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章语言艺术PPT课件.ppt
35页第九章第九章 语言艺术语言艺术 第一节第一节 语言艺术的主要体裁语言艺术的主要体裁•所谓语言艺术,就是指人们常说的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由于文学总是以语言为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语言作为艺术媒介和基本材料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人们一般将文学称之为语言艺术•文学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和手段,从而与其他艺术在性质上产生了重大的区别,以至于人们有时将文学与艺术并列称呼•一、诗歌•诗歌是文学的基本体裁之一,如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也是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艺术•诗歌在文学发展历史上出现最早,在艺术起源时期,诗歌与音乐、舞蹈三者融为一体,只是到后来诗歌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中国古代曾把不合乐者称为诗,和乐者成为歌,现在一般称为诗歌•《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上至西周初期,下至春秋中期•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离骚》:•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抒情长诗•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一般来说,按照作品的性质和塑造形象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袒露诗人的内心世界,来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抒情诗并不追求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描述,而是注重个人诗情的抒发,即使诗中有一些关于生活现象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是诗人通过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来体现自己的感受与情绪•叙事诗常常通过描述故事或塑造人物来间接地反映诗人对生活的认识、评价、愿望和理想•叙事诗,通常不像抒情诗那样,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自己的情感,而是将叙事与抒情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将诗人的情感主观情感融化在写人叙事之中•按照诗歌的历史发展和语言有无格律,又可以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格律诗,又称旧诗,是指按照一定的字句格式和音韵规律写出的诗歌作品•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格律诗都是古代形成的诗体•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都是格律诗,每首诗的对仗、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甚至每句诗的字数也是严格的限制•自由诗,又称新诗,因与格律诗相对而言,一般是指那些只求节奏和谐、押韵合辙的诗歌作品,而在句式、行数、字数、音韵上没有严格的限制和要求•一般认为,美国19世纪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的创始者,他的代表作品诗集是《草叶集》•五四前后,自由诗开始在我国流行,郭沫若、胡适等在此期间都有新诗问世。
•诗歌的特征是通过诗人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集中而概括地反映客观现实生活•任何艺术作品都必然是社会生活的客观因素和艺术家的主观因素二者的有机结合,而在诗歌中,后者明显地占据优势,社会生活往往需要通过诗人主观情感世界的折射才能反映出来•为了表现诗人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诗歌特别注重运用优美的语言来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诗歌的语言,可以说是一切文学作品中最凝练、最优美、最富有音乐感的语言,诗人往往字斟句酌,通过最精粹的语言使诗歌具有如同音乐一样的节奏和韵律•二、散文•我国古代的散文范围很广,主要是指一种与韵文、骈文相对立的文体,包括经、史、传等各种散文文章•近现代的散文,从狭义上理解,专指与小说、诗歌、剧本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不受拘束的文学样式,能够迅速地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散文的种类丰富多样,一般将其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散文•抒情散文,注重在叙事写人时表现作者主观的感受与情感,通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抒发作者微妙复杂的独特情感,将浓郁的思想感情融会在动人的生活画面之中•冰心《往事》•朱自清《荷塘月色》•叙事散文•包括报告文学、特写、速写、传记文学、游记等,侧重于叙述人物、景物或事件,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并将作者的主观情感蕴藏在对于人物和事件的叙述之中。
•夏衍《包身工》•柳宗元《小石潭记》•议论散文•主要是指杂文,它将政论性和文学性结合在一起,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以及比喻、反语等手法,乃至以幽默、讽刺的武器,进行精辟深刻的说理和妙趣横生的议论,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学样式,具有以理服人的理论说服力和以情感人的艺术感染力•诸子百家的散文•鲁迅的杂文•散文的一种重要特征是灵活自由,表现为题材的广泛性、手法的多样性和风格的多样化•从散文的选材来看,他几乎无所不含,完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代历史、现代现实都可以作为题材•从散文的手法来看,虽然有各种区分,但是这种划分都是相对意义的,因为叙事、抒情和议论都是散文常用的手法,只不过在每篇作品里有所侧重而已•散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由于其自由灵活的特点,在结构形式上显得比较散,事实上,优秀的散文总是形散而神不散,具有深刻的意蕴和凝练的主题•不论记人、叙事、说理和抒情,散文都要借助生活中的事件与人物,抒发作者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种与隐藏在作品之中的深刻的思想意蕴,这就是散文的“散”•三、小说 •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用虚构的方式来再现生活。
•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不可缺少的三个要素•小说的分类•文学是人学•人物在小说中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通过多个侧面和多种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也是小说最重要的特征•小说由于运用语言作为媒介,较之其他艺术种类有着更大的自由,它可以吸收各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来全方位地刻画人物•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是小说独具的艺术特色,也是其他艺术种类难以企及的境界•特别是小说还可以把人物放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来描写,从而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错综复杂的圆形人物或典型人物•《三国演义》曹操:•多面性与复杂性•情节•是小说的另一个基本的构成元素•一般来讲,情节对于所有的叙事文艺作品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不同种类和题材艺术中,情节的地位和作用是有所不同的•长篇小说的情节具有完整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三国演义》•《人到中年》•《老人与海》•环境•一般指文艺作品中人物活动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任何一部小说,它所描绘的情节和刻画的人物,都只能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条件下存在,绝对不可能脱离环境而存在•《红楼梦》大观园•《简爱》罗切斯特庄园第二节第二节 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一、间接性与广阔性•文学运用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读者必须通过想象才能感受到艺术形象,因此,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
•这种间接性既是语言艺术的局限,也是语言艺术的特长和优势,因为它使得文学形象具有了其他艺术无法与之相比的广阔性•文学形象的间接性,可以说是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文学形象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不能直接感受到的,它需要读者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文学修养,在阅读作品中,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呈现出活生生的画面来,这就构成了语言艺术的间接性,因而人们把文学又称之为“想象的艺术”•《水浒传》塑造的一百零八个英雄形象•由于语言形象具有间接性的特点,也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必须通过逼真、生动、细腻、传神的语言描绘,将人物和事件具体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如见其人或如历其事•“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文学天地的广阔性同样来自于语言媒介的特性•语言具有广泛而深入的表现能力,用语言来表现现实生活,几乎很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语言有着最大的自由和极大的容量,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其次,文学的广阔性还表现在它不仅能够描绘外部世界,而且能够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直接揭示各种人物复杂的、丰富的精神世界。
•像人的内心世界的深处出发,无疑使文学的天地变得更加广阔,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艺术种类难以达到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人物的音容外貌、服饰举止、言行举动等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可以通过直接抒情或叙述的方式深入展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作者:(奥)茨威格•他的小说构思巧妙,对人物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极为细腻,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独具的艺术特色茨威格是位善于洞察和•表现女性内心活动的作家,在刻画女性形象、揭示女性心理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就在这一瞬间,我这个还没有成年的姑娘一下子成长为一个女人,而这个女人从此永远属于你了•有时候我眼前一处漆黑,也许我连这封信都写不完——可是我一定要竭尽我的全力振作起来,和你谈一次,就谈这一次你啊,我的亲爱的,从事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我只有你,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而我却始终爱着你•我的一生始终是属于你的,而你对我的一生却始终一无所知•我把我的一生都献给你了,可是我没有收到过你的一封信,我等啊,等啊,像个绝望的女人似的等啊!•二、情感性与思想性•一切艺术作品,从总体上来讲都离不开情感性与思想性,但是,由于语言艺术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等方面独具特点,因而,文学作品的情感性和思想性显得格外突出。
•文学的情感性越浓,越能感染读者,就越具有艺术魅力•同样,语言艺术的思想性在深度和广度上也远远超越了其他艺术形式•语言艺术在直接披露人的思想认识、评价判断方面具有最强的艺术表现力•作家总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述自己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生活的哲理或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三、结构性与语言美•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必须利用结构这个重要的手段来完成•所谓结构,就是对文学作品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整体安排,它是文学作品的内部联系和构成的方式•对于文学作品来讲,结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直接关系到整个作品的成败得失•俄国著名作家冈察洛夫:“单是一个结构,即大厦的结构,就足以耗尽作者的全部智力活动•以小说为例:•复线型小说结构•蛛网型小说结构•辐射型小说结构•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自然成为这个艺术种类的第一要素•文学以语言为媒介和手段,从而使得文学具有了与其他艺术相区别的审美特征,在艺术之林中,独具一格•同时,文学语言因为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形象性等特点,本身也具有审美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语言美甚至构成了文学的特质美•1、文学语言的准确性,要求语言最恰当、最确切、最精炼地表现对象。
•贾岛:•“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杨朔《泰山顶级》:•“现时悬在我头顶上的正是南天门”•2、文学语言的鲜明性,要求语言清晰明确、新鲜活泼、富有特色•影视剧中得对话、人物塑造•3、文学语言的生动性,是指文学作品往往运用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灵活多变,错落有致,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4、文学的形象性,就是指文学作品中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往往结合在一起,达到情欲浓郁、形象传神的效果•《儒林外史》•范进中举疯癫•严监生吝啬成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