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存古诗研究.docx
6页李存古诗研究 陈小娟一、李存的生平李存(1281-1354),元代饶州安仁(今江西余江县)人,字明远,更字仲公李存自幼聪颖,博涉典籍,曾参加过一次科举,不中,遂隐居,在家乡以教授乡里为业,人称“番阳先生”李存从陈苑学,与祝蕃、舒衍、吴谦合称“江东四先生”修葺书室对其曰“竹庄”,题曰“俟庵”,学者称“俟庵先生”李存著有《俟庵集》《俟庵集》为其子李卓所编,凡诗十一卷,文十九卷,明永乐三年,国子祭酒徐旭为之作序,危素作墓志铭,末附虞集诗一首一)李存与陆学李存在好友舒衍的劝说下入陈苑门陈苑,字立大,信州上饶人,人称“静明先生”全祖望说:“劲畈没而学衰石塘胡氏虽由朱入学,未能振也中兴之者,江西有静明,渐东有宝峰陈苑对陆象山之學上下求索,以倡明陆学为己任,捍卫陆学阵地,是元代陆学的旗帜和中坚力量李存师从陈苑,得传陆学陆学的心性论以“心即理”为中心,它从心性一元论的基础出发,认为“心”之外没有理的本体,心与理是同一的陆九渊作为陆学的创始人,认为“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李存继承了陆九渊的学说,尊信陆学二)李存与道教陆九渊与龙虎山道教有着复杂、深厚的渊源,使得陆九渊了解u并接触道教和道家思想,毫无疑问,陆学本身就深受道教影响。
李存除了继承了陆九渊的学说外,他自己与龙虎山道教有密切的联系与交流龙虎山作为道教的发祥地,在当时的影响极大,李存所处与其地理位置接近,对龙虎山的自然风光、人文向往不已同时,安仁众多人士出家于此,之中包括李存的族人,从而拉近了李存与龙虎山的距离,他与吴全节、薛公卿在内的道士多有交往二、李存的古诗创作李存流传于世的《俟庵集》共三十卷,诗十一卷,文十九卷《俟庵集》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有记文、墓志、序跋、诗作等,其中诗歌有古诗115首,五言绝句12首,五言律诗47首,七言绝句115首,七言律诗54首,六言7首;杂著8篇;记31篇;序61篇其中的古诗形式自由,不受格律束缚,区别于绝句律诗李存的古诗按内容性质分为题诗、赠诗、和诗、挽诗、寄诗等;按形式体裁又可分为五言、七言和四五言杂体李存古诗大部分是五言和七言,其中五言64首,七言46首,两首四五言杂体一)李存古诗的思想内容李存认为“无所不通之为大儒者”,对天文、地理、医药、卜筮、道家、法家、浮屠诸名家之书都曾用心研读,所以他的诗歌内容丰富,体现的思想也不尽相同1.对家庭的“孝”、国家的“善”李存继承了陆九渊“心即理”的学说李存认为“心”是人所固有的,具有伦理道德本能,他说:“所谓德者,本之吾所固有,而非外至”。
在他的道德观念中,孝与善占有重要地位,“事亲以孝,抚其亡兄之子以慈,资其孀妹以及其孤孝是对一己、一家的道德规范,正如他因父亲多疾,而通医术李存的“孝”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如《西山歌》:“西山有庐,以我逶迤中田有稌,以我疗饥春之日宜桑,为父母裳冬之日宜酒,为父母寿有《诗经·国风》的特色《玉龟杖》则写采得上好的材料为父母制作手杖,这些诗都是诗人对父母孝心的体现李存把“善”从自身的行为准则推及到天下百姓、国家方面在他的诗歌作品中也有对国家时事的关心、对民生的关注《古意·时官军西征二年未利有感而作》:“秋风一雁过,弯弓登西楼臂弱弓不满,天高雁难求吁嗟流沙外,风雨何时休三夜频梦君,焉知沉与浮况闻霍嫖姚,已拜万户侯写出了对当时战争未胜的无奈与担心《流民歌》描写了邳徐二州凶灾流民的悲惨情景,“只今贯钞一升米,不去坐死何为哉”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百姓的悲悯与无奈《伪钞谣》《义役谣》都是对当时国家时事的关注2.对时间易逝的无奈与挣扎李存很多诗歌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总是透出一种凄凉无奈之感他诗中的“少年不自惜,老去百悔生还遇少年人,告之不吾应履历始自见,无乃岁月倾为尔惜岁月,居然得嫌憎”“天地年年老,江河日日东”“久客徒催老,微名不救穷”“忽梦浔州祝经历,满头如雪坐空船”,流露出一种岁月催人老的孤单无奈之感。
3.对自然山水的眷念李存对山水名胜有一种特别的眷念,因家庭困顿,虽不能远游名山大川,但周边兴盛之区也令他迷念,悠游其中,如信州上饶县的灵山与月岩、弋阳县南的宝峰、贵溪的古象山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同时,他也留下了不少关于描写山水的作品,如《登金盤山诗》就是写他在正七年五月二日登金盤山的所看所感4.道家思想的体现前文提到李存深受龙虎山道教的影响,因此在他的古诗中,体现一种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观点和朴素的辩证思想,如《庆吴宗师降香南归帐词》:“神仙无为法自然,袭号不愧庄生篇他的《次张仲举阻雨见寄韵》中“愿为盘中漆,莫作弓上弦盘朽漆不落,弦枯弓自捐”论述了实现人生价值、人生选择问题《題王氏笑閒亭》中“笑者不必闲,闲者不必笑能笑又身闲,涉世何尔妙”说出了人生在世,有多少人“能笑又身闲”,能够同时拥有两者,必定过得不错5.其他类型的古诗李存《俟庵集》中的古诗类型多样,除了上述几类,还有诗歌唱和之作、赠寄诗、题诗和挽诗数量最多的是题诗,共有29首李存的题诗一般是对一个特定的事物进行作诗,大部分写的都是别人的图、祠、堂、别墅、阁,如《题李早三马扇面图》《题万氏姜逸山别墅》《寄题徐氏屏山堂》《题陈同年秋有堂》等;也有自然的特定事物,如《题远山书院方竹》。
李存的赠诗大部分都是写给友人的他的赠诗前面是对环境的描写,后面抒发自己所想,循环渐进,回到所赠之人身上,表达对友人的劝勉如《赠周易初》开头“山木日已阴,东风澹荆扉”和结尾“愿子慎流止,前途多险巇”,中间循环渐进,最后劝勉友人前途艰险,应当谨慎小心李存的和诗韵脚和谐,如《次危太朴韵》《次张仲举阻雨见寄韵》《次韵十叔种菜》等此外,李存还有9首寄诗、4首挽诗、劝勉诗《于仲元之京师》、怀念诗《枫叶雨中老简上官伯润舒元易》、怨妇诗《昔年》他还有描写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场景的诗歌,如《题寒青亭》;描写自然风景的诗,如《薄暮畧归》二)李存的古体诗艺术特色李存工古文词,他的诗歌最突出的气质是“平正醇雅,不露圭角,粹然有儒者之意”,且语言质朴,多用叠字,有《诗经》之遗风1.诗歌气质“平正醇雅,不露圭角,粹然有儒者之意”他的《杂诗四首》中有写自己的竹庄岁月:“老去无所为,结庐在竹庄竹庄荆棘深,宿昔狐兔藏岂无江海愿,齿发不足偿生则居庵中,死则埋庵傍诗句平直醇雅,语言直白易懂,充满翛然之意,散阔而高远,有一种超脱世俗之感2.语言质朴,多用叠字,平淡近人,读来如潺潺流水李存的古体诗共115首,其中用了叠字的有71首。
纷纷”“往往”更是多次运用如《次张伯远立秋日饮水》:“秋风何离离,客意方洒洒《于仲元之京师》:“萧萧霜气白,眇眇山叶赤离离”“洒洒”“萧萧”“眇眇”分别用来形容“秋风”“客意”“霜气”“山叶”,形象生动,情景交融,有助于深化感情,同时使诗歌音韵和谐,节奏明快3.诗歌语言口语化,通俗易懂,平淡自然李存很多诗歌语言平淡自然,内容贴近生活如《美葛子熙》中的“临川葛生朴且文,负担有力能辛勤家贫妻死母又老,短窗挟策长云云”,古诗语言通俗如白,直接陈述临川县葛生为人及其生活情况4.以诗记生活中的事,以诗为文如《美徐典史再任》就是记安仁这个地方闹饥荒,然后美徐典史再任职的场景,语言流畅,娓娓道来5.借鉴《诗经》语言特色,采用讽喻手法李存的古诗语言丰富、准确、生动、朴实,有些古诗很明显有《诗经》遗风,如《西山歌》的语言特色和《豳风·七月》的语言风格相似在修辞上,《赠胡巡检民》也运用讽喻手法,把商贾奸臣比作豺狼、财狼蜂蚁李存作为江西陆学后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俟庵集》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记录了当时当地的社会风貌他的古诗中的思想涉及陆学体系的各个方面,即保持了陆学思想的一贯性,又有所创新,影响着当地后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