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第三节国际法上的居民.ppt
19页第三章 国际法上的个人,邵津主编:《国际法》北京大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王铁崖主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主要参考文献,第三节 引渡与庇护,一. 引渡的概念二.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三. 引渡规则四. 引渡的程序五. 引渡的效果六. 庇护的概念七. 庇护的规则八. 领土庇护九. 域外庇护十. 中国关于引渡和庇护的法律制度,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引渡和庇护的概念;中国关于引渡和庇护的法律依据和原则熟悉:引渡和庇护的法律规则了解:拒绝引渡和理由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渡的条件、效果难点:政治犯的确定一、引渡的概念,(一) 概说 引渡定义引渡是国家间刑事司法协助的一种形式国家不承担引渡的义务除非受到条约的限制引渡法与引渡条约,阿利穆拉多夫案,阿利穆拉多夫是一名苏联民航飞机的副驾驶 员,再一次执行任务时,将一架——24型苏联民航国内班机劫持到中国苏联向中国提出了引渡请求尽管我国和苏联都加入了《海牙公约》,劫机罪属于可引渡的罪行,但是由于中苏之间没有引渡条约,因此我国拒绝了苏联的引渡要求,而是依据《海牙公约》规定的“或起诉或引渡”原则 起诉并审判了阿利穆拉多夫,判处其有期徒刑8年。
苏联事后没有对本案提出异议如上所述,引渡通常是一种条约义务现代意义上的引渡制度起源于18世纪欧洲在此之前,虽然很多国家彼此之间会移交政治犯、异教徒,但是对于普通罪犯的引渡,则几乎从没有过 由于交通越来越便利,从18世纪开始,先是在领近国家之间而后扩展到较远的国家之间,引渡制度变得越来越有必要,这是因为罪犯后的了更多的机会逃亡至犯罪地以外的国家引渡条约逐渐兴起 最早具有现代引渡内容的条约是英、美两国之间于1974年签订的《杰伊条约》二)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原则的形成 概念和范围缺乏明确性 实施困难 决定哪种罪行为政治犯应考虑的因素,政治犯范围的主要限制,行刺条款国际罪行恐怖活动,三.引渡规则,引渡的条件 双重犯罪原则 本国国民不引渡原则 罪犯本人所属国请求引渡的主体 犯罪行为发生地国 受害国 请求国的本国人 被指控为引渡对象 被请求国的国民 犯罪的人 第三国国民,,,,,四.引渡的程序,一般通过请求国与被请求国之间的外交途径进行,五.引渡的效果,罪行特定原则 可以再引渡再引渡的限制 不能再引渡 经被请求国同意,,六、庇护的概念,庇护定义(领土庇护) 给予居留权 拒绝引渡庇护根据→国家属地优越权 国内法 条约 主要是政治犯庇护的对象 从事科学和创作活动 而受到迫害的人受庇护人的地位 一般侨民相同 必要限制,,,,,域外庇护,定义 仅仅是拉美区域性的国际法,不具有一般国际法的意义。
中国关于引渡和庇护的法律制度,(一)中国关于引渡的法律制度主要通过外交途径,以互惠的方式进行依据我国参加的国际公约和缔结的双边引渡条约处理引渡问题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二)中国关于庇护的法律制度 我国《宪法》第32条规定1985年《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第15条,复习和作业,要求:(1)什么是引渡和庇护?(2)怎样认识政治犯不引渡原则?(3)试述引渡的规则?,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