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传传媒教育考研大纲及复试经验.docx
16页中传传媒教育考研大纲及复试经验2016年考研大纲会在2015年9月出来,届时予以关注凯程网站,以下内容仅供分HA参考:一、考试的总体要求《传播历史与理论》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传媒教育、传媒经济学和广告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历史与理论》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传播学史、传播基本原理、传播者和传播体制研究、传播内容与文化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传播效果研究等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媒介现实问题并对解决方案进行思考的能力二、考试的内容〔一〕传播学史1 .美国主流范式的诞生与发展2 .批判研究与多元化3 .本土化:中国传播研究的发展〔二〕传播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 .传播与媒介研究的主要方法2 .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的差异与结合〔三〕传播1 .传播的概念2 .人类传播演进的历史进程3 .人类传播发展的规律与趋势〔四〕信息、符号与讯息1 .信息及相关概念2 .三论3 .符号的概念、特征与类型4 .有关符号的理论〔五〕传播类型1 .内向传播的定义2 .人际传播的定义、特征及相关理论3 .群体传播的定义、相关概念及相关理论4 .组织传播的定义、形式与功能5 .大众传播的定义与特征6 .传播的功能研究〔六〕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1 .不同视角下的传播过程2 .重要的传播模式〔七〕传播者与传播体制1 .传播体制研究与媒介标准理论2 .把关研究3 .媒介垄断、媒介组织及其结构4 .媒介专业主义及其反思〔八〕传播内容与文化1 .大众传播内容的特征2 .大众传播内容的商业化3 .大众文化〔九〕传播媒介1 .媒介及认识媒介的基础性原则2 .各种媒介的概念、传播特点、传播手段及其传播优劣势3 .新媒介与媒介融合4 .媒介与技术:英尼斯、麦克卢汉等人的理论〔十〕受众1 .受众的概念、特征、类型2 .受众观的变迁3 .受众的行为4 .关于受众的各种理论〔十一〕传播效果1 .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2 .认知理论与传播效果3 .态度劝服研究4 .宣传研究5 .两级传播论6 .创新扩散论7 .群体标准、群体压力、群体动力及社会认同研究8 .舆论研究与沉默的螺旋9 .议程设置、铺垫作用10 .知识沟、数字鸿沟11 .媒介对现实的建构12 .涵化理论13 .电视暴力研究14 .媒介与性别研究15 .媒介效果理论的批判及其新发展〔十二〕传播研究的专题领域1 .新媒介研究2 .全球化与大众媒介、发展传播学、文化依附、全球传播3 .国家形象与大众媒介4 .媒介事件5 .健康传播学6 .媒介素养7 .消费主义与大众媒介8 .阶层、社会公平与大众媒介9 .广告研究、公共关系、危机传播、品牌战略10 .其他传播研究的前沿课题三、考试的基此题型主要题型可能有: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四、考试的形式及时间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考试时间为三小时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实务》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传播实务》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传媒教育、传媒经济学、广告学、新媒体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实务》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传播理论的应用、传播研究方法的应用、新媒体传播、政治传播、广告与公关传播、传媒教育、传媒经济、传媒政策法规等要求考生能了解传播研究的重要领域,具有使用理论和方法来观察传播与媒介状况、分析传播与媒介问题、改良传播与媒介实践等的能力本科目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公共部分,共80分,所有考生必答;第二部分为分专业〔方向〕指定选作部分,共70分,考生根据报考专业〔方向〕选择题目答题指定选作一〔传播学专业【不含传媒政策与法规】〕指定选作二〔传媒经济学专业〕主要考查考生对传媒经济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指定选作三〔传媒教育专业〕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关于媒介本质和传播偏向的思想史;关于教育本质〔本真〕的思想史;媒介的性质差异及其传播方式特点;媒介的教化作用与教育影响;学校教育的媒介视角及媒介性质解读;个人在传播媒介及所营造世界中的地位。
指定选作四〔广告学专业〕主要内容包括了广揭发展史、广告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整合营销传播、消费者研究、品牌营销与传播、新媒体与广告传播、公共关系学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综合形成此大纲希望考生能熟练掌握广告与传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运作流程和发展轨迹,在此基础上也能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指定选作五〔传播学专业传媒政策与法规方向〕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法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和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部分主要内容为法律基础部分,法律基础部分主要涵盖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民法、知识产权法、刑法、诉讼法等领域指定选作六〔新媒体专业01新媒体产业方向〕主要内容包括新媒体相关基础理论,新媒体主要构成部分,新媒体与社会的主要关系三个部分的内容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新媒体相关的基本理论、新媒体基本构成以及新媒体与社会的关系,能够从基本历史发展的视角分析新媒体的现象,把握新媒体的现状,分析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二、考试的内容※公共部分〔80分〕〔一〕传播理论在媒介实践中的应用1 .媒介标准理论2 .受众理论3 .效果理论4 .媒介产业经济学理论5 .传播政治经济学与批判理论6 .与媒介研究相关的文化与社会理论7 .其他理论〔二〕传播研究方法的应用1 .问卷调查及其他社会调查统计方法2 .实验法3 .内容分析法4 .符号学与文本分析法5 .深度访谈、民族志与质化的社会调查方法6 .个案研究法7 .其他方法※指定选作一〔传播学专业【不含传媒政策与法规】〕〔一〕传播与政治1 .传媒制度、传媒政策与传媒发展战略2 .舆论及其引导3 .政治传播的策略与效果4 .全球传播、文化帝国主义与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5 .其他相关课题〔二〕传播与经济1 .媒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2 .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政治经济学3 .媒介生产与媒介生态4 .媒介经营管理与跨国媒介集团5 .其他相关课题〔三〕传播与社会1 .社会阶层与媒介2 .发展传播学的批评与更新3 .媒介素养与受众研究4 .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传播与媒介研究中的应用5 .其他相关课题〔四〕传播与文化1 .大众文化研究2 .媒介伦理3 .性别理论、亚文化与大众媒介4 .符号学与媒介5 .其他相关课题※指定选作二〔传媒经济学专业〕〔一〕传媒经济学概论1 .传媒产品的性质2 .传媒经济的本质3 .传媒产业的经济特征4 .传媒产业的商业模式〔二〕受众——消费者分析〔三〕传媒生产成本收益分析〔四〕传媒供需分析与产品价格〔五〕传媒组织扩张与规模经济〔六〕传媒劳动与资本〔七〕传媒市场竞争与垄断〔八〕传媒市场失灵与政府规制〔九〕传媒产业价值链〔十〕传媒产业资本运营〔十一〕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保护〔十二〕信息技术与传媒产业融合〔十三〕传媒经济前沿案例※指定选作三〔传媒教育专业〕〔一〕关于媒介本质和传播偏向的思想史1 .伊尼斯的传播偏向思想2 .麦克卢汉对媒介形式的认识3 .第二媒介时代的媒介与传播〔二〕关于教育本质〔本真〕的思想史1 .德尔斐神庙的箴言“认识你自己”2 .苏格拉底式对话与孔子的师生对话3 .柏拉图洞穴假说及其教育学上的意义4 .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福禄贝尔、蒙台梭利、杜威等教育思想〔三〕媒介的性质差异及其传播方式特点1 .身体语言、言语与口耳相传媒介2 .印刷术之前的媒介3 .印刷媒介4 .电子媒介5 .数字化媒介〔四〕媒介的教化作用与教育影响1 .口语传统的教化意义及其教育影响2 .书面语传统的教化意义及其教育影响3 .电子媒介中的人4 .数字化媒介中的人5 .媒介教育影响的冲突〔五〕学校教育的媒介视角及媒介性质解读1 .学校里的传播媒介及其教育本质2 .从媒介自身性质看学校教育的局限3 .媒介教育功能的国家整合、社会整合与学校自身整合〔六〕个人在传播媒介及所营造世界中的地位1 .传播媒介与“童年的消逝”2 .世界与媒介化世界3 .个人与媒介化个人4 .公民的媒介素养※指定选作四〔广告学专业〕1 .现代广告产生的历史条件2 .传播媒介的发展对广告活动的影响3 .媒介技术的变革对广告传播活动的影响4 .数字媒体的变革过程及对广告活动的影响5 .中国古代的主要传统广告形式6 .中国近代的主要报纸广告的经营7 .中国近代新出现的其它广告形式8 .中国近代早期广告公司的出现、演化以及近代广告代理业的兴盛9 .中国近代广告学术研究活动的初始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广告行业发展概况11 .文革时期广告事业停滞的原因12 .改革开放后当代中国广告恢复和兴办的概况13 .广告代理制的发展过程14 .新时期中国广告教育与学术研究15 .欧洲早期的广告形态16 .早期美国的广告公司、广告媒体及广告组织17 .品牌全球化与广告公司集团化推进的历史背景与现状18 .日本广告环境近代化的主要表现19 .市场营销中的核心概念20 .市场营销与顾客价值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21.战略业务单位计划22 .收集信息和扫描环境23 .营销调研和需求预测24 .创造顾客价值、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25 .分析消费者市场26 .识别细分市场与目标市场27 .创建品牌资产28 .确定品牌定位29 .应对竞争30 .制定产品战略31 .服务的设计与管理32 .制定价格战略和方案33 .设计与管理整合营销沟通34 .大众传播管理35 .管理个人沟通36 .推出新的市场供给物37 .全面营销组织的长期管理38 .媒体环境与市场营销传播39 .营销传播战略40 .消费者决策理论41 .创意与表现42 .品牌与定位43 .媒体策划与策略制定44 .广告效果与预算45 .广告与经济46 .广告与社会文化47 .广告管理与法规48 .广告与企业营销战略49 .广告业的发展与生存50 .广告与消费者调查51 .广告计划的执行与效果评估52 .新媒体广告传播53 .社会化媒体与广告传播54 .互联网与广告55 .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广告经营的影响56 .公共关系的内涵57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58 .公共关系的职责与功能59 .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60 .公共关系的基本手段与实施61 .公共关系与形象传播62 .危机公关63 .公共关系史64 .媒体关系理论与活动65 .组织传播的研究内容66 .组织内部传播的过程和组织文化67 .压力与组织支持过程68 .组织外部传播过程※指定选作五〔传媒政策与法规方向〕1 .法和法律2 .法的本质和特征3 .权利和义务4 .法律价值5 .人权6 .法治和法制7 .法律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