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400790349
  • 上传时间:2024-01-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6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案例名称: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构造的调节案例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总量的迅速增长,国内产业构造经历了两次大的调节一次发生在1989~1991年,短短三年时间的治理整顿是针对经济过热所进行的被动调节;另一次始于“九五”初期的1996年,这次调节是经济浮现“软着陆”后所采用的积极调节通过“九五”时期的努力,国内在成功抵御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积累反通涨和反通缩两方面经验、保持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步,在产业构造调节方面也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国内“六五”以来的产业构造变化见表1表1 三次产业增长值构造变化年份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亿元亿元构成(%)亿元构成(%)亿元构成(%)“六五”时期(1981-1985)平均644531.4285144.2157324.4“七五”时期(1986-1990)平均14510380926.2626543.2443630.6“八五”时期(1991-1995)平均37626788421.01762846.91211332.2“九五”时期(1996-)平均784011425518.23907249.82507432.01995584781199320.52853848.81794730.71996678851384420.43361349.52042930.11997744631421119.13722359.02302930.91998783451455218.63861949.32517432.11999819111445717.74041849.32703633.0894041421215.94548850.92970433.21.改革开放以来三次产业构造的变动 “九五”时期,国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3%,比“八五”时期下降3.7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长值年均增长3.5%,第二、第三产业增长值分别增长9.8%和8.1%三次产业增长速度的不同导致了产业构造的明显变化三次产业增长值在宏观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关系,由1996年的20.4 :49.5 :30.1 变为的15.9 :50.9 :33.2 对比改革开放以来的四个“五年筹划”,可以发现:从“九五”时期年度间的持续变化上观测,三次产业增长值在GDP中所占比重的变动规律互不相似:第一产业比重呈稳步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波动较小;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具体如下: (1)第一产业比重始终呈下降趋势中间两个五年下降幅度较大,由“六五”时期的31.4%下降到“七五”时期的26.2%,再由此下降到“八五” 时期的21%,几乎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九五”时期下降幅度略有缓和,5年下降2.1个百分点 (2)第二产业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除“七五”时期略有下降外,“八五”和“九五”时期都呈上升趋势第二产业比重已由“六五”时期的44.2%上升为“九五”时期的49.8% (3)第三产业比重先升后降前三个五年筹划时期,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由“六五”的24.4%上升为“七五”的30.6%,“八五” 时期继续上升为32.2%,“九五”时期则下降为32%。

      2.第一产业内部构造变动特点 “九五”期间,农、林、牧、渔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关系进一步得到调节,农业比重下降,林、渔业比重上升在1995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占58.4%,林、牧、渔业分别占3.5%、29.7%和8.4%;而到1999年,农业占57.5%,下降了0.9个百分点,林、渔业分别占3.6%和10.3%,分别上升了0.1和1.9个百分点牧业比重为28.6%,有所下降粮经比例成为种植业调节的主线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中,粮食播种面积由1995年的73.4% 下降为1999年的72.4%,棉花播种面积由3.6%下降为2.4%,而油料、蔬菜面积则分别由8.7%、6.3%上升为8.9%、8.5%通过五年的调节,优质早稻、专用小麦、特用玉米、“双低”油菜、名特优水果和蔬菜正逐渐走向产业化经营,大宗农作物向优质高产高效优势产区集中,种植业生产向区域化、专业化迈步 3. 第二产业内部构造变动特点 工业构造调节是“九五”时期产业构造调节的重头戏九五”前三年,受1992年以来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势头的影响,国内纺织、家电、化工等轻工业仍保持较快的发展,这期间轻工业在工业增长值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从1995年的42.2%上升为1998年的44.8%。

      自1998年起,针对亚洲金融危机、多数老式工业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和国内需求明显局限性的困境,国家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长基本设施建设投资,大力调节工业行业构造,特别是对老式的纺织、钢铁、石油、建材等行业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压缩、调节、改造受此影响,“九五”后两年国内重工业在工业增长值中的比重开始上升,由1998年的55.2%上升为的59.9%(参见表2)从40个工业行业大类增长值的比重变化上,也可看出“九五”期间国内工业产业构造的明显改善1995年,位于工业增长值比重前三位的行业分别为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而到1999年,位于工业增长值比重前三位的行业则变为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子通信、电力、电力机械等行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奉献率又有明显提高工业记录资料反映,“九五”期间以电力、石油为主的能源工业明显加强,钢铁、纺织、建材等老式的原材料和加工工业明显萎缩,而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主的信息产业迅速成长起来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不仅打破了老式的行业生产格局,同步也为其她行业和领域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增进了国民经济产业构造的优化升级进程。

       表2 “九五”期间轻重工业比重变化状况(%)年份19951996199719981999轻工业42.241.843.244.842.840.1重工业57.858.256.855.257.259.9附注:指标口径:1995~1997年为乡及乡以上全国工业公司增长值中轻重工业比重,1998年后来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中的轻重工业比重; 数据来源:《工业记录快报》(1995~各期)4.第三产业内部构造变动特点 从几种大的服务行业来看,“九五”时期第三产业内部构造变动的重要特点是“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比重明显下降而“其她服务业”比重迅速上升1995年,“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占所有第三产业的比重为27.5%,到该比重下降为24.6%,下降了3.1个百分点;“其她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则由30.2%上升到35.2%,上升了5个百分点此外,由于交通运送业的增长缓慢以及金融机构效益不抱负,导致“九五”时期“交通运送和邮电通信业”和“金融保险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参见表3)表3 “九五”期间第三产业内部构造变化(%)年份19951996199719981999第三产业总计100100100100100100运送邮电业17.017.116.516.416.516.6商业27.527.226.726.125.324.6金融保险业19.419.719.718.618.317.9房地产业5.95.65.55.85.95.7其她服务业30.230.431.633.234.035.2案例讨论:1.根据产业构造理论,国内改革开放后产业构造的演进与否符合以及在多大限度上符合产业构造理论的演进规律?2.在加入WTO 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如何面对新的挑战并加速国内产业构造的调节? 3.有人觉得,国内应当放弃低端产业,占领产业制高点,即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度到资本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产业。

      你如何看待这样的观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