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体育学院体育系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shaoy****1971
  • 文档编号:108628739
  • 上传时间:2019-10-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体育学院体育系《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 课程说明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学时学分:96学时6学分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适用层次:专科(一)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健康人体在运动中和运动训练的影响下机能活动规律的科学运动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常要通过一些实验观察人和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生理现象,故该课程包括理论与实验两部分运动生理学的学习目的和任务是,掌握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原理,进一步掌握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和在长期系统的锻炼下,人体生理功能活动所产生的反应和适应变化及其规律;掌握体育锻炼及运动训练的基本生理学原理,特别是青少年生理功能的年龄、性别特征与体育锻炼的关系,为科学地从事体育教学和青少年业余训练提供理论基础;初步掌握评定人体功能能力的基本科学方法和依据人体功能变化特点从事体育教学和训练的基本原理课程基本要求:掌握人体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运动中人体生理功能的变化规律和机制, 熟悉常用运动生理功能检测与评价方法及其在体育教学、大众健身、运动训练及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重点为肌肉的活动,氧供应系统,身体素质及人体运动时机能变化规律。

      难点为细胞的兴奋性,神经对肌肉活动的调节,以及的泵血过程,运动性疲劳二)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以人体解剖学为先期课程,为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训练学、运动创伤学、医务监督学、体育康复学等课程奠定基础建议大学第二学期开设三)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形式和时数分配章次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学时分配学时合计讲授实验、实践绪论22第一章肌肉活动8210第二章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66第三章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44第四章激素与运动22第五章血液与运动426第六章呼吸与运动6410第七章循环与运动6612第八章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44第九章体适能与运动处方44第十章肥胖与体重控制22第十一章肌肉的力量66第十二章有氧运动能力448第十三章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66第十四章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628第十五章兴奋剂与运动44第十六章环境与运动22半期考试随堂进行合 计762096二 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明确学习运动生理学的目的和任务,初步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功能的概念,以及人体机能调节的主要方式教学重点: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反馈调节教学难点: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讲授要点:1、运动生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任务,学习目的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性: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3、稳态4、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反馈的概念、5、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篇 肌肉活动第一章 肌肉收缩(8学时)教学目的:了解肌肉的微细结构、物理与生理特性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掌握在完整机体内肌肉收缩的基本过程的机制掌握运动时肌肉收缩的基本形式力学表现及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应用掌握人类肌纤维的分型及形态代谢和生理特征,与运动能力的关系了解肌肉结缔组织的组成和运动对肌肉结缔组织的影响了解肌电图概念及其在体育教学、训练与科研中的运用教学重点: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根据肌丝滑行理论着重对肌纤维的收缩过程与机制以及肌肉收缩的形式和力学特征进行分析教学难点:肌肉收缩过程与机制,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进行分析讲授要点: 第一节 肌肉的微细结构:肌原纤维、肌管系统第二节 肌肉的特性:肌肉的物理特性、肌肉的生理特性兴奋和兴奋性概念;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兴奋性的评价指标;兴奋后恢复过程的兴奋性变化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动作电位的传导第四节 肌肉的收缩原理: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 兴奋—收缩耦联、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过程第五节 肌肉的收缩形式与力学特征;单收缩和强直收缩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第六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分布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运动时不同肌纤维的动员第七节 肌肉的结缔组织(自学)第八节 肌电图(介绍)第二章 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6学时)教学目的:掌握肌肉活动时直接能量与间接能量的来源及相互关系掌握三个供能系统各自特征以及与运动强度、时间的对应关系掌握运动中能量代谢变化的特点和能量统一体概念,学会分析不同性质运动中的代谢规律及应用 教学重点:运动中的能量供应,三大能源系统的相互关系,能量连续统一体教学难点:能量连续统一体讲授要点:第一节 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能量的直接来源能量的间接来源第二节 肌肉活动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磷酸原系统、乳酸能系统、有氧氧化系统第三节 肌肉活动的代谢牲及影响因素:肉活动时能量供应的代谢特征、能量统一体理论、肌肉活动时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分析。

      第三章 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4学时)教学目的:熟练掌握本章所涉及的专业术语和基本概念了解神经元、突触、神经递质、受体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功能了解视觉、听觉、位觉和本体感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脊髓、脑干和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控机制以及它们的协调配合教学重点:突触传递;牵张反射;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控教学难点:牵张反射讲授要点: 第一节 神经系统及其功能:神经元、突触及突触传递、神经递质与受体、神经胶质细胞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介绍):感觉概述、视觉、听觉、位觉、本体感受器——肌梭和腱器官第三节 躯体运动的神经调控:运动的脊髓调控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控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控股制运动功能的整合第二篇 运动的生理支持系统第四章 激素与运动(2学时\自学为主)教学目的:了解内分泌、内分泌腺、激素的概念以及激素的分类、一般生理作用、作用特征以及作用机制;了解主要应激激素对运动应答和适应的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过程,应激激素对运动应答和适应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应激激素对运动应答和适应的基本规律讲授要点:第一节 内分泌、内分泌腺与激素概述:内分泌与内分泌腺,激素与激素的分类,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和作用特征。

      第二节 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调节:受体以及作用特征,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过程,激素分泌的调节第三节 主要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垂体的内分泌功能,甲状腺、甲状旁腺内分泌功能与调节钙、磷酸、代谢的激素,肾上腺的内分泌功能,胰岛的内分泌功能第四节 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及激素(自学)第五节 运动与内分泌功能:儿茶酚胺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糖皮质激素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生长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抗利尿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运动的适应与反应,激素对运动应答与适应的基本规律第五章 血液与运动(4学时)教学目的:了解血液的基本组成成分及运动对其影响、掌握血液的主要理化性质和血液的基本功能、熟悉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和血液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 教学重点:血液的理化特性;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氧解离曲线教学难点:氧解离曲线讲授要点: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第二节 血液的功能:运输功能、血液的调节功能、血液的防御与保护作用第六章 呼吸与运动(6学时)教学目的:了解肺通气原理及运动时合理呼吸方法;掌握肺通气功能的评定方法和对训练的适应规律;掌握气体的交换过程及影响因素;掌握运动时呼吸功能的变化规律及调节机制; 教学重点:肺容积;肺通气功能的评定,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中枢及其呼吸的反射性调节教学难点:气体交换的过程讲授要点:第一节 肺通气:肺通气功能的评定,肺通气功能对训练的反应与适应,运动与呼吸。

      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交换的过程、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气体扩散的速率;通气/血流比值肺换气功能的评定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中枢及其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运动时呼吸变化的调节第七章 循环与运动(6学时)教学目的:熟悉心肌的生理特性、心动周期、泵血的过程,掌握评定心功能的指标及方法;掌握动脉血压的概念、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了解心血管功能的调节机制;掌握运动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教学重点: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脏的泵血过程;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教学难点:心脏的泵血过程,脉血压形成过程讲授要点:第一节 心脏生理:心肌的生理特性,心动周期与心电图,心泵功能的评价,心泵功能的调节第二节 血管生理: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微循环,静脉回心血量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局部血液的自身调节第四节 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第八章 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4学时)教学目的:了解酸碱平衡的概念,熟悉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来源,缓冲作用的概念和机体酸碱平衡的基本调节方式了解运动时机体酸碱平衡变化及其调节的基本过程。

      掌握排泄概念和肾脏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教学重点:肾脏的泌尿过程;运动时机体酸碱平衡调节的特点教学难点:肾脏的泌尿过程;讲授要点:第一节 酸碱物质的来源:酸、碱与pH值,体内酸性物质的来源,体内碱性物质的来源第二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缓冲体系与缓冲作用,血液缓冲体系及其调节作用,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肾脏排泄及其对机体酸碱平衡和水平衡的调节作用,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平衡检测主要指标第三节 运动时机体酸碱平衡调节的特点第三篇 体育锻炼与运动训练的生理学第九章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4学时)教学目的:了解体适能的概念,熟悉体适能的主要组成成分,掌握有氧适能和肌适能的概念熟悉有氧适能和肌适能的评价方法,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四要素,熟悉运动处方的内容、制定与实施 教学重点: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教学难点:氧适能和肌适能的概念讲授要点:第一节 体适能与健康:健康的概述,体适能,肌适能第二节 运动处方:运动处方概论,肌肉的力量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提高体适能的运动处方第十章 肥胖与体重控制(2学时)教学目的:掌握肥胖、体成分、身体指数等概念,了解肥胖与体重控制的意义,熟悉肥胖的诊断方法和判定标准,肥胖的防治理念特别是运动防肥减肥机制,初步制定运动处方指导运动防肥减肥。

      教学重点:肥胖与运动减肥教学难点:肥胖的诊断方法和判定标准讲授要点:第一节 肥胖:肥胖及其危害,肥胖的诊断第二节 运动与体、体成分控制:体重、体成分控制的理论基础,方法及注意事项第三节 肥胖与运动减肥:造成肥胖流行的主要原因,现代肥胖流行的原因第十一章 肌肉力量(6学时)教学目的:掌握肌肉力量的概念及肌肉力量的分类,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熟悉其作用机制,掌握肌肉力量的常用检测与评价方法,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