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药中毒(课堂PPT).ppt
77页1,农药中毒,2,一、概述,1.定义,农药:农业生产中用于消灭、控制有害动植物(害虫、病菌、鼠类、杂草等)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各种药物,并包括提高农药药效的辅助剂、增效剂等重要性:世界耕地面积减少,人口增多,粮食问题突出提高粮食产量离不开农药若离开农药,损失则高达70%3,2.使用概括,全世界目前已经登记的农药有效成分已经有上千种,我国目前使用的农药也接近一千种,制剂产品3000多种 我国农作物常年病虫害发生面积达 35亿40 亿亩次,全国有15 个以上省份在农业生产中必须大量使用农药 目前我国农药年产量已达4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杀虫剂产量占全国农药总产量的604,3.农药的分类,按用途分类 按化学性质分类 按作用的方式分类,5,(1)按用途分类,杀菌剂:有机硫类、有机砷类、有机磷类、取代苯类、有机杂环类、抗菌类 除草剂:季铵类、苯氧羧酸类等 杀鼠剂:抗凝血类等 杀螨剂、杀螺剂、杀卵剂、生长调节剂,6,(2)按化学性质分类,有机磷 有机氯 氨基甲酸酯类 拟除虫菊酯类 甲脒类 有机氟,7,(3)按作用的方式分类,触杀剂 胃毒剂 熏蒸剂毒剂 内吸毒剂,8,4.农药的毒性,除微生物杀虫剂基本无毒外,均具有不同毒性 混配农药毒性往往呈相加或相乘,9,4.农药的毒性,10,(1)急性毒性,有机磷类:恶心、呕吐、腹痛、大汗淋漓、瞳孔缩小、大小便失禁、抽搐等。
氨基甲酸酯类:恶心、呕吐、多汗等M样作用,类似有机磷农药中毒 除虫菊酯类:面部感觉异常、皮炎、意识障碍、肺水肿 有机氯:严重者有阵挛性、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 有机氟:以神经、循环系统症状突出 脒类:口干、口唇青紫、心悸、胸闷,出血性膀胱炎、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 醚类: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溶血性贫血,肝、肾损害,11,(2)慢性毒性,生殖发育毒性 致癌 免疫功能损伤,环境中农药的残留给人类健康留下隐患,12,生产,5.接触机会,13,使用,5.接触机会,14,5.接触机会,15,使用,5.接触机会,16,使用,5.接触机会,17,销售,5.接触机会,18,二、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使用最广,用量最大 品种多(超过100种)马拉硫磷 辛硫磷等,低毒类,中等毒,敌敌畏 乐果等,高毒类,氧化乐果 甲基对硫磷 对硫磷(1605) 甲胺磷 内吸磷(1059) 等,剧毒类,甲拌磷(3911),19,1.结构特点,剧毒类:甲拌磷,20,1.结构特点,高毒类:敌敌畏,21,1.结构特点,低毒类:马拉硫磷,22,1.结构特点,中毒类:敌百虫,23,氧、硫或硒,酯基团 (RO),烷基、烷氧基、胺基,酸性基团,如卤素、氰基、芳烃氧基、有烷硫基或胺基取代的烷氧基等,1.结构特点,24,2.理化性质,淡黄色或棕色油状液体(敌百虫为白色粉末状结晶); 类似大蒜臭味; 微溶于水,易溶于油和有机溶剂(敌百虫易溶于水); 遇碱易分解(敌百虫遇碱生成毒性更大的敌敌畏);,25,3.毒理,(1)吸收途径,消化道 呼吸道 完整皮肤(主要途径),26,(2)代谢,毒物,,,呼吸道 消化道 皮 肤,肝 脏,,,特殊酶,氧化酶,水 解,氧 化,氧化毒性增强(活化作用) 水解毒性减低(解毒作用),27,(2)代谢,马拉氧磷,毒性增高(昆虫) 马拉硫磷 水解,毒性降低(哺乳动物) 敌敌畏,毒性增高。
昆虫) 敌百虫 二甲基磷酸酯毒性下降哺乳动物),,,,,由于昆虫、哺乳动物体内酶系存在很大区别,哺乳动物体内含有丰富的羧酸酯酶,对马拉硫磷的水解作用超过氧化作用,而昆虫则相反故达到杀虫的目的28,,,,尿中可检测的有机磷农药的六种代谢产物及其母体化合物,29,(3)中毒机制,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主要作用 有机磷农药与胆碱酯酶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使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使乙酰胆碱在神经系统聚集,产生相应的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 直接与胆碱酯酶受体作用:次要作用,30,(3)中毒机制,所有的节前纤维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部分交感节后纤维 全部运动神经纤维,运动神经,交感神经,迷走神经,Ach在神经系统的分布,31,(3)中毒机制,毒蕈碱样乙酰胆碱受体(M受体):该受体能为Ach所兴奋,也能为毒蕈碱所激动乙酰胆碱受体:M受体和N受体,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N受体):也能被Ach所兴奋,同样也可被低浓度烟碱所激动(高浓度被阻断)32,(3)中毒机制,磷酰化胆碱酯酶的形成,使胆 碱酯酶失去分解Ach的能力造 成Ach的大量积聚,出现胆碱 能神经过度兴奋的表现,33,34,(4)临床表现,,2烟碱样症状: 心动过速、血压升高; 兴奋(全身紧束感,肌束震颤等) 抑制(呼吸肌麻痹等),1毒蕈碱样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呼吸道痉挛、分泌物增多; 流涎、多汗; 视物模糊、瞳孔缩小; 严重者肺水肿、大小便失禁;,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头昏,乏力,烦躁; 昏迷、抽搐、脑水肿; 呼吸麻痹等危及生命,Ach乙酰胆碱;NA去甲肾上腺素,35,(4)临床表现,潜伏期: 按农药品种及浓度,吸收途径及机体状况而异。
一般经皮肤吸收多在26小时发病,呼吸道吸入或口服后多在10分钟至2小时发病 发病症状:各种途径吸收致中毒的表现基本相似,但首发症状可有所不同 经皮肤吸收为主时常先出现多汗、流涎、烦躁不安等; 经口中毒时常先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时视物模糊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较快发生36,(4)临床表现,其他症状:中毒性肝病、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脑水肿等,中间肌无力综合征(中毒后2-7天) 慢性中毒:多见于农药厂工人,一般症状较轻 致敏作用和皮肤损害: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炎等37,38,4.诊断,职业性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诊断标准(GBZ8-2002) 职业接触史 临床表现 全血胆碱酯酶活性 职业卫生调查资料,(1)诊断依据,39,(1)诊断依据,40,(2)诊断分级标准,41,5.处理原则,(1)清除未吸收毒物: 脱离现场、脱去衣物、冲洗干净 洗胃:洗到无蒜臭味为止 导泻:硫酸钠、硫酸镁或番泻叶42,5.处理原则,(2)清除已吸收毒物: 吸氧法:从肺部排出 输液法:从肾脏排出 血液灌流法: 透析疗法: 换血或血浆置换:,43,5.处理原则,(3)解毒疗法:,抗胆碱药物应用: a. 阿托品: 阿托品化:4-6h内达到(口干、皮肤干燥、心率90-100) 阿托品中毒:瞳孔散大、神志模糊、心率130、体温39 停药方法:减量----稳定----延时----稳定。
b. 东莨菪碱:中枢性抗胆碱能药,应用阿托品联用 c. 盐酸戊乙奎醚:优于阿托品(作用强、时间长、毒副作用小),44,5.处理原则,(3)解毒疗法:,胆碱酯酶复能剂应用:尽早应用,48h后效果差 解磷定:较少应用 氯磷定:常用 解磷注射液:复合制剂45,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特异解毒药M胆碱受体拮抗药,M胆碱受体拮抗药阿托品 主要竞争性阻断M受体,从而迅速缓解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M样症状(呕吐、呼吸困难、流涎、大小便失禁、缩瞳等);大剂量可阻断N1受体,对中枢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但对N2受体无作用,故对肌震颤、肌无力等无效;也不能使受抑制的胆碱酯酶复活 主要应用于轻度中毒,可肌肉注射;对中度、重度的中毒应肌肉或静脉注射,但必须与胆碱酯酶复活剂并用,用量根据病情确定 阿托品应用原则是早期、足量、反复用药,当达到阿托品化后再减量维持阿托品化的标准是瞳孔散大、颜面潮红、腺体分泌减少、轻度躁动不安及肺湿罗音明显减少或消失同时应尽早应用胆碱酯酶复活药,防止阿托品过量中毒46,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特异解毒药M胆碱受体拮抗药,M胆碱受体拮抗药山莨菪碱、东莨菪碱 除阿托品外,其他M受体阻断药如山莨菪碱、东莨菪碱等也能对抗有机磷酸酯类毒物引起的M样症状,东莨菪碱还能较好地减轻或消除毒物引起的烦躁不安、惊厥和呼吸中枢抑制。
47,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特异解毒药胆碱酯酶复活剂,属肟类化合物,可恢复胆碱酯酶的活性,是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特效解毒药包括: 碘解磷定、氯解磷定、双复磷、双解磷、戊乙奎醚 在胆碱酯酶发生“老化”之前使用,可使酶的活性恢复,主要是分子中含有季铵基和肟基两个不同的功能基团起解毒作用季铵基可与磷酰化胆碱酯酶的阴离子部位以静电引力相结合,肟基可与机体内游离的有机磷酸酯以及已与胆碱酯酶结合的有机磷酸酯的磷酰基结合,替换并释放出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复活而发挥解毒作用48,胆碱酯酶复活剂解毒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磷酰化胆碱酯酶(结合的)十碘解磷定 磷酰化碘解磷定十 胆碱酯酶 (酶复活) 有机磷酸酯 (游离的) 十 碘解磷定 磷酰化碘解磷定 十 卤化氢 中毒时间较长的动物,因磷酰化胆碱酯酶 老化后,也难以使胆碱酯酶复活,故应尽早给药49,6.预防农药中毒,严格执行农药登记管理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登记管理条例、农药安全使用规定等 加强农药运输、销售、贮存和使用的管理 普及农药中毒防范知识,加强农药安全操作培训,加强个人防护 改进农药生产工艺及施药器械,防止跑、冒、滴、漏 加强农药生产和使用的工人就业前体检和定期健康监护,50,农药可湿性粉剂全封闭生产线,51,6.预防农药中毒,农药使用指导,农药瓶回收,52,6.预防农药中毒,农药喷洒时的防护,53,农药安全使用操作规程,施用农药时,调配农药时,,54,施用农药后,农药安全使用操作规程,55,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一)理化性质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大多数为粘稠状液体,呈黄色或黄褐色,少数为白色结晶如溴氰菊酯。
一般配成乳油制剂使用 多数品种难溶于水,易溶于甲苯、二甲苯及丙酮中 大多数不易挥发,在酸性条件下稳定,遇碱易分解56,(二)毒理,1.吸收:可经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吸收57,2.代谢,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哺乳动物体内被肝脏的酶水解及氧化 反式异构体的代谢主要靠水解反应,顺式异构体的解毒则主要靠氧化反应 一般反式异构体的水解及排泄较快,因此比顺式异构体的毒性要小些58,代谢2,排出的代谢物中如为酯类,一般皆以游离的形式排出 若是酸类如环丙烷羧酸或由芳基形成的苯氧基苯甲酸,则以结合物的形式排出,粪中还排出一些未经代谢的溴氰菊酯59,代谢2,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的水解可被有机磷杀虫剂在体内或体外所抑制 因此先后或同用这两种杀虫剂能协同增强杀虫剂的效果及其急性毒性,60,3.毒性,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属于神经毒物 I型化合物不含有-氰基;II型化合物含有-氰基 两型拟除虫菊酯都选择性地作用于神经细胞膜的钠离子通道,使去极化后的钠离子通道m闸门关闭延缓,钠通道开放延长,从而产生一系列兴奋状态61,毒性2,接触者面部出现烧灼或痛痒的异常感觉,可能系由于局部皮肤接触后刺激感觉神经去极化出现重复放电所致62,(三)临床表现,职业性中毒多为经皮肤吸收和经呼吸道吸收所致,症状一般较轻。
表现为皮肤粘膜刺激症状和一些全身症状 如大量口服,则很快即出现症状,主要为上腹部灼痛、恶心或呕吐等63,临床表现2,尚可有胸闷、肢端发麻、心慌及视物模糊、多汗等症状 部分中毒患者四肢大块肌肉出现粗大的肌束震颤 严重者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常有频繁的阵发性抽搐64,(四)处理原则,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物 以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为主,65,四、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一)理化性质 大多数氨基甲酸酯农药多为白色结晶,无特殊气味 熔点多在50-150 蒸气压普遍较低,一般在0.04-15mPa 大多数品种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难溶于水 在酸性溶液中分解缓慢、相对稳定,遇碱易分解 温度升高时,降解速度加快66,(二)毒理,1.吸收: 大部分品种经口毒性属于中等毒性,经皮肤毒性属于低毒类 可通过呼吸道或胃肠道吸收,多数品种经皮肤吸收缓慢、吸收量低67,2.分布及代谢,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