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动单梁起重机检验和试验规程.doc
10页电动单梁起重机检验和试验规程1 范围:本规程参照 JB/T1306-2008《电动单梁起重机》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电动单梁起重机零部件检验、整机性能 检验、路 轨安装、安全与卫生方面的检测项目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工作级别 A3∽A5,工作环境温度 -25℃∽+40℃,一般用途的 电动单梁起重机(以下简称起重机)专用的电动单梁起重机中相同或类似的部份亦可参照使用本标准不适用于以下条件工作的起重机:a 有爆炸危险 和火灾危险 的环境;b 相对湿度大于 85%的场所和充满腐蚀性气体的环境;c 吊运熔化金属、有毒物品和易燃易爆物品2 引用标准:JB/T1306-2008 电动葫芦桥式起重机GB/T699-1999 优质碳素结构钢GB/T700-1988 碳素结构钢GB/T1591-1994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3323-1987 钢熔化焊对接头射线照相和质 量分级GB/T3768-1996 声学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反射面上方采用包络测量表面的简易法JB4730-1994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 伤结果分级GB/T324-1988 焊缝符号表示法GB/T985-1988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 、焊缝坡口的基本型式与尺寸JB/T6391.2-1992 起重机滑接输电装置 技术条件JB/T4315-1997 起重机电控设备JB/T53450-1994 电动单梁起重机产品质量分等GB/T10095-1998 渐开线圆柱齿轮 精度GB/T5905-1986 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GB/T6067-2010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T10183-1988 桥式和门式起重机制造及轨道安装公差GB5027-1988 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 规范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3 原材料、配套件、外协件进厂检验和试验。
3.1 原材料进厂检验3.1.1 原材料指按本厂技术要求,在市场上采购用于加工起重机零部件用的原材料;如型钢、钢板、圆钢、 电焊条、油漆、润滑脂、机械油、 电焊钢管等;3.1.2 原材料入厂验收方法:(用视检法)a 型钢、钢板材料:应有产品商标或品牌,产地、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有材质证明书等资料b 电焊条:应有商标、品名、厂名、厂址、产品合格证和生产日期、有生产许可证c油漆润滑脂及机械润滑油应有品名、厂名、厂址、产品合格证d电焊钢管:应无明显凹凸,要求表面平滑、 焊缝平 顺 3.1.3 验收要求:a、b 两项须经质检员按《原材料、配套件、外购件进厂检验项目》的内容和标准进行检验,合格后,填写《入库检验单》,仓管员方可接收入 库C 项由质检员检查后,在 “入库单”上签字确认则可入库3.1.4 检验拒收的原材料,由经营部办理拒收物资退货和追溯,并作好记录;3.2 配套件入厂验收规则3.2.1 适用范围:电动葫芦、驱动装置、起重机装配用的电器元件(含滑触线、集 电器)、紧固件、轴承、各种标识标志、 缓冲器橡胶等;3.2.2 采购点应是经厂部按手续程序挑选指定的合格供方;3.2.3 配套件入厂验收方法:a 电动葫芦、驱动装置、滑触 线及集电器应有注册商标或品名、厂名、厂址、生产日期、装箱单、合格证、使用 说明书;涉及电气安全使用的要有 产品安全认证标志;如漏电开关、闭合器、保险电阻或保险管等。
b 紧固件、轴承等五金件应有商标或品名、厂名、厂址、合格证;c 各种标识标 志、缓冲器橡胶等,用样板对比法进行检验3.2.4 验收要求:电动葫芦按《电动葫芦进厂检验记录》规定项目进行检验,仓管员凭质检员填写的检验合格单接收入库驱动装置、滑触线及集电器、 轴承、高强度螺栓按 《原材料、配套件、外 协件进厂检验项目》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检验,合格后质检员填写《入库检验单》,仓管员凭单接受入库;其他标准件、配套件,经质检员目测检查,在《入库单 》上签字确认后可入库3.2.5 拒收的外购配套件由经营部办理拒收物资退货和追溯,并作好记录;3.3 外协件的检验3.3.1 外协件:指按本厂技术要求,委托外 协企业完成的部份工序或全部工序的起重机配套的零件;3.3.2 外协件主要包含有:车轮、齿圈的锻造工序,齿圈的滚齿工序、车轮、轴、齿圈的热处理工序;3.3.3 外协厂的生产能力,检测手段应满足我厂技术要求且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执行采购控制程序3.4 外协件入厂验收办法:a 车轮、齿圈锻件应有材质证明资料,入 库时按图检验几何尺寸;b 齿圈滚齿件应有证明滚齿合格的文件(内容最小应包括公法线长度、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齿圈径向跳动公差的检测记录数值);c 齿圈、 车轮的热处理件应有证明热处理合格的检测记录(车轮踏面硬度HB300∽380;齿圈粗车后调质 HB250∽280;齿面淬火 HRC48∽55)。
3.5 验收要求:质检员按 3.4 条规定进行检查和验证后,符合要求的入仓,不满足要求的拒收;3.6 发外负责人负责拒收件的退货和换货,并作好记录4 零部件的检验和试验4.1 主梁:4.1.1 下料检查:车间质检员检查领用钢板的材质,确认其是否符合生产产品的图纸和材料清单的要求;4.1.2 主梁组焊的焊缝检验:a 受拉区的 对接焊缝检验 :i) 外 观检查,坡口形式和尺寸应满足 GB/T985-1988 的要求,焊缝外部不得有裂纹、孔穴、固体夹渣、未熔合、未焊透等明显不良ii) 进 行无损伤 探伤;射线探伤达Ⅱ级或以上(GB3323)或超声波探伤达Ⅰ级(GB11345)b 受拉区的纵焊缝检验:i) 外观检查:应达到 JB/T5000.3 中规定的 BK 级;ii) 超声波探伤达 GB11345 中的Ⅱ级c 一般角焊缝检验目视检查外观应无裂纹、孔穴、固体夹渣、未熔合、未焊透等目测可见的明显不合格;要求达到 JB/T5000.3 规定的 BK 级水平;d 非受拉区的对接焊缝,达 JB/T5000.3 中的 BS 级4.1.3 精度检验:a 主梁跨中上拱度(以 LD 型起重机为例):采用拉钢丝测量法:把主梁垫高放平,沿着工字钢底面拉一条直径 φ0.5mm的钢丝, 钢丝两端紧贴工字 钢底面,中点与底面跨中的间距 ΔF扣除表 1 的值,即 ΔF=ΔFˊ-t,为上拱度。
表 1 测上拱时拉钢丝扣除值(钢丝直径 φ0.49∽0.52mm,弹簧秤拉力 150N)表 1跨度 S(m) 修正值 t(mm) 跨度 S(m) 修正值 t(mm)S≤8 0.5 1415∽20 ±4>10∽15 ±3 >20∽25 ±55.5 车轮垂直偏斜、水平偏斜起重机总装后,而且确认跨度、 对角线差、车轮着力点高度差等几何尺寸达到规定要求,应检测车轮垂直偏斜和水平偏斜车轮垂直偏斜:tgφ=0.0005 ∽0.0030 (图 2)车轮水平偏斜:tgγ= -0.0015∽+0.0015 (图 3)如图 4(a)所示,在横梁外侧以车轮轴心 0 为圆心,φE (φE=车轮踏面直径)为直径的圆周上均布四个测量点 A、B、C 三点在腹板上钻 φ18孔,D 点直接就在车轮上 C 和 D 用来测量垂直偏斜,A 和 B 用来测 量水平偏斜用内径千分尺插入 φ18孔中 测量)为了设置与主梁横向中心线相垂直的平面 N-N,(见图 4 之 b),作为测量基准,在横梁外测远离起重机横向中心线(约 W/2m+2m)的位置,放置经纬仪,使得经纬仪瞄准方向对准平面 N-N.关于经纬仪定位和详尽的检测方法见 JB/T53450-1994 之附录.6 路轨安装的检测项目:路轨安装必须符合 GB10183-1983《桥式和门式起重机制造及 轨道安装公差》有关轨道安装精度的规定,或者参照国家建设部批准的 GB50278-1998《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检测项目如下:A. 轨道实际中线对吊车梁实际中线的位置偏差不 应超过 10mm,对安装基准线的位置偏差不应超过 3mm.B. 轨道偏差不应超过±5mm;C. 轨道的纵向不水平度不应超过 1/1500,且应在每根柱子处测量,但在全行程上最高点与最低点之差不应大于 10mm; D. 两条 轨道顶面的相对标高差:柱子处不应大于 10mm,其它处不应大于15mm;E. 钢轨的连结,宜采用 焊接方案有困难时,允许采用直接头,并用夹板联结;此时,应保证接缝间隙≤2mm ,接头左、右、上三面偏移不应大于 1mm,而且,接头位置应互相错开,其距离不小于 600mm,也不应等于吊车前后车轮的轮距;F. 同一跨度内两条平行轨道上的车挡与吊车缓冲器的接触面应在同一平面,否则应用橡胶板进行调整,使两者到定位轴线的距离偏差≤4mm;G. 轨道跨度差 ΔS7 安全、卫生方面的检测项目7.1 绝缘电阻的检测在空气的相对湿度小于 85%,冷态时用 500V 兆欧表分别测量各机构主回路、控制回路(低压控制除外)对地的绝缘电阻主回路及控制回路对地绝缘电阻在一般环境中应不小于 1.0MΩ,在潮湿环境中应不小于 0.4 MΩ。
7.2 接地电阻的检测起重机上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有效地接地起重机全部安装后,应检测各电气金属外壳的接地电阻,此值不得大于 4Ω7.3 整机运行的噪音检测起重机在非密闭性厂房内,无其它外声干扰和起升高度不小于 5m 的情况下,在地面上测量其整机噪声,不得大于 82dB(A)8 型式试验规程8.1 目测检查目测检查应包括所有重要部件的规格或状态是否符合要求,如:各机构电气设备、安全装置、控制器、照明和信号系统;起重机金属结构及其连接件;梯子、通道、司机室;所有的防护 装置;吊钩、 钢丝绳及其固定件;滑轮组及其轴向固定件8.2 合格试验(1)接通电源,开动小车运行机构,小车沿主梁全长往返运行一次,无任何卡阻现象,开动并检查其它机构,均应运转正常;控制系统和安全装置应灵敏准确,同时记录各回路空载电流2)2-3 次的逐渐加载直至额定值,作各方向的动作试验和测试,验证表 5 所列项目是否符合设计图样及 JB/T1306-1994 的要求,同时测出各电机电流8.3 载荷起升能力试验(1)静载试验试验前,应将空载小车停放在主梁端部极限位置,在跨中定出测量主梁挠度的基准点将小车开至主梁跨中,起升 1.25 倍额 定起重量,距地面100∽200mm 高度处,悬空 时间不小于 10min,卸 载后将小车开至主梁端部后再检查有无永久变形。
如此重 负三次,第一、二次允许 主梁有少许变形,第三次主梁不得再产生永久变形将小 车开至主梁端部, 检查 主梁实有上拱度应不小于0.8S/1000(S 为跨度)静载试验结束后,起重机各部分均不应有永久变形、裂纹、油漆剥落 连接处松动或损坏等质量问题 (2)动载试验:起重机各机构的动载试验应分别进行,而后作联合动作试验,同时开动两个机构试验载荷 1.1 倍额定值,按起重机相 对的工作级别, 对每种动作应在整个运动范围内作反复起动和制动,对悬挂着的试验载荷作空中起动时,试验载荷不应出现反向动作按其工作循环, 试验时间延续一小时如果各部件能完成其功能试验,并在随后进行的目测检查中没有发现松动和损坏,则认为这项试验合格表 5序号 项 目计量单位 要 求 值极限偏差 备 注1 载荷起升高度 m -5%2 吊钩极限位置 m ±2%3 载荷起升速度 ±5% 双速时,慢速不考核4 起重机及小车运行速度m/min名义值(按设计图样)±15%5 额定载荷下降制动时的制动下滑量 m ≤V/100 —— V 为每分内稳 定起升距离6 起重机静态垂直刚性:跨中下挠度 ≤S/800 —— S 为 起重机跨度7 水平刚性:主梁水平弯曲值mm≤S/2000 ——8 起重机的噪声 dB(A) ≤82 ——9 各电路的对地绝缘电阻 MΩ ≥1.0 —— 潮湿环境应减半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