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委会轮值体制”班级管理模式探讨教学管理论文.doc
2页班委会轮值体制”班级管理模式探讨_教学管理论文 摘 要:在学校里,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担任班委职务能激励学生在学业和品德方面的上进心,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很多员开始尝试“班委会轮值”来达到激励和教育学生的目的本文从六个方面,对“班委会轮值体制”进行了探讨,使其不仅可以充分调动班级整体在建设方面的积极性,而且在更大程度上集结了全体同学的聪明才智,使班级的多项工作得以在高效率中展开 关键词:班委会 轮值 管理模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担任班长和班委职务往往也能反过来激励学生在学业和品德方面的上进心,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班长和班委会成员在为集体服务的同时,往往成为服务过程和服务成果的最大受益者这种认识给许许多多的教育者很大的启发,很多员开始尝试“班委会轮值”来达到激励和教育学生的目的 “班委会轮值体制”是以相对固定的班委会整体为基本单位进行班干部轮任,各个班委会是并行设置的,互不隶属的从组织上讲更加严密,学生团体的效力更加明显,多个班委会之间、轮值班长之间、轮值班委之间有更明显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相互激励和相互帮助,构成更好的相互促进的机制。
班委会轮值体制在满足学生自尊心和自我表现的心理需要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优越性,它可以充分调动班级整体在建设方面的积极性,在更大程度上集结了全体同学的聪明才智,使班级的多项工作得以在高效率中展开成功的班委会轮值体制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身心发展的环境,可以有力地影响学生的心态和学习动力水平,从而明显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品格发育程度,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的动机、兴趣、情绪、意志力等等 实施“班委会轮值体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为“班委会轮值体制”做好舆论准备 在班级中进行宣传,使学生理解轮值体制的目的,即:培养学生的社会协调能力、领导能力、学习和工作的自觉性、责任感,给所有学生一个为集体服务、为集体做贡献的机会,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地位,创造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创设班级学习和工作的竞争机制等等,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2.干部培训,成立并行的多个班委会 首先,对轮值班长进行集中培训和分别培训,让他们清楚具体职责和一些基本工作方法,使他们振作精神,增强斗志,满怀信心地准备投入到工作中去 其次,员参考轮值班长的意见确定各个班委会的人员组成,要注意人员搭配情况,尽量创造条件使各个班委会能够很快形成一个有凝聚力和上进心的集体。
必要的时候,员老师还需要在班委会之间进行协调,防止学生干部的力量过于集中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班委会中有时,还需要做一定的说服工作,劝说轮值班长接受一些有学习问题或者纪律问题的学生进入班委会 3.值周与岗位培训,培养学生干部的人格力量 在轮值班委会值周期间,尤其是各班委会在第一次值周期间,员要随时对轮值班长和轮值班委会进行岗位培训,结合具体问题指导工作方法和技巧,从行为规范和奉献精神等方面培养学生的人格力量,使学生干部领会到,做好领导和社会协调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格魅力 每个月员召开一次轮值班长联席会议(各个副班长列席会议),向所有的轮值班长通报班级和学校的工作和教学情况,讨论研究问题,集体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可以保证班级工作的连续性不受轮值班委会变更的影响,同时也是重要的岗位培训工作,对完成值周的班委会工作进行总结评价,就等于给后继的班委会指出了工作的方向 4.建立班委会之间的良性竞争机制 由于各个班委会之间是并行的关系,多个班长之间没有隶属的关系,班委会之间的竞争是必要的 员要制定班委会工作的细则,要求非值周的班委会必须积极配合正在值周的班委会工作,让他们理解这种配合也是他们值周时所不能缺少的,配合其他班委会工作正是为他们自己值周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使轮值班长和他们的班委会站在新的认识高度学会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学会在共存中竞争,在竞争中共存 5.强化学习互助功能,强化心理上的互相支持 每个轮值班委会的值周期都是不太长的,也就是说,每个班委会不值周的时间很长,在他们不值周的时候,学习互助和心理支持就是小集体凝聚力最大的源泉 员要做大量的引导工作,创造条件让各个班委会进行学习竞争,强化对学习互助活动的利用 6.从小集体主义到大集体主义的过渡 在各个班委会之间的竞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员要适时开展大集体主义的教育,从班委会的机理延伸到班级,从班级延伸到学校和社会,从爱自己到爱家、爱小集体、爱班级、爱学校、爱社会,逐渐让学生懂得和社会其他成员在竞争中共存,在互助中竞争的思想 学校教育应该对班级管理体制的改革给予更多的关注,班级是学校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管理单位,是将正确的教育管理体制思想付诸实践的基本单位同时,班级体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班级管理者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管理水平根据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改革班级管理体制的模式,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是当前学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应该引起所有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从事班级教育教学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简介: 王 娜(1985-),女,汉族,助讲 王静洁(1982-),女,汉族,助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