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山居秋暝》优秀教学设计(3篇).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嘀嘀
  • 文档编号:273090923
  • 上传时间:2022-04-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66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山居秋暝》优秀教学设计(3篇)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教学重点:  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古诗  二、介绍相关文化常识  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有“天下文宗”,“诗佛”的美称王维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与孟浩然同为“山水田园”派诗人  三、分析本诗  1、在这首诗中,作者描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景物?地点:山中时间:秋天傍晚下过一场雨后  2、作者为什么要突出“新雨”呢?是为了突出秋雨之后山野间的明丽与清新,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  3、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明月,松林,清泉,山石,青竹,浣女,青莲,渔舟  4、苏轼曾经这样评价过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颔联和颈联中的四句,每一句都是一幅画,小组讨论,用几句话来描绘一幅画面。

        5、每一幅画面就象电影中的一个镜头,把这些镜头连起来就是山中的整个景致这些景色给你什么感觉?非常宁静,清新,恬然  6、我们可以看到,洗衣服的少女归来时发出了喧闹声,渔舟经过时莲花也随之摆动,为什么它们给你的感觉仍然是“静”呢?以动衬静正因为有这些声音,使得整个环境显得更安静  7、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动景  8、诗的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怎么理解?任凭春天的百花凋谢,山中的美景还是让我留恋  9、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描写了那么美丽恬然的山中景色,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简单介绍王维的生平)所表达的是一种对于山水的留恋,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以及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10、山中明明有那么多美丽的景物,作者为什么还称这之为“空山”呢?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思考空”字显示了山野间的安静与宽阔,这与作者希望远离尘世与世俗的愿望正好吻合  四、翻译全诗  五、分析格律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五言律诗  2、对偶句有哪些?“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3、哪些字是押韵的?后,秋,流,舟,留。

        六、作业设计:  1、翻译全诗  2、请尝试用一段话描绘这首诗呈现的画面200字)  七、板书设计:山居秋暝王维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王右丞集》天下文宗”,“诗佛”山水田园”派诗人景物:明月,松林——静景清泉,山石竹林,浣女——动景青莲,渔舟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结果性目标:在构建山水图画中,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体验性目标:认识王维诗歌中“诗”与“画”的关联  核心任务  在构建山水图画中,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分析见教学设想)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自制)  可以更加直观、调动想象和联想,增强学生对画面的感受能力,促进对教学目标的完成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一)由题解和后人评价导入  题解: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王维隐居辋川之时他在那里建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后人评价:  王维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笔触清新自然,使我国的山水田园诗在陶渊明、谢灵运之后达到又一高峰。

      后人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苏轼称赞他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本诗即是“诗中有画”的代表作  (二)提出核心问题  在构建山水图画中,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二、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1:把诗还原为一幅古典的卷轴画  学生活动2: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具体地描绘出来,大约200字  参考范例:  “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竹喧归浣女”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莲动下渔舟”——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三、反思提升  认识王维诗歌中“诗”与“画”的关联  四、运用反馈  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任选一首,用200字描述诗歌的画面和情感,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板书设计  诗中画画外意  明月松清泉石——自然美向往田园远离尘俗  竹喧浣女莲动渔舟——生活美厌弃官场超然淡远  评价预设  在提出问题环节,解题部分需要运用文言文知识,应当由学生自行翻译,然后组织语言用完整的语句表达学生喜欢用词语和短语来表达意思,传递思想,但教师要要求他们用语言来完整表达这样一是有益于个人观点思想的表述,二来有益于表述的完整性和整体性,直接宜于他们二卷的文字表述题  苏轼对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价,学生能脱口二背,但对其含义的理解不够准确和完整教师就要在此话含义的理解上做停留,让学生明白这几个字的意思,需要用到的想象和联想的手法,以及画面构成需要注意的地方如颜色、状态、形态、空间布局等等方面这是我们这堂课的核心问题的直接导入,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完成课堂学习  解决问题环节中,学生难以对画面的描述做有效的回答他们的描述极可能会只言片语、抓不到景物的特征、描写顺序不当等等,由于这涉及到高考中诗歌鉴赏考对诗歌意境的考查,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答案做修正和弥补,让其具有学科的要求和素养。

        教学反思反馈  1.导入部分,学生对后人“诗中有画”的评价能脱口而出,但对其含义的理解确实不够准确和完整,教师必须在此讲解清楚才能进入解决问题环节  2.核心问题提出以后,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否则难以落实  3.学生活动2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具体地描绘出来学生可能难以下笔,需要教师做示范  4.运用反馈环节可以增加或者是调整成其他诗人的.作品,使得学生的视野不仅仅停留在王维,还有其他人的优秀作品,拓宽课堂的外延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2.掌握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3.学习《山居秋暝》的艺术技巧,体味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2.理解该诗的艺术技巧  3.体味诗人的情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外学习  板书:  1.王厂长的一番话,抛砖引玉,让我们接着讨论  2.你放心去做,如果碰到困难,我一定鼎力相助  问:大家看这两个句子,找找看里边有什么成语?这些成语用在句子中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那么应该怎么用?  (生回答)  明确:“抛砖引玉”是比喻用粗浅的、拙劣的东西(多指诗文、意见等)引出别人高超的、完美的东西。

      这是个谦辞,如“我的这一番话,不过是抛砖引玉,还请大家提出更好的方法”;“鼎力相助”是指大力帮助,这是一个敬辞,表示请求或感谢时用,如“遇到什么困难,还希望您鼎力相助”那么,这两句个成语为什么用错呢?是因为它谦、敬辞用错了地方  二、导入新课  1.师: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诗歌大国,我国的古典诗歌灿若星河,那么,我国的古典诗歌都有哪些类型呢?大家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板书:  2.问:我们刚刚回忆了古典诗歌的类型,那么,大家在本单元中找找看,哪些文章是古体诗?哪些是近体诗?  明确:《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是古体诗,《近体诗六首》里的是近体诗  师点拨:近体诗成熟于唐代,唐以前的诗基本都是古体诗,唐以后的基本都是近体诗但是,唐人既写古体诗,也写近体诗  3.问:那么,如何鉴赏诗歌呢?我们一起来回忆之前说过的鉴赏诗歌的方法  板书:  (1)理解文意  (2)找形象(意象):人物、事物、景物→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营造了什么意境(对意象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什么情感  (3)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及其生平经历  (4)分析艺术技巧→有哪些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这些手法在诗中的表现→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情感  (5)语言特点  师:我们前段时间用这个方法学习了两首古体诗,那么今天,我还就用这个方来学习几首近体诗。

      大家把课本翻开到32页,《近体诗六首》首先看第一首,《山居秋暝》  三、具体研习《山居秋暝》  1.学生齐读  2.解题  问:我们赏析诗歌的第一步是理解文意,解题又是我们理解文意的开始我们看题目,《山居秋暝》,“山居”即山中居所,“秋暝”即秋天的傍晚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主要是写景还是叙事或状物?  明确:写景  问:既然是写景,那它的艺术技巧最有可能的是什么?  明确: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3.理清文意  (1)问:首联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师示范:秋天傍晚,高山寂静,雨后初霁,空气清新,天气凉爽  (2)问:颔联又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刚才老师已经给大家示范了一次,这次就请同学们自己来说说  (学生回答)  明确: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了进来;清清的泉水从石上淙淙流过  (3)问:结合注释,想想看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学生回答)  明确:竹林里传来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的少女洗罢归来;荷叶纷披,原来是打鱼船顺流而下  4.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1)问:这三联都有哪些意象?  (学生回答)  明确:鱼、月、松、、泉、石、竹、浣女、莲、渔舟。

        (2)问:这些意象组成的图画有什么特点?  明确:清幽、宁静、清新  (3)问: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那作者是在什么样的心态下看到这么清幽、宁静的景象呢?  明确:恬淡、宁静  (4)问:看到这样清幽、宁静而清新的景象,作者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呢?  明确:喜爱  (5)问:正因为喜爱,所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任凭春天的芬芳逝去,我依然要留下来享受这美妙的秋色这里就点明了作者的心志,那作者为什么这么喜爱“山居秋暝”的生活甚至愿意留下来呢?  联系诗人的生平:王维深受儒、佛影响他早年出仕,也曾有过积极从政、干出一番大事业的抱负但朝廷奸佞专权,政治黑暗面对黑暗现实,他既不愿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又不敢同他们决裂因此后期他采取了半官半隐、全身远祸的生活方式,走上了寄情于山水的道路这首诗就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在王维的创作后期,他写的诗多抒发闲情逸致,幽境禅理  明确:对官场黑暗的鄙弃,追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