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年健康教育与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doc
4页1健康教育与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2009 年全区慢性病防治工作以死因监测、信息化系统建设、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重点抓好死因监测、35 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心脑血管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开创全区健康教育与慢性病防治工作新局面,现结合我区实际制订工作计划如下:一、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慢性病防治机构建设及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各医疗机构要继续加强健康教育及慢性病防治机构和能力建设,要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教育及慢性病防治工作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技术指导,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基础二、加强死因监测、35 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工作,提高报告质量要继续认真抓好死因监测、35 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死因监测及 35 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制订相应的措施,提高报告质量结防所负责审卡、微机录入、死亡原因统计分析、35 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表的收集统计分析工作,各辖区内医院要定期进行死因监测培训,规范医生对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科学推断死亡原因,每月到公安户籍部门进行核对,对无死亡医学证明书公安部门给予注销户口的,要及时进行漏报2调查并予以补报。
医疗机构出具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医疗机构负责当日的网络直报,在家中死亡的由辖区医疗机构收集资料于 7日内完成网络补报门诊医生对 35 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值登记在门诊日志上备查,各医疗机构安排专人负责收集、整理、登记、报送死亡医学证明书及 35 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表,每月 2 号前将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一联及 35 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表加盖公章后报送结防所,结防所每半年督导检查 1 次,检查结果纳入全区医疗卫生工作目标考核三、开展社区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治工作,探索基层慢性病防治模式根据《威海市环翠区心脑血管疾病社区综合防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要求,深入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治工作,鲸园办事处及张村镇纳入试点,具体工作分别由鲸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张村镇卫生院承担,在鲸园办事处确定鲸园和戚谷疃居委会为干预点,覆盖人群 7998 人;在张村镇确定柳沟、姜南庄、福德庄三个村为干预点,覆盖人群 2671 人,按照《方案》中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治策略的要求对全人群及重点人群进行干预,特别是对重点人群的跟踪管理,探索有效的防治模式四、继续推进“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 (以下简称“行动” )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强督导检查要按照市、区“行动”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全区“行动”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
在所建示范点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示范3范围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向辖区居民提供科学、有效、实用的健康教育信息及咨询服务,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有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等特点,根据不同人群对卫生保健的需求,制定健康教育的核心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讲座、培训教育等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每年至少 4 次;为居民提供通俗易懂的卫生科普材料,覆盖率要达到 70%以上;向就诊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处方要达到 90%以上五、围绕全区卫生工作的重点,积极开展重点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强大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及方法,以镇村、社区、学校、流动人口以及高危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为重点人群,开展卓有成效的健康教育工作强化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编发有针对性的宣传材料,提高核心信息知晓率;按照我市预防艾滋病知识“五进”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积极与媒体协调,加大宣传力度,定期在媒体刊播有关艾滋病的防治知识,提高人群知晓率同时认真做好结核病、人禽流感、霍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工作。
4主题词:卫生 健康促进 计划 通知威海市环翠区卫生局办公室 2009 年 1 月 4 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