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品质量风险评估表.docx
3页医药生产、销售企业?药品质量风险评估审核表?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素提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由可能存在的风险 因素中查找缺陷原因,及带来的后果,分析缺陷的可能及造成风险的控制程 度,评估可能存在风险程度(高、中、低),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降低和避免可 能出现的风险到可接受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备注风险因 素1、企业领导人的风险意识;2、组织机构; 3、人员配置;4、设施、设备管理;5、过程管理(见附表)管理措施1、加强企业领导人的质量风险意识,引进质量 风险管理模式;2、建立质量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确立质量风险 管理制度、程序,定期开展质量风险管理活动;3、加强全员质量风险管理制度、程序的培训;4、确立企业“购、存、销、运”的计算机信息 管理系统,支持质量风险管理要求;5、加强过程管理;?6、质量体系内审,强化和规范企业质量管理系 统缺陷原 因各项管理措施不到位缺陷后 果1、经营质量缺陷(药品 质量问题、包装破损、 短少);2、发生假药、 劣药经营行为;3、变 相协助贩毒或提供毒 源;4、所经营的药品引 起发新的严重不良反 应风险分 析1、人为因素影响较大;2、系统可控风险评 估风险较高风险接受风险减少,风险避免。
附表 质量风险管理评价与控制表风险评价风险才采购 环节风险因素供应商审核:供应商产品审核;销售人员资质审核管理措施1、确立企业“购、储、销” 系统不能确认企业为合格供应 定;非授权人不能在系统内审 理制度、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 过年度药品质量进货评审,对 其产品缺陷原因1、未审核;2、资质过期;3、审核不到位缺陷后果购入假药或劣药风险分析1、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2、系统可控风险评估风险高,企业提供虚假证明材料;销售人员挂靠企业或未经授权 代理其它企业产品或冒充药品的产品风险接受风险减少,风险避免收货环节风险因素收货检查管理措施1、确立企业“购、储、销” 员制定的采购记录,系统无收 购订单”执行;2、对收货人 制度及程序的培训;3、严格缺陷原因检查不到位缺陷后果1、接收非我公司购进的药品; 2、接收假药(受污染等)或劣药;3、接收药品质量明显缺陷(外观质量问题、包装破损、短少等) 药品风险分析1、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2、系统可控风险评估风险适中,由于是中间环节,后期有质量检查验收环节控制风险接受风险避免质量 检查 验收 环节风险因素检查验收管理措施1、确立企业“购、储、销” 货员签发的验收指令一一“验 加强药品质量检查验收管理制 执行冷链管理要求;4、验收 的记录和手续。
缺陷原因1、未验收;2、检查验收不到位;3、验收延误;4、抽样不到位缺陷后果1、验收不合格的假药(受污染等)或劣药; 2、验收合格药品质量缺陷(外观质量问题、包装破损、短少等)药品; 3、验收延误(冷链药品),造成药品质量缺陷(内在质量)、药品失效风险分析1、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2、系统可控风险评估风险较高,验收环节是药品入库管理关键环节,是质量管理重点风险接受风险减少、风险可控储存养护风险因素储存管理、养护检查管理措施1、完善人员培训,保管员、 执行药品保管、储存养护管理 度和程序;2、药品应按存储 存、仓库合理储存做到“五分3、仓库“五防”设施要及时 域;4、仓库温湿度检测、调 控(含冷库),必要时,进行 应按“五区”分开存放,不合 养护员监测温湿度、指导保管 行;7、“药品近效期预警” 及时向质量管理部门报告,质 析要及时,并有结果;10、彳“账、货、卡”相符率 100% 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仓储 制,自动分检到适宜仓库;满 按批号管理进出库;12、落§ 品污染、变质、失效或质量缺 复核确认后,入不合格品库, 殊储存条件的,可以通过直调缺陷原因1、药品未按存储条件(常温、阴凉、冷藏)分开储存; 2、仓库合格储存不到位(未做到“五分开”);药品堆码不到位,未做到符合“五距”;3、仓库“五防”设施不到位,未及时保养、更新,药品仓储环境卫生执行不到位; 4、仓库温湿度检测、调控设施、设备不到位,不能满足实时检测和自动调控 (含冷库);5、药品存储未按“五区”分开存放,不合格药品未做到专区管理,实施色标管理不到位; 6、养护人员检测温湿度、指导保管员调控温湿度设施执行不到位; 7、“药品近效期预警”执行不到位;8、养护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未及时按程序处理; 9、养护分析执行不到位;10、保管员库房账务、盘点不到位。
缺陷后果1、储存不当,造成药品污染、变质、失效(温湿度影响),成为假、劣药品;2、储存药品过期失效成为劣药; 3、储存药品发生质量缺陷(储存造成外观质量问题、包装破损、短少等)药品;4、药品储存批号、数量差错风险分析1、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2、系统可控;3、仓库设施、设备更新 提高风险评估风险高,储存环节保持药品质量稳定是药品经营企业最重要的质 量管理环节,其中温湿度控制是关键,直接影响药品质量(特别 是冷藏药品温度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减少、风险避免、风险转销售环节风险因素销售客户选择、销售管理管理措施1、确立企业“购、储、销” 核的客户,系统不支持开票、 范销售人员销售行为;3、对 序的培训;4、严格执行特殊缺陷原因1、销售部门对客户选择管理不到位;未梳理客户渠道,盲目于新开户;2、质量人员未对客户资质审核; 3、由于仓储运输环节疏忽原因,造成销售假药、劣药; 4、销售人员操纵的挂靠销售、走票销售;5、未按规定销售特殊管理的药品缺陷后果1、销售假药、劣药;2、协助贩毒或提供毒源; 3、销售药品质量缺陷(质量问题、包装破损、短少等)药品风险分析1、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2、系统可控风险评估风险较高风险接受风险减少、风险避免出库 运输 环节风险因素出库药品、冷藏药品运输缺陷原因1、保管员执行药品出库复核拆零拼装管理制度不到位; 2、药品出库执行“先产先出、近期先出、按批号发货”原则不到位,质量不合格药品、过期失效药品发出; 3、出库复核员坚持“四不发”原则、强化药品外观质量的复核工作不到位; 4、药品搬运人员、运输人员执行药品运输管理制度不到位,搬运、堆码药品严格遵守药品外包装标识的要求规范操作不到位; 5、冷藏药品运输执行管理制度不到位; 6、特殊管理药品制度执行不到位;7、未按要求进行电子监管码的核销(电子扫码)。
管理措施1、保管员认真执行药品出库 出、近期先出、按批号发货” 发”原则、强化药品外观质量 输人员执行药品运输管理制度 装标识的要求规范操作; 4、保药品运输的质量安全; 6、企业“购、储、销、运”的计 进行锁定,系统设置“先产先 则;8、严格进行电子监管码缺陷后果1、发出假药、劣药(发错、过期失效药); 2、搬运、运输原因造成药品变质、破损、污染等问题造成假药 、劣药;3、出库复核造成问题药品(药品质量缺陷)、批号错误、数量差错等风险分析1、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2、系统可控风险评估风险较高,出库运输环节是药品在使用客户前最后关键环节,是 质量管理重点风险接受风险减少、风险避免药品 退货 环节风险因素药品销售退回的验收、药品购进退出管理管理措施1、确立企业“购、储、销、持收货员凭销售《药品退货复 否是由本公司发出;支持验收 行验收;支持销后退回验收判 收货人、验收员加强药品收货 训;3、严格执行冷链药品管 验收不合格药品、质量管理员缺陷原因1、收货人人员未凭《药品退货复检单》进行审核退货; 2、退货 保管员未核实是否由本公司库房发出; 3、抽样不到位;4、销后 退回检查验收不到位(冷链保存药品退货未判定验收不合格);5、药监部门确认的假劣药品不能执行药品购进退出,确认的假 劣药品再次销售;6、召回药品未经质量审核确认重新出库。
缺陷后果1、销后退回验收合格假药劣药(受污染、变质、失效); 2、销后退回验收药品质量缺陷(外观质量问题,包装破损、短少,严重不良反应等)药品; 3、假药、劣药再次出库销售风险分析]1、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2、系统可控风险评估风险较高,药品销后退回验收环节是售出药品重新入库管理关键 环节,对药品质量验收合格与否是质量管理重点风险接受风险减少、风险避免售后 服务 环节风险因素质量信息、质量查询、质量投诉、用户访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报告、药品召回、质量事故调查管理措施1、确立企业“购、储、销、 量管理人员确认的暂停出库指 量信息、质量查询、质量投诉 3、质量管理人员掌握对药品 召回管理制度、药品质量事故 急预案的启动清楚了解程序; 权赋予的责任缺陷原因1、药监系统发布假劣药信息遗漏或反馈不及时、未及时启动应急预案;2、质量信息反馈延误; 3、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收集不主动;4、各类质量信息收集不全面,未做汇总分析; 5、未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药品召回、质量事故调查)缺陷后果1、信息遗漏或反馈延误,造成致死致残个案; 2、信息,造成使用假药、劣药;3、信息遗漏或反馈延误,使用药品质量缺陷药 品。
风险分析1、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2、系统可控;3、新的严重不良反应 (未知风险)风险评估风险高售后环节是药品质量服务最后环节,是质量信息收集、 反馈的集散点,是管理重点风险接受风险减少、风险避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