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样式化阶段儿童趣味写生教学的三镜策略.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55548698
  • 上传时间:2022-02-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1.19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样式化阶段儿童趣味写生教学的“三镜”策略                    【内容摘要】 写生是提高学生造型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根据儿童7-9岁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在写生教学中加入趣味元素,让学生摆脱不符合心理特征的写实类写生,在写生创作中释放自己的情绪,表现独特的个性,逐步形成自己的绘画造型语言和图式本文从以下三个层次去挖掘趣味写生的方法,使趣味写生得以完美呈现关键词】 图式创新 趣味写生 策略趣味写生的过程就是创造思维发展的过程,孩子们用眼睛观察了外界的事物之后,经过大脑的综合分析,再创造出一种带有儿童趣味的表现符号,将捕捉到的信息呈现出来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实施趣味线描写生教学呢?用好三镜,改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获得全新的情绪和思维,逐渐形成和丰富多元的造型图式和语言一、定焦镜——聚合趣味写生的探索对孩子进行写生教学时不能给孩子们讲过多的造型技巧,只需为孩子们提供适宜的写生物,启发他们去观察、感受写生物象,帮助他们分析物象特征,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增强他们大胆果断去造型表现的信心1.触摸情绪——探寻物象的情绪映射在写生对象的选择上,我侧重于日常生活中和学生们朝夕相处的东西。

      比如孩子们的书包、笔袋、水杯等等这些天天与大家见面的东西,孩子们对他们会有着独特的情感,自己的东西有着一份归属感,当我让孩子们来画画自己的文具时,孩子们就显得特别兴奋例如在画《我的笔袋》时,我让孩子们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再次亲密接触自己的笔袋,用触觉唤醒和链接自己的情绪,并用不同的线条将自己看到的、感受到、链接的图式表现在纸上有的孩子画的是自己眼睛看到的笔袋,他们将自己的笔袋描绘地非常细致,一种温暖相伴的情感在笔间流露有的并不受形的束缚,对自己的笔袋进行了改变,感觉自己的笔袋外形太普通,因为喜欢赛车,就将四四方方的笔袋变成了赛车笔袋 2.触发思维——探寻物象的即时变换除了关注日常写生物,我们还在特定的时间里寻找特殊的“时令”写生物时令一词是新鲜的代名词,让我们联想到的是当季新鲜的蔬菜瓜果在写生教学中,我把它定义为当下校园、大自然、生活中刚刚发生的事情每到夏季,学校的小花园里总会出现许许多多的小昆虫,可爱的孩子们也会经常逮着它们玩孩子们那么喜欢虫子,我就地取材,如让孩子们去观察蚂蚁,观察之后以默画的形式将自己看到的小蚂蚁用线条表现出来画了蚂蚁还不过瘾,我又带孩子们去学校里寻找各种昆虫,昆虫成了孩子们这段时间最爱画的题材。

      二、微距镜——开启趣味写生的新奇点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大师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忽略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怪的东西上能够挖掘出美来如果一个孩子也能像艺术家一样从平淡中挖掘美,它的观察感知能力必定超越旁人因此,我们要引导孩子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发现生活中曾被忽略的美,开启他们的艺术之眼1.知觉肌理——诱发物象的韵律探索尊重孩子的直觉,尊重孩子的表现形式,在引导孩子写生的过程中是我始终信奉的准则在孩子表达的时候,我们不能强加给他们任何形的束缚,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励孩子表达自己想到的、看到的、触摸到的在教学《微观下的叶子》一课时,我先让孩子们摸一摸叶子,感受叶子表面的肌理在触摸中,大家感受到了不同的触觉,有的叶子摸起来毛茸茸的,有的表面刺刺的,还有的是光溜溜的每片叶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生长轨迹,所呈现的状态也不一样再让他们把叶子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显微镜下的叶片瞬间变得丰富多彩,肌理效果清晰可见,在点线面的交互中,形成不同的节奏和韵律,在孩子们激动的这一刻,我让孩子们用水彩笔表达自己看到的树叶,也可以在自己的的视觉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进行变形,随即一幅幅生动的微观叶子跃然纸上 2.显现基因——诱发物象的结构探索有些写生对象没有明显的外形特征,当孩子碰到这些难以表现的东西,我们可以运用解构的方法,将物象进行分解,呈现出它内在的结构,让孩子们了解他的构成,为写生铺下基石。

      例如《画画蔬果》一课中,我通过玩一玩、切一切、探一探引导孩子去探究、解构、观察蔬果,从解构中得到启发,找到另外一个视角下的物象结构三、广角镜——延展趣味写生的创意点写生是个造型过程,更是一种有文化认知渗透的情感体验将这种体验丰富化,加入更多的趣味性,让孩子们的写生过程变成一个精彩的旅程那么,他的作品和生命都将在写生中得到绽放1.转移场景——链接物象的生存创想为了让写生变得更有趣味性,我们可以为写生的物象设计场景,在不同的场景中获得思维的转移《水杯在哪里》为我们奏出了一曲动听的线的旋律,孩子们把操场与水杯、枯木与水杯、桌子与水杯、花布与水杯处理得和谐而精彩,让我们看到了线条形成的节奏和韵律感,让画面变得疏密有致,杯子的空间感更突出,提升了画面的整体美感,更创想了物象之间的感知和表达的平台,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在创想中生存,在表达过程中生发和延展 2.融入意义——链接物象的生命创想每一个物体都有生命,我们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引导方式带领孩子们去感悟生命的存在,让孩子们笔下的写生物象不仅仅是一件东西,也是一个有情感的生命鱼干是我们家乡的特产,平时餐桌上经常见到,大家对它习以为常,觉得一条鱼干有什么好画的。

      我通过视频、PPT让孩子们充分感知鱼干的制作过程,他们在画鱼干的时候观察得特别仔细,残缺的鱼鳞,萎缩的肌肉,外露的鱼刺,被他们生动的笔触表现出来孩子们不仅画鱼干,还画出了自己对鱼儿的情感,这样的画面既是物象的呈现,也是孩子心灵的呈现写生是孩子艺术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美术活动,要想孩子们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我们必须认清写生的本质,将写生变成一件有趣的美术活动,在日常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呵护他们的作品,引导他们的思维,开启他们的创意,我们的孩子才能运用自己独特的造型语言形成一种新图式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描绘出一片美好的艺术世界参考文献:[1]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2]李眉云.小学大美术教育研究[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3]李力加.儿童美术造型能力发展问题与对策.少儿美术[J],2015(07-08).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4]吴立文.基于主观感受的小学线描写生教学策略研究.中国美术教育[J],2014(01). 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