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字形分析法在高中文言实词教学中的运用.docx
4页谈字形分析法在高中文言实词教学中的运用 ◎吴 飞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实词数量大、意义多、应用广泛,因而学生理解难,不容易把握,而字形分析法则可以帮助学生我们知道,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它的特点是形音意的统一,也就是通过字形可以分析字义,通过字义可以把握字形字形分析法正是通过汉字字形代表一定字义来帮助学生,实际上就是把传统文字学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去,通过字形分析字义来理解文言实词,从而达到理解文言文的目的一、了解意旁,由意旁来分析字义汉字中,会意字和形声字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字的意旁都有一定的表意功能,因而了解这些意旁,对于掌握这些汉字的本义,特别是古今意义区别比较大的字义,具有重要作用如意旁“阝” (左) ,在文言文中是“阜”,而从“阜”的字都与山陵台阶有关,所以“阿”就是“大山”,“阳”就是“山的南面”,“阶”就是“台阶”而以部首“阝”(右)为意旁的,都与“邑”有关,是地名或行政区域,与城邑有关如“都”是“有先君宗庙的城邑”, 即“都城”,“郭”是“城郭”,“鄙”是“边邑”等那么,从“疒”就与疾病有关,从“走”就与行走奔跑有关等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把《崤之战》中“崤有二陵焉”中的“陵”理解为“陵墓” , 而是“ 大山” 的意思, 也就不会把文言文中的“都”与现代汉语中副词“都”混同。
二、根据意旁,分析本义汉字在造字之初所代表的意思就是本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的一些字义发生了变化,有的字义扩大了,有的字义缩小了,有的名称说法改变了,有的成为现代汉语的一个词素因而,根据意旁来分析字义,就能够很好地把握一个字的本义例如,在《毛遂自荐》中,楚王“谨奉社稷而从之”中的“社稷”,课本上只注释为“指国家”,学生根本不明白“社稷”和“国家”的关系,很容易同今天的“社会”混同,如果运用字形分析法就能很好地解决它社”从示从土,而“示”表示与祭祀有关,“土”是意义,可见,“社”就是祭祀土神,“稷”从禾,表示与禾类植物有关,是谷物的代称,所以就是祭祀谷神古人后来把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地方叫社稷,由于这些地方是国家神圣的地方,因此就用“社稷”来代指国家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一片神鸦社鼓”和“旧时茅店社林边”中的“社”也就是祭祀土神的地方再如《六国论》中“泊牧以谗诛”中“诛”是“诛杀”的意思,而且这种意思在文言文中使用很广泛,很容易给学生造成“诛杀”是“诛”的本义的错误理解,但运用字形分析法就可以避免诛”字从言,与言语有关,可见“诛杀”并非本义,而“谴责”则是本义,成语“口诛笔伐”正是运用了“诛”的本义。
特别是古今都用的如“行”、“ 走” 这些字, 更容易用今义去理解本义 行” 从“彳”,与走有关,是“走”的意思,“走”从“夭”,与奔跑有关,是“跑”的意思三、结合本义,掌握引申义文言文,一词多义是常见的现象,而一词多义主要是由一个本义引申出许多义如果了解了本义,就能很好地掌握它的引申义例如,“相”字有“察看、相貌、互相、辅助”等意思,特别是在《孔雀东南飞》这首诗中,“相”出现的频率很高,如“儿已薄禄相”、“誓不相隔卿”及“枝枝相覆盖”,《游褒禅山记》中“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毛遂自荐》中“胜不敢复相士”等分析“相”字字形,从目从木,本义是用眼睛看树, 是“察看”的意思,由此可知,“察看”是本义,其余都是由本义引申而来再如“间”有“门缝、空隙、小路、间或、中间、一会儿”等意思在古代“间”是写作“閒”, 从字形看,从门从月,本义是“门缝、空隙”的意思,由此可判断出《指南录后序》中“得间奔真州”中“间”是 “空隙”,而同一文中“间以记之”中“间”是“间或”;《鸿门宴》中“道芷阳间行”中“间”是“小路”;《石钟山记》中“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的“间”是“中间”;《扁鹊见蔡桓公》中“立有间”的“间”是“一会儿”。
只要掌握了本义,那么就能比较容易地掌握引申义四、通过字形分析法,还有助于弄清古今字所谓古今字,就是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例如,“莫”,从字形分析,是太阳落到草下面,是“昏暮”的意思,但由于它还有“没有”等义,为了区别,又造了“暮”来表示本义可见“莫”是古字,而“暮”是今字还有“益”是古字,现写作“溢”,“州”是古字,现写作“洲”等,都可以通过字形分析来确定古今义总之,字形分析只是掌握文言文实词的一种辅助方法,切不可生搬硬套,因为字形结构不同,表意方式也不同例如,“牧”从牛从文,本义是放牧各种牲畜,而不限于“牛”,“伐”的本义是用利器杀人,而不限于用戈杀人等学习文言实词,主要靠多查工具书来了解词义,勤积累,本文只不过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写出来仅供参考吴飞 甘肃庄浪一中 744600)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