看,一般有两种情况:① 整体适应,局部不适应下的改革,这种改革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前提下对具体制度或政策的局部调整,是改良性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等② 整体不适应,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确立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种改革是革命性的改革,必然导致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如商鞅变法、俄国1861年改革、明治维新等2)凡是改革,都必然要触及一部分社会既得利益者或特权阶层,必然遇到阻力3)改革有成败如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变法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他们在北宋政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权势,坚决反对变法6.改革的启示①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② 改革和变法不会一帆风顺,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要坚信新事物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

      ③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积极支持改革,并投身到改革中去,合力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④ 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杂性,不可能一帆风顺⑤ 对改革的具体要求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7、如何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运动(1)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潮流(2)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注】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8.改革和革命的主要区别(1)背景不同:改革时社会背景相对平和;革命时社会背景相对动荡2)方式、力量不同:改革是国家和政府主动采用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而革命一般是由群众发动的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3)根本目的不同:改革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革命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4)对生产力影响不同:改革由于采用的是平缓的、主动的方式,是对以往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因此,在改革的同时不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而革命采取的是暴力、流血的手段,因此革命必然对国家机器,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一定的破坏,在革命之后必然要对国家机器、生产力等进行重建,因此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二、历史上几种不同性质的改革(一)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二)封建性质的改革 1.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中国:洋务运动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思想文化领域 :欧洲的宗教改革2.确立资本主义 外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中国:戊戌变法3.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美国罗斯福新政(四)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外国: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 中国:改革开放(五)20世纪三次重大的成功的经济改革1、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2、美国罗斯福新政 3、中国的改革开放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