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的典型错误事例.docx
10页家庭教育的典型错误事例一、孩子把水、牛奶等撒了一桌子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连个杯子都拿不住更有甚者顺手给孩子一巴掌 结果:大人和孩子都很生气,事情一团糟,孩子学会通过发脾气、打人解决问题 正确做法:安慰孩子:“孩子,没事,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注意啊你把桌子擦干净好吗?” 结果:孩子得到的谅解,马上向大人道歉,并高兴的把桌子擦干净孩子学会宽容 二、孩子考试不及格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看你,考这么点分,你也不嫌丢人?你看谁谁,人家怎么就能考一百?你笨死了!气死我了 更有甚者使劲踢孩子几脚 结果:孩子心情坏到了极点,心里想:“我完了,我这么笨,学不好了,再怎么学也学不好 正确做法: 安慰孩子:“孩子,我知道你心里也不好受,一次没考好不代表什么,关键是我们要找出没考好的原因,然后解决它,好不好,我和你一起分析一下我相信你,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结果:孩子认真地找原因去了,心里想:“我要努力,不辜负爸爸妈妈的期望,我一定行三、孩子写作业磨,该睡觉了,作业没写完孩子作业多,孩子没磨,不在此列)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气死我了,怎么又没写完,我一会儿不看着都不行,快点写!我看着你。
结果:孩子并不着急,依然慢慢悠悠,心里想:“写不完有我妈呢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写作业是你的事,你要对自己的事负责,没写完不准写了,该睡觉了,明天自己去学校跟老师解释吧 结果: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很后悔,心里想:“这下完了,怎么跟老师说呀,看来明天写作业得快点了,不然还得挨批四、孩子作业写得潦草 错误做法:发火:“怎么写的这么乱,你就不能写好点?”脾气大的会三把两把把孩子作业撕了 结果: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我已经说过了,写不工整要重写,因为不工整,老师看不清楚,你看,这是规定不能破坏,所以你必须重写了你看,你可以应该这样写字(讲述写字规范,横平竖直,大小一致孩子,你只要写得比你刚才的字有进步就行(和自己比),有信心吗?” 结果:孩子懂得规定的重要性,心里想:“比刚才的字有进步,容易充信信心五、孩子见人不打招呼,没礼貌 错误做法:当众训孩子:“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连问好都不会,我平时是咋教你的,没出息 结果: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损伤,觉得无地自容,自卑感油然而生 正确做法:给孩子台阶下:“我孩子有点不好意思,慢慢就好了,他平时也挺有礼貌的。
举个有礼貌的例子 结果:孩子知道错了,心想:“这次没做好,下次一定做好,不能让父母失望啊六、孩子的袜子脏了 错误做法:家长:“把袜子脱下来,我给你洗 结果:孩子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心里认为父母就是为自己服务的,正常,反正他们也不累 正确做法:和孩子商量:“孩子,你把自己的袜子洗了,好吗?妈妈今天很累啊,能不能把妈妈的袜子也洗了啊?谢谢孩子啊 结果:孩子受到尊重,洗袜子去了,心里想:“我以后要多关心一下爸爸妈妈啊,我也是家里的一员啊,他们越来越老了七、孩子问了个问题,大人不会 错误做法:不高兴:“别瞎问了,把学习搞好就行了,每天不知道想点啥 结果:孩子心里想:“哎,没劲,总说学习学习,烦死了,不问就不问从此,遇到难题一概略过,不求甚解 正确做法:高兴:“孩子,你能问这么难的问题,证明你动脑筋了,不错可是我不会,咱们一起研究研究吧,好吗?”结果:孩子心里很高兴,以后遇到问题一定锲而不舍,非研究明白不可 八、孩子早上不起床 错误做法:发火:“你怎么还不起?要迟到了!”顺手打两巴掌,手忙脚乱地给孩子找衣服穿衣服 结果:下次依旧 正确做法:平静地说:“孩子,我就叫你一次,如果你不起,就会迟到,会挨批,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处理好。
孩子没及时起床,没吃早饭,还迟到了 结果:下次一叫就起床九、一直看电视不睡觉不写作业 错误做法:怒气冲天地把电视关掉,吼叫着叫孩子去写作业或睡觉 结果:孩子满肚子不高兴地去了,心里恨你,说你是 暴君 正确做法:平静对孩子说:“孩子你该写作业了,如果写不完会挨批你还想看多久?”孩子:“我再看10分钟行吗?”家长:“行,说话算数,到时间就关电视双方各退一步 结果:时间到了,孩子主动关电视,去睡觉或写作业 十、孩子正在写作业 错误做法:一边看电视一边监督孩子,嘴里不停叨叨:“写快点不准看电视,好好学习 结果:孩子不高兴:“凭啥你就能看电视,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 正确做法:大人也看书,不打扰孩子,家里学习气氛浓厚 结果:孩子心态平和,心思都在学习上 十一、大人做错事了 错误做法:强词夺理或视而不见 结果:孩子心里想:“凭啥你犯错误就不承认呢?嗯,当大人好,有错也不挨批 正确做法:承认自己的错误,向孩子道歉 结果:孩子以后做错事了,主动道歉,觉得理所应当 十二、家长会老师告状,家长挨老师批评了 错误做法:一回家就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又打又骂。
结果:孩子没任何自信,要么学会暴力,要么胆小,一句话不敢说,学会撒谎,不敢和父母说真话,怕挨打 正确做法:先把孩子的优点讲讲,然后分析不足的原因,鼓励孩子,相信孩子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十三、孩子的日常生活 错误做法:家长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妥妥当当,一切都是大人的意见,孩子遵守就行了 结果:孩子成了木偶,不用动脑,被动执行胆子越来越小,越来越没自信,能力差,不会做家务心离父母越来越远,自闭 正确做法: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还鼓励孩子做家务家里有事和孩子商量解决,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认真听取 结果:培养了孩子家庭责任感,知道心疼父母,喜欢和父母交流,性格开朗,有自信,遇事有自己的主意 以上观点,也有偏颇,仅供参考,教育要因人而异,灵活应用 在我看来,孩子获得幸福,父母需要培养其四种能力一. 自我肯定的能力就是引导孩子相信自己,肯定自己,不会因为一时的挫败与困境而放弃对自我的信念其实,绝对爱自己是自恋,绝对爱他人是自卑,而当人能够爱自己也爱他人时,他就幸福了二. 自我反省的能力就是引导孩子勇于做自我批评,也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在生活中, 自恋的人不愿做自我批评,自卑的人不停做自我批评,自信的人不怕做自我批评。
因为自我批评不是自我否认,而是自我激励三. 赏识他人的能力就是引导孩子为他人鼓掌, 分享别人的快了在生活中,欣赏自己而不欣赏他人是自恋,欣赏他人而不能欣赏自己是自卑,既欣赏自己又欣赏他人是自信四. 理解他人的能力就是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维,同感共情,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人只有先理解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理解在心理学上,儿童成长的历程,就是走出自我中心的里程父母培养孩子的健康心智,需要引导孩子与自我表现的懒惰,自私,嫉妒,懦弱做斗争由此而来,现代社会,父母给孩子最大的礼物莫过于给他(她)一个健全的人格在儿童阶段,健全人格突出表现为:自信但不自恋,顽强但不偏执,谦虚但不懦弱,出色但不炫耀这一过程就是孩子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过程慢慢修炼吧与孩子情感交流的秘方 1、把这件事情讲给我听听. 培养孩子的关键,首先就是要懂得孩子内心的秘密.而孩子内心最大的秘密是什么呢?是情感,或情感的焦虑.因此,如果父母想真正地理解孩子,就必须要掌握情感交流的秘方,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感情. 从孩子的方面来讲,如果他遭遇了什么情绪上的问题或烦恼,首先求助的,无疑也是父亲母亲.因此,如果做父母的不善于与孩子交流,也就从一开始就阻断了孩子与他人建立正常人际关系的可能.不幸的是,这往往是许多家庭的实际情形.因此,要达成和谐美满的亲子交流,做父母的也必须要对情感交流的技巧加以自觉的领会. 做父母的如何才能架设好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的“桥梁”呢?比较实际的做法,就是从克服自己与孩子的情感交流的障碍开始. 通常而言,当孩子试图与你谈论他内心的烦恼时,如下反应方式,都有可能加速交流障碍的形成: 用命令、指示或指挥的语气,告诉孩子该去做什么事情,给他下命令:“我不管别的父母如何做,你必须给我……”; 用警告、责备或威胁的语气,告诉孩子如果他做了某件事情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如果你知道好歹的话……”; 用说教、教化或规劝的语气,告诉孩子他应该如何做:“你应当……”; 以提出忠告、方法或建议的方式,告诉孩子该怎样解决问题:“为什么不用另一种方法来替代呢……”; 用评判、批评、否定或指责的语气,对孩子进行负面的评判:“你那样做太不应该了……”; 以漫骂、嘲笑或羞辱的方式,使孩子感到自己犯傻,把孩子归入另类,羞辱他:“你的行为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 通过解释、分析或诊断的方式,告诉孩子他的动机是什么,或者分析他为什么那样说,那样做.让孩子感到你在给他筹划,帮他分析:“你那样说是想……”; 用保证、同情、安慰或支持的方式,努力使孩子感觉好受一些.劝说他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尽力消除他的不良情绪,否认不良情绪的影响:“不要担心,情况会变好的”; 用探索、询问的方式,努力去找理由、动机和原因,获取更多的信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关于这件事情,你还和那些孩子说过了?”; 以退缩、转移或迁就的方式,努力使孩子从问题中摆脱出来,自己也避开问题,分散孩子对问题的注意力,引导孩子把问题搁置起来:“吃饭的时间咱们不谈这个”. 而正确的反映方式则是基本不需要表达自己的意见、评判和感觉,让孩子把自己的意见、判断和感受充分表达出来,给孩子打开一扇门,引导孩子去说话,使孩子在交流过程中发泄自己的情绪,理清自己的思路,进而自己找出解决的方法. 用这种态度来与孩子进行情感方面的沟通,以下一些回应方式是比较简单而又有用的: “哦!” “我懂了!” “喔!” “有意思.” “怎么样啦?” “真的?!” “我简直不相信,真是这样?” “是那样吗?” 其他一些反应在诱导孩子去讲、去说方面,更为有效: “把这件事情讲给我听听.” “我想听听这件事情.” “讲下去.” “后来呢?” “我对你的观点很感兴趣.” “听起来你对这件事情有话要说.” “这件事看起来对你很重要.” “咱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这件事你愿意谈谈吗?” 2、看你的样子,今天的功课一定很重. 十二岁的小莉是一个紧张而又爱哭的女孩子.她的表妹小珊来跟她住了一个假期.暑假快结束时,就要回家了.小莉非常舍不得,眼泪汪汪地对妈妈说: “珊珊就要走了,以后又是只有我一个人了.” 妈妈很轻快地说:“你会另外再找到一个好朋友的.” 小莉回答说:“可是我还是会很寂寞的.” 妈妈开始安慰她:“过不了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