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doc
4页课题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3、知道温室效应,了解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过程与方法1、学会从化学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方法2、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3、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过程中,运用观察、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获取信息,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及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2、通过认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意识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难点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准备大烧杯(1个)、试管(26个)、塑料吸管(13根)、火柴、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500ML两瓶)、澄清石灰水(13瓶)、稀盐酸(13瓶)、水、蜡烛、阶梯状铁皮 教 学 过 程教程优化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情境导入】出示两瓶气体,告诉学生一瓶是二氧化碳,另一瓶是空气,请同学们回答有哪些方法可以区别它们?【提出问题】对同学们提出的实验方案给予充分的肯定,并提出新的问题:同学们有没有更多的其它方法将它们加以区别呢?【新课导入】为了更好的区别这两种气体,我们很有必要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1】出示一瓶二氧化碳,让同学们去观察实验2】老师演示倾倒二氧化碳实验实验3】教师演示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追问】二氧化碳在溶解的同时,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怎么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动画模拟】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实验4】二氧化碳跟石灰水的反应追问】如何使试管中的浑浊现象消失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长期装石灰水的瓶壁上有什么现象?这些物质是什么?是怎么产生的?你如何将它除去?【引导分析】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图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温室效应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消除温室效应?【知识总结、提升】开课引出的问题,如何区别二氧化碳和空气?通过同学们的学习,我想大家有了更好的鉴别方法学生思考,各抒己见:用燃着的火柴去试验,用澄清石灰水去试验……学生积极思考学生聆听、思考观察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并闻气味学生观察烧杯中燃着的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的熄灭情况,并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学生观察装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当倒入水后的变化情况,并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学生观察模拟对比实验并积极思考学生分组实验:用塑料吸管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学生试验加入盐酸,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
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引导学根据【实验4】的内容去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聆听,感知,体会学生阅读课本119-121页教材学生分组讨论,形成共识,展示集体智慧的结晶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为导出新课打下伏笔使学生学会观察物质、学会闻气体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注重理化知识的结合点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方法和分析实验的能力体会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分析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分析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课堂练习见课件课堂小结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 密度、溶解性2、化学性质:(1)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2)CO2+H2O=H2CO3 (二氧化碳通入石蕊变红的原因)H2CO3= H2O+ CO2↑ (变红的石蕊加热后又变成紫色的原因)(3)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课后作业P123—7、8板书设计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 密度、溶解性2、化学性质:(1)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2)CO2+H2O=H2CO3 (二氧化碳通入石蕊变红的原因)H2CO3= H2O+ CO2↑ (变红的石蕊加热后又变成紫色的原因)(3)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二、二氧化碳的用途:(1)二氧化碳可以制汽水(2)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3)二氧化碳是温室肥料4)、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等用途课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