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素材:写作素材专辑(133).doc
12页写作素材:写作素材专辑(133) 、吉鸿昌的细瓷茶碗 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不仅以其铁骨铮铮、英勇善战让敌人闻风丧胆,而且还以其体恤民情、正直清廉令人敬仰 1920年5月,吉鸿昌的父亲得了重病吉鸿昌回家探望,看到父亲那依依不舍的眼神,知道父亲有话要讲,便说:“爹,您有啥话尽管说,孩儿一定铭记照办他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吾儿正直勇敢,为父放心,不过我有一句话要向你说明:当官要清白廉政,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即不许发财你只要做到这一点,为父才死而瞑目不然,我在九泉之下也难安眠啊!”吉鸿昌强忍悲痛,含着热泪答道:“孩儿记下了,请父亲放心!” 父亲病逝后,吉鸿昌即把“做官即不许发财”7个字写在细瓷茶碗上,交给陶瓷厂仿照烧制瓷碗烧好后,他用卡车拉到部队,集合全体官兵,举行了严肃的发碗仪式他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我绝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家父的教诲,做官不为发财,要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接着,他亲手把碗发给全体官兵,勉励大家廉洁奉公当时吉鸿昌在西北军冯玉祥部下任营长,只有25岁 自此,吉鸿昌就将那写有“做官即不许发财”的细瓷茶碗带在身边,用它作为一面镜子,时刻提醒自己应如何为人做事。
、刘墉羞和珅 和珅和刘墉经常摩擦,虽经乾隆从中和稀泥,但双方仍面和心不和 一天退朝后,和珅想刁难刘墉,便问道:“啥大啥小?啥低啥高? 啥厚啥薄?啥乐啥笑?啥有恩啥当报?请赐教刘墉立即回答:“鹰大雀小草低树高脸皮厚白纸薄鹰扑食乐,得食者笑羊有跪乳之恩,燕雀有反哺之报也!” 乾隆想树和珅威信一天早朝,他把和珅请教过的“啥大啥小……啥有恩啥当报”的问题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再次提出来,并点名要和珅回答和鹦鹉学舌,把刘墉对他说的那几句话又说了一遍文武大臣听了都发出鄙夷的笑声乾隆很奇怪,又让刘墉回答刘墉脱口而出:“国法大私情小臣低君高天厚地薄万岁与民同乐,百姓安居乐业无不欢笑君待臣有恩,臣当以死相报!”话音一落,满朝文武齐拍手称赞和珅在众人的欢笑声中羞得无地自容 后来和珅问刘墉:“你回答皇上的问题与回答我的怎么不一样呢?” 刘墉说:“小人与君子有天壤之别也!” 、谁谋害了冯玉祥 冯玉祥将军1948年不幸遇难,但其真正原因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 冯玉祥之女冯理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说:1946年,蒋介石发动内战,就借“考察水利”之名,派我父亲到美国。
到美国后,父亲看到国内战乱愈演愈烈,就在美国发表了《告同胞书》,痛斥蒋介石的独裁,呼吁美国政府和人民停止对蒋介石的援助蒋介石恨我父亲,就开除了他的党籍,吊销了我们的护照,迫使我一家人流亡海外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党邀请父亲回国参加新政协,父亲立即决定回来为了安全,我们乘坐了苏联在二战中缴获的德国轮船“胜利号”7月31日,我们秘密离开纽约,8月中旬抵达埃及亚历山大港这时,这里停留的一艘国民党军舰引起了父亲的警惕到了9月1日,我们在黑海上航行时,轮船突然起火,浓烟冲进父亲的特等舱,但由于医务室也提前被破坏,父亲活活地在烟火中窒息死亡,妹妹晓达也不幸遇难后来查明,火灾是由于电影胶片起火造成的,但具体原因是什么并不知道美国和苏联都认为这是一次有预谋的政治谋杀,且双方都指责是对方所为然而,真正的凶手是谁,也许永远无法知道了 、巧缩名篇添情趣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有趣的是,这两篇文章都曾被人巧妙缩写,虽短犹妙林正大把《岳阳楼记》缩写成一首《水调歌头》: “欲状巴陵胜,千古岳之阳洞庭在目,远衔山色俯长江浩浩横无涯际,爽气北通巫峡,南去极潇湘。
骚人与迁客,览物尤长 锦鳞游,汀兰香,水鸥翔波澜万顷碧色,上下一天光皓月浮金万里,把酒登楼对景,喜极自洋洋忧乐有谁知?宠辱两皆忘 由文到词,字数减少到四分之一,而风格意蕴不变,真妙 黄庭坚把《醉翁亭记》缩成百字短文:“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水,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游也,山肴野蔌,酒冽泉香,沸觥筹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按原文顺序写来,所用词句多从原文信手拈来,突出了原文的主旨改后仍用“也”字押韵,很合原文风貌,可谓绝妙! 、郭沫若的“菜名诗” 1962年11月24日,郭沫若偕夫人于立群在福建厦门游览,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南海普陀寺在午宴上,寺里的法师拿来一张菜单,请郭老予以润色郭老将各道菜名略作修改、排列,编成了一首顺口溜:“一层腐皮红腊面筋,腐竹酥白碧青,南米粉玉翠花生半月沉江长生果,酸卤菠萝,甜炸酥酡,三杯茅台,醉得不亦乐乎?”当下逗得满座为之捧腹 宴罢,郭老诗兴大发,又笔走龙蛇地写下了五言律诗:“我自舟山来,普陀又普陀。
天然林壑好,深憾题名多半月沉江底,千峰入眼窝三杯通大道,五老意如何?” 由于郭老的光顾和题诗,南海普陀寺的素斋自此闻名遐迩 、朱德手举一半 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会后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在全国城乡泛滥开来 朱德从3岁起就上山拾柴,到地里捡麦穗和放羊,对于农村和农田他太熟悉了他不相信从农村报上来的数字,想把“卫星”现象弄个水落石出他先去广州,到农村后听见农民对办大食堂不满意,就直言对基层干部说,食堂不好就解散嘛!随后,朱德又将这些想法带上了庐山 在庐山,想不到原本作为纠“左”的重点发言,随着会议风向的旋转成了“右”的根源朱德当时并不认为自己的发言是错的,也没注意会场上明显的情绪变化,还是按照自己想的说,以致最后变为同情彭德怀反党分子的重要人物之一,遭受了冷落等他发现会议大势所趋的气氛,才闷着头不再吭气 讲话最耿直,脾气最大的彭德怀在会上受到了严厉的批判朱德在会议后期基本保持缄默,用无言表达他的满腹意见在会议最紧张的时候,朱德曾和毛泽东谈过一次话。
他对毛泽东直言指出会议的不足之处,“我觉得这次会议发言民主风气不够毛泽东先是一愣,想了一会儿,说了一句:“你对一半,我对一半表决投票时,按照惯例,大家都要高举臂膀,便于统计而朱德虽说也举手了,但他弯曲着胳膊,手举到别人一半高的位置那动作,一看就知道他是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举的手散会以后,毛泽东在庐山散步时遇见朱德,他对朱德说:“你啊老总,举手举了半票?”朱德笑答道:“反正我举了手,至于手是怎么举的,我就不知道了 、当心十个心理陷阱 人的自毁行为看上去不可思议,却在现实中客观存在着以下10种最常见的导致自毁的心理陷阱,读者可自鉴之 ①求败的性格有些人自陷于受欺压、被打击的绝境,一筹莫展,即使眼前摆明了有退路、出口,他们还是视而不见,拒绝利用 ②自恋狂自恋狂常常需要别人不停地赞美、爱慕,为了博取对方喜欢,常盲目答应别人的所有要求 ③情感幼稚以幼稚的行为引起他人的注意,如此很难得到他人的尊重,是一种打击自己事业的方式 ④中年危机感到中年危机者,认为眼前没有任何挑战值得奋力一搏,变得死气沉沉,喜怒无常 ⑤虚幻的期望志大才疏,对自己的才能和潜力不能作出明智的估计,对自己要求过高,生活目标极不现实。
⑥自卑过重自卑感严重的人在自尊心作祟下,有时会做出荒诞之举以证明自己的价值,结果反而自取其败 ⑦报复心强报复心强者无法泰然面对挫折,结果失去人缘,陷入麻烦 ⑧执拗多疑心胸狭隘,整日疑神疑鬼,总在揣测别人的动机,势必会浪费工作精力,影响人际关系 ⑨追求刺激有些人爱”剑走偏锋”,只有将生活节奏调得很快,晕头转向之后,才会快乐,所以容易判断失误 ⑩欺世情结有些人总认为自己的才能不像别人想像中那样好,常常引以为咎,以致自寻毁灭来惩罚自己 、男人四十的十大不惑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四十岁,是一个日影西斜的年龄,也是一个洞明世事、了悟自身的年龄四十岁的陶渊明弃官归隐,说出了“今是而昨非”的名句男人年过四十以后,其观念变化归纳有十大不惑 第一个不惑,是突然意识到行政事务的烦琐,自己是一个小人物 第二个不惑,是雄心万丈消退之后,突然恋起家来 第三个不惑,是包容一切,或者说“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第四个不惑,是明白了世界是残缺的,美是残缺的,世界上永远没有圆满 第五个不惑,是不在盲目迷信权威,觉得人跟人差不多,许多“势”是做出来的。
第六个不惑,是明白了人类煞费苦心所建立起来的文明大厦,还有许多有懈可击的地方 第七个不惑,叫“敢言”,或者叫“童言无忌”,总觉得人应当说真话 第八个不惑,叫“承认一切都有定数”,释然地对待许多事情 第九个不惑,是打破了对异性的神秘感和膜拜心理,明白了完美的理想女性是没有的 第十个不惑,是“念旧”,怀念那些旧人、旧事和曾经给你帮助的朋友 当然,最大的不惑是明白了要抓紧时间做事了,因为时间于自己已经不多了 、老禅师的忠告 老禅师带着年轻的徒儿出庙下山化缘,归途中遇见一个饿得奄奄一息的年迈老妪 老禅师当即命徒儿留些干粮和银两给老妪,徒儿有些不情愿老禅师便开导他说:”生死与功德只在一念之间,这些银两和食物对我们来说只不过是暂时能维持生计罢了,可对施主却是救命之物啊徒儿似懂非懂,恭谨道:“师傅的教诲弟子会铭记于心,有朝一日待弟子振兴寺庙财粮广积之时,定要救助穷苦百姓谁知老禅师听了却轻叹着摇了摇头几年后,老禅师油尽灯枯,圆寂前他把一本经书交到徒儿手中,翕动着嘴唇却没能来得及说出最后一句话 年轻的徒儿继承师位后持庙有方,破旧的小庙不断扩建。
徒儿心想,等寺庙扩建完毕,一定谨遵老禅师的教诲去广济百姓,可是当寺庙颇具规模后,他却又想,等庙宇更具规模后再济助行善吧时光荏苒,等徒儿年至耄耋,寺庙已是殿壁辉煌良田百顷可是,几十年来他却因忙于建庙,疏于善事,最终没有做过一件有功德的事情临终前,徒儿突然想起老禅师留下的那本经书,当他翻开扉页,但见经书上赫然写着老禅师当年未及点明的忠告——— 助人一次,胜似诵经十年 其实,帮助别人并非要等到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后才去为之,要知道力所能及的援助才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 、可怕的误会 我家乡的林场里,流传着一个故事:有一对年轻人结婚了,婚后生育,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孩子他忙生活,又忙于看家,因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就训练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喝,抚养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它照顾孩子 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第二天才赶回家,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打开一看,到处是血,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之后,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他从床下爬了出来,于是抱起孩子。
他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 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腿上的肉没有了 循迹找到厨房,看见一只死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啊,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这。
