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ppt
97页第二章第二章土地资源的构成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要素 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土地资源的地学组成要素土地资源的地学组成要素土地资源的水文组成要素土地资源的水文组成要素第二章第二章 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土地资源的植被组成要素土地资源的植被组成要素土地资源的土壤组成要素土地资源的土壤组成要素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2.1 2.1 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 气候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要素,主要指地气候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要素,主要指地球表面至球表面至10-12km10-12km的对流层,即与地球表面产生直的对流层,即与地球表面产生直接水热交换的大气层的各种统计状态(如积温、接水热交换的大气层的各种统计状态(如积温、降水量等)和物理过程(如升温、蒸发、焚风等)降水量等)和物理过程(如升温、蒸发、焚风等)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三个方(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三个方面 2.1 2.1 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光照资源光照资源 光照资源主要指太阳辐射及其光照指标等。
光照资源主要指太阳辐射及其光照指标等太阳辐射是由太阳发射的电磁波、短波辐射,部分地穿透大太阳辐射是由太阳发射的电磁波、短波辐射,部分地穿透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它是地球表面一切过程的能量基础气层到达地球表面,它是地球表面一切过程的能量基础 由于受纬度、海拔、云雾等影响,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量差由于受纬度、海拔、云雾等影响,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量差异较大低纬度地区略大于高纬度区,高原区高于平原区低纬度地区略大于高纬度区,高原区高于平原区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而产生的昼夜和四季变化,导致太阳总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而产生的昼夜和四季变化,导致太阳总辐射量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辐射量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太阳辐射是土地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地理过程的能量来源,其太阳辐射是土地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地理过程的能量来源,其最直接的表现为光照和热量最直接的表现为光照和热量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光照指标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光照指标主要有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和光照质量主要有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和光照质量 2.1 2.1 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光照强度(照度)光照强度(照度) 光照强度简称照度,是指正常人眼对光照强度简称照度,是指正常人眼对可见光的平均感觉可见光的平均感觉程度,其单位为勒克斯,也可以用日照时数表示。
程度,其单位为勒克斯,也可以用日照时数表示光照强度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密切关系,大多数作光照强度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密切关系,大多数作物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光照强度物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光照强度日照时数随地理位置、季节、天空状况和大气混浊度等日照时数随地理位置、季节、天空状况和大气混浊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其分布与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有相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其分布与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有相似的趋势,由东似的趋势,由东西,由南西,由南北,由低北,由低高 日照时数的地区差异为植物的区域分布奠定了基础日照时数的地区差异为植物的区域分布奠定了基础全年日照时数全年日照时数( (小时小时) )太阳辐射总量太阳辐射总量( (千卡千卡cmcm2 2. .年年) )主要分布区主要分布区2800-3300160-200西藏、新疆、青海、宁夏、西藏、新疆、青海、宁夏、甘肃甘肃3000-3300140-160内蒙、宁夏南部内蒙、宁夏南部2200-3000120-140山东、河南、东北等地山东、河南、东北等地1400-2200100-120湖北、湖南、两广等地湖北、湖南、两广等地1000-140080-100贵州、四川贵州、四川中国光能空间分布格局中国光能空间分布格局中国光合年辐射量(千卡平方厘米)中国光合年辐射量(千卡平方厘米)中国光合年辐射量(千卡平方厘米)中国光合年辐射量(千卡平方厘米)2.1 2.1 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光照长度(日长)光照长度(日长) 光照长度简称日长,指一个地区从日出至日没之间可能光照长度简称日长,指一个地区从日出至日没之间可能日照的时数。
日照的时数日长随季节与纬度不同而变化日长随季节与纬度不同而变化日照长度对农作物影响较大,根据作物生长发育对日长日照长度对农作物影响较大,根据作物生长发育对日长的要求,可将作物划分为长日照作物(小麦、油菜等夏的要求,可将作物划分为长日照作物(小麦、油菜等夏作物)与短日照作物(玉米、棉花等秋作物)作物)与短日照作物(玉米、棉花等秋作物)一个地区的气候一个地区的气候- -土地生产力与其日照关系较大土地生产力与其日照关系较大 2.1 2.1 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光照质量光照质量 光照质量指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等部分光照质量指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等部分的比例其比例随纬度、海拔高度、地区大气干燥度以的比例其比例随纬度、海拔高度、地区大气干燥度以及季节变化而有所变化及季节变化而有所变化光照质量影响区域土地利用和产品质量光照质量好,光照质量影响区域土地利用和产品质量光照质量好,作物质量高,颜色鲜,果实大作物质量高,颜色鲜,果实大2.1 2.1 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太阳光照条件对农业土地资源利用意义重大,光太阳光照条件对农业土地资源利用意义重大,光照强度和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密切,多数作物的照强度和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密切,多数作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光照强度和光照质量。
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光照强度和光照质量光对动物的行为和生活中各种周期现象的产生有光对动物的行为和生活中各种周期现象的产生有很大影响;光照条件对水生动物的垂直分布也有很大影响;光照条件对水生动物的垂直分布也有重要作用重要作用光照条件对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城市规划与光照条件对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城市规划与房屋建筑建设均有重要的影响房屋建筑建设均有重要的影响 2.1 2.1 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热量资源热量资源 热量的地带性与其地理带的划分热量的地带性与其地理带的划分 热量地带与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关系很大热量地带与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关系很大气候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气候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气候带:寒带、温带气候带:寒带、温带 (寒温带(寒温带 中温带中温带 暖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北亚热带亚热带(北亚热带 中亚热带中亚热带 南亚热带)、热带南亚热带)、热带(边缘热带(边缘热带 中热带中热带 赤道热带)赤道热带)不同温度带有着相应不同的自然景观、土地类型以不同温度带有着相应不同的自然景观、土地类型以及土地利用特征及土地利用特征 2.1 2.1 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农业热量指标的土地利用意义农业热量指标的土地利用意义 00与与1010的温度及其积温的温度及其积温 00的温度,一般代表冬小麦、莜麦、马铃薯的温度,一般代表冬小麦、莜麦、马铃薯等耐寒作物生理活性的起始温度。
等耐寒作物生理活性的起始温度 1010的温度,一般代表玉米、棉花等喜温作的温度,一般代表玉米、棉花等喜温作物生理活性的起始温度物生理活性的起始温度 两者各自的积温数分别代表了两类作物在当地两者各自的积温数分别代表了两类作物在当地成熟的可能性,以及一定种植制度的适宜性选择成熟的可能性,以及一定种植制度的适宜性选择 2.1 2.1 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不同积温数与作物种植制度的适宜性不同积温数与作物种植制度的适宜性 00的积温的积温()()1010的积温的积温()()种植制度及适宜的作物种植制度及适宜的作物2500-30002500-300028002800一年一熟:春麦、莜麦、杏子、马铃薯等一年一熟:春麦、莜麦、杏子、马铃薯等4500450040004000三年两熟:冬麦三年两熟:冬麦-玉米玉米4700-48004700-480042004200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花生、甘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花生、甘薯4500-55004500-550050005000一年两熟:小麦一年两熟:小麦水稻水稻5700-61005700-610055005500一年三熟:小麦一年三熟:小麦水稻水稻水稻水稻8000800070007000一年三熟:甘蔗一年三熟:甘蔗水稻水稻水稻水稻2.1 2.1 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 有特殊意义的有特殊意义的1010积温线:积温线: 大兴安岭北麓约大兴安岭北麓约17001700,以南耐寒喜凉作物可以生长;,以南耐寒喜凉作物可以生长; 长城一线约长城一线约35003500,相当于冬小麦的北界,一年一熟;,相当于冬小麦的北界,一年一熟; 秦岭秦岭- -淮河一线约淮河一线约45004500,该线以北一年一熟或三年两熟;,该线以北一年一熟或三年两熟; 南岭一线为南岭一线为65006500,可一年二熟到一年三熟。
可一年二熟到一年三熟 这些积温线基本决定了我国土地利用方式的宏观格局这些积温线基本决定了我国土地利用方式的宏观格局中国大于中国大于0C积温空间格局积温空间格局中国大于中国大于10C积温空间格局积温空间格局2.1 2.1 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气温的变化规律气温的变化规律 日变化(日较差):影响作物的生长日变化(日较差):影响作物的生长 年变化(年较差):不同纬度土地利用强度年变化(年较差):不同纬度土地利用强度(作物熟制)不同作物熟制)不同 空间变化(气温垂直递减率):影响土地类空间变化(气温垂直递减率):影响土地类型和植被的变化型和植被的变化 中国年平均气温空间格局中国年平均气温空间格局2.1 2.1 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无霜期、生长期与多年极端低温无霜期、生长期与多年极端低温 无霜期指每年的终霜期无霜期指每年的终霜期( (第二年春季第二年春季) )与初霜期与初霜期( (第一年第一年秋季秋季) )之间的无霜天数之间的无霜天数 无霜期小于无霜期小于100d100d的地区,农作物生长受严格限制;的地区,农作物生长受严格限制;100-100-130d130d的地区,可种植喜凉作物(东北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的地区,可种植喜凉作物(东北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到黄淮海平原地区,无霜期可达到黄淮海平原地区,无霜期可达180-200d180-200d,洞庭湖平原可,洞庭湖平原可达达250-300d250-300d,南岭以南可大于,南岭以南可大于300d300d,西双版纳、广东沿海、,西双版纳、广东沿海、海南岛则全年无霜海南岛则全年无霜 多年极端低温有杀伤性低温、抑制性低温等,与极端低多年极端低温有杀伤性低温、抑制性低温等,与极端低温出现的频率、持续时间长短等有关它对一年生作物温出现的频率、持续时间长短等有关它对一年生作物( (如如冬小麦、油菜、蚕豆等冬小麦、油菜、蚕豆等) )和多年生作物和多年生作物( (如果树、茶树、橡胶如果树、茶树、橡胶等等) )能否安全过冬影响很大能否安全过冬影响很大 2.1 2.1 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温度影响动物的生长和发育;温度还影响动物的温度影响动物的生长和发育;温度还影响动物的地理分布,尤其对变温动物影响最大地理分布,尤其对变温动物影响最大温度条件对于城市规划,特别是建筑设计有重要温度条件对于城市规划,特别是建筑设计有重要的价值温度使旅游资源的使用效率受到影响温度使旅游资源的使用效率受到影响。
2.1 2.1 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降水资源降水资源 水分是土地利用的基本自然条件之一,光、热、水分是土地利用的基本自然条件之一,光、热、水因素共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